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体育播报 体育播报

阿根廷空军的战斗机_二战阿根廷战斗机

tamoadmin 2024-07-23 人已围观

简介1.阿根廷为什么不在二战时期夺取马岛2.阿根廷在二战是不是和纳粹德国亲近阿根廷作为一个由3.从支持阿根廷夺回马岛说起,事关两个大局,三个层面,多方面准备4.二战时阿根延是否被侵略5.二战各国军事实力排名6.请问:为什么二战舰载机不用弹射器?为什么是后三点起降?7.二战后阿根廷和智利为什么还有法西斯元素大量残留?是的,阿根廷的国民构成中,巨大部分都是欧洲移民的后裔其中德国后裔的比例相当大,因此在二战

1.阿根廷为什么不在二战时期夺取马岛

2.阿根廷在二战是不是和纳粹德国亲近阿根廷作为一个由

3.从支持阿根廷夺回马岛说起,事关两个大局,三个层面,多方面准备

4.二战时阿根延是否被侵略

5.二战各国军事实力排名

6.请问:为什么二战舰载机不用弹射器?为什么是后三点起降?

7.二战后阿根廷和智利为什么还有法西斯元素大量残留?

阿根廷空军的战斗机_二战阿根廷战斗机

是的,阿根廷的国民构成中,巨大部分都是欧洲移民的后裔

其中德国后裔的比例相当大,因此在二战中,阿根廷总体上亲近德国

尤其是是二战结束后,阿根廷更是成了德国人的庇护所(希望借机引进德国技术和资金)

据说很多战犯都跑到阿根廷定局

阿根廷为什么不在二战时期夺取马岛

二战末期的阿根廷总统贝隆在二战以前是意大利部队的军官,并访问过德国,对两国及其政治制度都有好感,加上贝隆自己也是意大利后裔,遂亲于轴心国。二战接近尾声时迫于盟军压力阿根廷才想轴心国宣战,但已不可能有什么作为了。 战后,贝隆收留了一些德国战犯和一些党卫军军官(比如斯科尔兹尼)。

阿根廷在二战是不是和纳粹德国亲近阿根廷作为一个由

1982年4月2日到6月14日,历时74天的英阿马岛之战,这一场未经正式宣战的战争,外交家称为"武装冲突",军事家则称为"马岛战争",这是二十世纪第一场可算得上现代化的战争。

马尔维纳斯群岛(本文简称马岛),位于南大西洋,东到西经57°40',西到西经62°,南到南纬53°,北到南纬52°15'之间的海面上。该群岛由346个岛礁组成,总面积15800平方公里,其中长年有人居住的有十五个岛屿,主要有索莱达岛(即东福克兰岛,本文简称东岛),大马尔维纳斯岛(即西福克兰岛,本文简称西岛),总人口约两千,绝大多数是英国移民后裔。首府为斯坦利港(即阿根廷港)。南乔治亚岛是马岛的附属岛屿,(本文简称南岛),位于马岛东南716海里,西经39°南纬53°的海面上,面积3700平方公里,居民随季节变化时多时少,最多达500人,首府为格里特维肯港。

马岛距南大西洋与南太平洋之间的要冲航道麦哲伦海峡250海里,距阿根廷本土276海里,距英国本土7000海里。属寒带气候,岛上多沼泽,生物贫乏,但战略地位极其重要,不仅位于沟通南半球两大洋交通的必经之路,而且漫长曲折的海岸线组成的众多港湾,构成英国在南大西洋的最重要的基地。在两次世界大战中,英国海军都利用这一基地控制南大西洋的制海权。而近年来,马岛又成为开发南极的前进基地,其地位更显重要。加上八十年代发现的海底石油,更加剧英阿对马岛主权之争。

说起英阿对马岛的主权之争,由来以久,漫长而复杂。1592年,英国人约翰·戴维斯发现该岛,但阿根廷则认为是葡萄牙人戈梅斯于1520年发现的。1690年,英国人约翰·斯特朗发现东西两岛之间的海峡,命名为福克兰海峡,并由此命名该群岛为福克兰群岛。十八世纪初,大批法国人先后来到该岛,称为马洛伊内群岛,后转化为西班牙语的马尔维纳斯群岛。1764年法国人在东岛建立定居点,1765年英国人在西岛建立定居点。1766年,西班牙以25万英镑的价格从法国手里买下东岛,1770年,西班牙又出兵占领西岛。1816年,阿根廷宣布独立,宣称继承西班牙对马岛的主权。1832年英国占领西岛,次年占领东岛。从此英阿对马岛的主权进行过多次谈判。

1982年2月双方在纽约的谈判又宣告破裂。阿根廷开始准备以武力收复马岛,并制订出代号为"罗萨里奥"的行动。

1982年3月19日,阿根廷一家公司的39名工人来到南岛拆除一家旧鲸鱼加工厂,工人们在岛上升起了阿根廷国旗。英国立即提出强烈抗议。3月24日,英国原驻马岛的海军"忍耐"号破冰船,搭载两架直升机和140名士兵,前往南岛实施威慑。

3月26日,阿根廷总统加尔铁里下令提前实施"罗萨里奥",由2艘驱逐舰,2艘护卫舰,1艘坦克登陆舰,1艘潜艇,1艘破冰船,1艘补给船搭载2个营的海军陆战队组成第40两栖特混编队,从贝尔格拉诺启程前往收复马岛,以1艘护卫舰,1艘供应舰搭载2个排的海军陆战队组成第60两栖特混编队,从德塞阿多港启程前往收复南岛,还以1艘航母,4艘驱逐舰,1艘护卫舰,1艘油船组成第20特混编队,提供战役掩护。作战总指挥为陆军第5军军长兼马尔维纳斯战区司令奥斯瓦尔多·加西亚中将。

4月10日,第40两栖编队驶抵马岛。时分,阿军陆战队的侦察小队在彭布罗克角登陆。次日凌晨,蛙人分队在约克海滩登陆。六时三十分,阿军主力在龙克湾登陆,随即攻占了机场和港口。八十三十分,阿军七架C—130运输机运来3000多后援部队,使岛上阿军总兵力达4000人。九时,马岛的英国总督率所部181名官兵投降,阿军占领马岛,建立了行政机构,任命梅嫩德斯准将为马岛军事长官。

阿军收复马岛的消息传到国内,群情振奋,数十万人聚集在总统府前的"五月广场",高唱国歌,高呼口号,欢庆胜利。全国十多个政党一致表示支持的行动。总统加尔铁里的威望达到顶峰。

英国在获悉马岛被阿根廷占领后,立即宣布与阿断交,成立以首相撒切尔夫人为的战时内阁,作为最高决策机构,并制定了以武力为后盾,政治、外交、经济多管齐下,迫使阿方撤军,如果阿根廷不屈服,就用武力重夺马岛的战略方针。

4月3日,阿军第60两栖编队在南岛登陆,经短促交火,占领南岛,英国守军23人投降。就这样,阿军以伤亡7人,损失2架直升机的代价,占领了整个马岛。随即向马岛进行紧急运输,运送大量的援军和物资。同一天,英国国会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一次以全票赞成通过以武力收复马岛的决议,任命伍德沃德海军少将为特混舰队司令,此人时年四十九岁,毕业于海军学院,担任过潜艇艇长、驱逐舰舰长、国防部海军作战处处长,机敏果断,有"海狼"之称。

4月5日,英军以"竞技神"号和"无敌"航空母舰为核心组成特混舰队,共有37艘战舰,20架"鹞"式战斗机,58架各型直升机,3500名海军陆战队。由朴茨茅斯和直布罗陀启航。正在大西洋的4艘核潜艇也全速赶往马岛。在特混舰队一万三千公里的航程途中,英军参战部队完成了制定作战方案、战斗序列编组、战术演练等一系列准备工作,并根据4月4日议会签发的法令,征租58艘民船,作为舰队的后勤支援力量,同时对征用的民船按需要进行快速改装。如"伊利莎白女王二世"号和"堪培拉"号客轮都改装为运兵船,"大西洋运送者"号和"大西洋堤道"号滚装船改装为飞机运输船,特别是"乌干达"号客船正载着940名学生在地中海航行,接到征用命令立即在就近港口停靠,让学生上岸,随即驶向直布罗陀,仅用三天就改装为医院船。英国的这些高效迅速的临战准备,奠定了取胜的基础。

此外,4月26日,由23艘军舰、20架飞机、2000名陆军组成第二梯队从波特兰启航。5月12日,由18艘军舰和3000名陆军组成的第三梯队从安普顿启航。

4月7日,英国宣布对马岛周围200海里实施全面海空封锁。

4月12日,英军的核潜艇最先到达马岛海区,开始执行进行封锁。

4月15日,英军从阿森松岛起飞的"猎迷"巡逻机,开始对马岛海域进行空中巡逻。

4月17日,英军舰队到达阿森松岛,休整一天,并补充物资,进行实弹射击,校正了枪炮。同时战时内阁提出把战争控制在争议地区,不进攻阿根廷本土的原则。并积极展开了外交和政治攻势,使美国、欧共体等国都表示支持英国,中断了与阿根廷的贸易,实行对阿的禁运,向英国则提供后勤保障、通讯、卫星情报等便利。

4月19日,特混舰队从阿森松岛启程,前往马岛。

4月20日,由英军特种空勤团(简称SAS)和海军特别舟艇中队(简称SBS)的特种部队的成员组成联合侦察分队在南岛机降。但南岛上暴风骤雨的恶劣天气使英军损失2架直升机,侦察分队无法开展活动,只好无功而返。

4月22日,十四名SBS队员先从C—130运输机伞降在南岛北部海域,再换乘潜艇到达距南岛约三海里处,最后游上岸,进行侦察,查明了南岛上阿军的兵力、装备、火力配置,并为后续部队的登陆选择了机降地点,还清除了岛上的雷区。

4月24日,由2艘驱逐舰,2艘护卫舰组成的先遣队驶抵南岛海域。

4月25日,南岛上的SBS队员引导第42陆战突击营机降在岛上,晚六时,英军占领了南岛首府格里特维肯港。同一天在马岛海域巡逻的英军"山猫"直升机发现了以水面状态航行的阿军"圣菲"号潜艇,马上进行攻击,发射AS—12空舰导弹,并投下深水,"圣菲"号遭到重创,只好抢滩搁浅,65名艇员弃艇逃生,被英军俘虏,"圣菲"号后在拖带中沉没。

4月26日,英军俘虏了阿军在南岛的守岛部队156人,英方无一伤亡,重占南岛。使英军获得了一个重要的前进基地。

4月28日,英军舰队到达马岛,英国国防部宣布从格林威治时间4月30日十一时起,所有进入马岛周围200海里禁区的飞机和舰只都将遭到攻击。阿军进入最高戒备状态,在马岛开始实行灯火管制和宵禁。

4月30日,英军舰队完成对马岛海空封锁的部署。"征服者"号核潜艇发现阿军1艘巡洋舰和2艘驱逐舰组成的舰队,一面报告指挥部,一面进行跟踪。

5月1日,英军从阿森松岛起飞的"火神"轰炸机和从航母起飞的"鹞"式战斗机首次空袭马岛。

5月2日,经战时内阁批准,"征服者"号潜艇在200海里禁区外36海里处,在1400码距离上,向跟踪三天的阿军"贝尔格诺将军"号巡洋舰发射三枚MK—8鱼雷,命中两枚,巡洋舰在四十五分钟后沉没,阿军有321人阵亡或失踪。由于该舰被击沉,大大打击了阿军的士气,并使得阿根廷海军主力撤离马岛海域,在整个战争期间都龟缩于本土,再未出战。

从支持阿根廷夺回马岛说起,事关两个大局,三个层面,多方面准备

1939年9月4日,当欧 战爆发后不久,阿根廷宣布在世界大 战中保持中立,从而在外交上确立了阿根廷在战时的基调。1942年7月6日,阿根廷总统拉蒙?卡斯蒂略宣布阿根廷将继续保持中立政策。不过,阿根廷虽然在战争中宣布“中立”,由于历史的原因,其当局在战时与纳 粹德国暗中保持着密切关系。阿、军人和大资本家一直同情或支持纳粹德国的事业,而对盟国战时的行动则三心二意,若即若离,并拒绝参加西半球防御体系。太平洋战 争爆发后,阿根廷深信德国将会获胜,并将控制欧洲,因此认为与其保持良好关系至关重要。于是,姑息、纵容纳 粹间 谍在其境内的非法活动。在1942年1月召开的里约热内卢泛美会议上,阿根廷当局干扰、并阻止拉美国家同轴心国和日本断交协议的通过,拒绝对轴心国宣战,不参加《联合国家宣言》。直到1942年6月在华盛顿召开的美洲经济与财政管制会议后,阿根廷才在表面上终止与轴心国的所有商业活动,但私下里仍偷偷与纳 粹进行贸易往来。战 争期间,由于阿根廷的配合,大多数在阿根廷的德国公司将其利润交给当地的纳 粹 间 谍组织,成为其活动经费。同时,在德国驻阿使馆的资助下,德国通过对阿国内报纸的渗透进行纳 粹宣传。此外,通过派遣德国军 事顾问、秘密提供技术和军事物资对阿根廷军队施加影响。1943年,阿根廷部分青年军官通过军 事 政 变上台。新的军毫不掩饰对纳 粹德国的同情。而在纳 粹 德国看来,阿根廷是南美大陆上唯一一个“欧洲”国家。希望,阿根廷能够在南美领导一个亲德的国家集团,从而排挤美英在当地的影响。另外,阿根廷还充当了纳 粹的供货商。德国政 府向阿根廷政 府保证:只要阿根廷船只把航行路线和时间通知他们,德国海 军将保证其安全航行。尽管大宗的货物如小麦、牛肉等很容易被盟国拦截,但小规模的走 私,比如德国急需的工业用金刚石和白金仍源源不断地从阿根廷流往德国。因此,二 战期间阿根廷之“中立”,常被斥为“虚中立”。而且,阿根廷是德国藏 匿纳 粹 财产的主要目的地。战 争期间,众多的阿根廷公司,甚至为纳 粹 德 国的资金和财产提供掩护,并使之“合法化”,使得这些非法资产免遭盟 军没收。直到1944年1月27日,阿根廷破获一个间 谍案件,因牵连到轴心国派遣的特 工人员,阿根廷才与德国、日本断绝邦交。之后,由于担心被西半球其它国家孤立,特别是迫于美国的压力,直到纳 粹 德国投降前1个月,即1945年3月底,阿根廷才象征性地对德日宣战。

此外,根据德国记者加比?韦伯撰写的名为《德国联系:纳粹财富阿根廷洗钱》书中的描述,在战后的十几年里,阿根廷庇隆帮助德国公司通过搬运工厂、洗钱活动等方式将纳 粹德国在战 争中非法聚敛来的财富转移到阿根廷,再把这些财富从阿根廷转回德国,阿根廷中央银行还准许德国公司以优惠价格实行货币兑换。为此,1946年2月美国根据缴获的德国文件,指责阿根廷和庇隆同轴心国合作。阿根廷也是纳 粹 战 犯在战后的主要避难所。战 前与战 时,教会也在阿根廷与德国的关系中推波助澜。阿根廷 军 政 府和教会一直梦想在南美建立一个西班牙化的天主教国家,与美国分庭抗礼。在梵蒂冈的怂恿下,阿根廷驻西班牙大使埃斯科瓦尔奉命与德国和梵蒂冈的官员进行会谈,商讨合作事宜。他与梵蒂冈教皇厅秘书长马吉奥尼枢机主教进行会晤后达成了一份协议,一旦战 争结束,阿根廷就实行更为宽大的新移民法,从而为战 争末期纳 粹要员从梵蒂冈到阿根廷的“逃亡之路”打下了基础。第二次世界大 战后,许多纳 粹分子逃亡阿根廷,同样受到了当时阿根廷的庇护。根据19年由阿根廷总统卡洛斯?梅内姆迫于舆论压力被迫成立的一个阿根廷纳 粹活动调查委员会的调查:阿根廷是至少180名纳 粹罪犯的藏身地。不过,非官方数字要高得多。

二次大 战临近尾声时,由于美苏等的战 时合作伙伴因为对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和联合国创始会员国等问题起争执,阿根廷才获得了加入联合国的资格。正因为此,许多真正参 战、并蒙受巨大牺牲的国家把阿根廷视为首鼠两端的投机分子。

必须承认,像阿根廷这样一个在二战 交 战国双方都有着商业利益和拥有大规模侨民的国家里,同时又处在美国后院的复杂环境中,无论取何种立场都会有许多的实际困难。二 战中的阿根廷实际上并不关心交战国双方哪一方获胜,哪一方失败,左右阿根廷立场的关键是利益。在这一点上,阿根廷的“中立”与拉美各国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都是为了本国的现实利益。所不同的是,阿根廷并不愿意把自己的命运与任何其他国家联在一起,也不愿意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而是根据情势,取其认为是符合当时本国利益的立场。而且,二 战期间,阿根廷也向盟国输送了大量货物,在一定程度上也参与了支持盟国的事业。但是,在第二次世界大 战反 法 西 斯战争正义事业的主题下,无论从道义上和情感上,还是从战 争的性质上,阿根廷的做法确有值得商榷之处。

二战时阿根延是否被侵略

说起阿根廷这个国家,可能有两个群体比较熟悉。一个是对于大多数足球迷来说并不陌生,因为她拥有球王马拉多纳,现在拥有梅西。另外一个就是阿根廷的探戈舞蹈世界闻名。但如果你既不喜欢足球又不喜欢探戈的话,可能对于这个国家还真的一无所知,为什么?

一是这个国家距离我们实在太远了,虽然我们都在地球上,但两个国家不在地球的同一面,而且还南北对角。

二是这个国家不显山露水,基本上在世界舞台上没什么声音。

三是因为距离远,这些年跟咱们交往又不是非常密切,所以不管身边还是信息传播中,阿根廷的身影确实不多,不熟悉也正常。

中阿国旗

其实阿根廷是从1810年从西班牙殖民地独立起来的,所以这个国家的公民以西班牙人和意大利人的后裔为主,语言当然也以西班牙语为主。目前在这个国家,生活着大约12万华人华侨,他们主要从事贸易和商业,他们主要集中在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等核心省份或城市。

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是因为这次他们的总统来我们这边参加冬奥会,并且双方举行了一系列协商,在双方的公报里,明确提出了一个观点,就是现在被英国占领的马岛,我们支持属于阿根廷!

一时间,这个写在白纸上的内容第一时间被英国的外交官(外长)拿出来说事了,可我们根本没有鸟他们,只不过是让领事馆的一个工作人员给了一个回答。

官方回应

一时间,马岛这个词进入了大众的视野,提起马岛对于很多80后90后和00后来说,可能基本上没什么了解,但对于60后和70后来说,认知比较多。为什么?因为为了这个岛屿,阿根廷与英国还进行了一场战争,俗称“马岛之战”,最终的结果是以阿根廷投降,英国占领马岛结束。

但对于这场发生在冷战初期的这场战争,还是值得我们去挖掘的。

那是1982年初,阿根廷的国内情况不是很好,而当时的英国的内部也不是很好,而且当时英国的首相是一位女性,名叫撒切尔,刚刚上任(现在已经过世)。

当时的阿根廷总统想透过一个行动来提振自己的威望,也给阿根廷内部乱糟糟的经济带来一针强心剂。于是当时的幕僚及支持者就建议把马岛给拿回来。当时的情况是马岛由英国占据,但岛上的居民和军队人数都很少,所以阿根廷一出动后,基本上没怎么费力就给占领了。

事情发生后,英国并没有第一时间就进行反击,而是国际场合施压协商和战争前期动员两手抓。不过当时的阿根廷并没有看清世界形势,也没有做好充分占领马岛的准备,而当时的经济发生严重问题,内部问题重重,可以说是内外交困。

阿根廷国旗

对于马岛,英国人确实占据了这个地方很多年,虽然之前没怎么管理,但一旦被阿根廷夺回去后,就开始紧张了,所以战争一触即发。这里面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撒切尔上来不久,如果不取行动,可能影响她的任期以及背后的利益。

二是当时英美正在与前苏联进行全面的竞争,已经是冷战的关键期。

三是当时的欧美国家自身问题多多,既然有这么一个机会让他们团结起来,特别是北约国家,也是一个不错的锻炼机会。

四是这事关大英DG的脸面,硬上也得干。

坐标

相对于阿根廷的粗心大意跟缺乏战略与战术准备,英国人不愧是有日不落国家历练,非常沉稳,一边大打口水战,一边暗地里大肆搜集情报,特别是阿根廷的军事情报,一边寻求欧美其他国家的支持,特别是美国和法国。

大家看一看地图,马岛基本上在阿根廷的身边,而距离英国有多远呢?13000公里,如果英国人想真的拿回来马岛,所以需要认真对待,因为战线实在太长了,如果一旦形成对峙局面,分不了胜负,英国就必败无疑。

当外交和口水战无效之后,其实英国人也没有准备跟阿根廷协商,不过去拖延时间,准备后手;而当时阿根廷人也没有来得及或想过去协商,反正当时马岛上没有了英国人和英国军队,所以一门心思应付国内的事情了,当然当时的有些国家还是支持了阿根廷,也提供了情报,军事上无非就是加上马岛上的部署。

地图

从1982年4月2日开战,到6月14日结束,双方的战争伤亡人数其实不多,战争中两边死亡的人都没超过一千人,受伤的也没过万人,很有意思的是阿根廷这边基本上都投降了。

相比二战,这场战争的结果很轻松,但英国人为了确保胜利,做了三件事:

一是寻求大哥美国的全力支持,特别是压法国把阿根廷的几张军事力量王牌的底都透露给了英国人,并且把几款压制性军事力量产品给了英国,让阿根廷人在战斗过程中误以为买了冒产品,所以英国人只损失了一艘军舰。

二是充分准备,当时动员了很多商船作为战略物资运输船,支援前线,并在马岛附近的几个岛屿上建设了后勤基地。

三是充分研究了战略战术,取围点打援的方式,发挥自身优势,就是海空力量,彻底把阿根廷海空军事力量消耗了后,而岛上的军事力量既得不到支援,又得不到补充,英国人很从容投入了营级单位的特战队和野战队,透过海空力量的配合,阿根廷的军事力量很快就举手投足了,最后,签下了投降书。

示意图

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场战争阿根廷输得并非一塌糊涂,只不过是自身实力不允许。虽然当时的英国不是日不落DG时代,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阿根廷虽然占据地利,但缺少天时和内部人和,关键是英国还有美国支持,背地里法国人又捅刀子,把阿根廷拥有的几款核心法国军备都告诉了英国人,阿根廷不输没有道理。

从这个案例也可以看得出来,一个国家要矗立在世界国家行列之中,首先要有自己的信念力量、经济实力和团结一致内部环境;其次要有自己的技术,最后还要有自己的制造体系。否则,就只能永远受制约,最后一败涂地。

铁娘子语录

虽然马岛是殖民时代留下的产物,但却是冷战的遗物,更是第三世界国家独立运动发展的一个点,这样的点还有很多。比如法国的,美国的……

身为第三世界的一员,我们目前虽然没有自居第三世界的领头人,但实质上我们有这个资格。

其二就是南南合作,我们和阿根廷都是南南合作中的重要成员。

最后就是阿根廷也是拉美国家的重要一员,可以说除了巴西,就是阿根廷。这些年我们一直在加强与拉美国家的合作,因为这个地区一直是美国的后花园,不挖怎么行?

而把马岛作为一个战略支点提出来,很好的撬动了几个事情,至少现在来说,我们手上也不是无牌可打的局面,这让英国人势必要掂量掂量。

撒切尔与里根

为什么?因为这些年,特别最近一两年,欧美国家一直在我们身上找“问题”,也就是所谓的“牌”,想透过这样所谓的“牌”来消耗我们的战略力量,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同时来交换利益,这样让我们疲于应付,很不好受,所以是时候开始转变了。

这次开弓没有回头箭,也是一个非常强烈的信号,什么信号呢?那就是既然你们认为什么“牌”都可以打,无所顾忌,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开始玩一玩这个游戏,只不过是我们是按照你们的逻辑和游戏规则罢了。

这让我想起了电视剧《汉武大帝》里面,刘彻说:寇可往,吾亦可往!而作为曾经的日不落,英国人身上可是有很多这样的案例供我们使用,这才是英国外长为什么歇斯底里的原因吧

纪念物

每每阿根廷人说起这件事,说起马岛战争,说起现在的马岛,其实是一件不光彩的事情,也是最让阿根廷人无脸面的。

如今,现在的阿根廷终于看到了希望,也确实是有高人在出谋划策。

这里作者大胆设,如果没有其他外力干涉和影响,让我们跟阿根廷顺利开展合作,那么从目前我们合作的方向,那么阿根廷很有可能在20-30年内完成统一大业。

首先我们当然要透过经济合作与共同开发,让彼此的经济得到发展。一方面发展阿根廷的能源产业,让阿根廷的经济得到能源保障,目前阿根廷经济一般,不好不坏,但能源问题比较突出,而我们拥有全系列的能源制造能力,当然我们还超级基建的能力。一方面我们可以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进行合作,加快阿根廷高速公路和铁路网建设,当然还有港口。一方面就是开展各方面技术研发合作,并且也可以进行技术输出,把我们剩余且适合阿根廷的产能搬到阿根廷,去支援建设阿根廷。

其次我们需要开展人文交流和民间交流,比如阿根廷已经答应给我们搞足球培训,这就是我们的需求点,而阿根廷也需要农业方面的培训,而我们有优势。另外就是促进留学和交流活动的开展,比如大学的合作,拉丁舞比赛,歌剧、**的交流。

最后就是军事合作,去年的时候阿根廷有兴趣引进我们的枭龙战斗机,其实这个事情我们还可以让巴铁兄弟一起来。

阿现任总统

当然现在的阿根廷经济存在很大困难,特别是肺炎疫情后,对阿根廷的经济冲击也很大。

我们其实可以多条腿走路,一方面是透过自然的开合作来进行,一方面是透过金融合作来进行,一方面是为阿根廷争取经济来源,比如那个银行,我们主导的,还有丝路基金……世界银行我们也可以支持他们。

看看公报就知道了,一出手,我们就给了多少,200多亿啊!这个面子大不大?阿根廷人估计心底里开心得不得了,后面也肯定铁了心跟着我们干了。为什么?一是我们的信誉确实好,二是真的有真金白银,比那些口口声声说有真金白银的欧美国家实在,三是同样给钱,但没有落实的手段,而这些恰恰是我们的优势。

中阿合作

所以说这次与阿根廷的合作,看似是仅仅掐断英国人背后使小动作的坏心,也是杀鸡儆猴,更重要的是拉升第三世界的发展,最终的着力点还是在挖美利坚的墙角,毕竟英国与美国本质上是一体,可谓是一石三鸟。

所以这样的事情肯定会受到以美国为首的破坏,看一看塞尔维亚就知道,武大郎铁了心跟着我们干,在国内受到了什么待遇,还好这个大个子顶住了压力,这次冬奥会也来了。

一个大局就是我们需要多赢多样的发展格局,就是我们需要共同发展并一起建设命运共同体的格局,就是需要发展大局,同时培养更多的朋友的大局,朋友多了路好走。

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做好自己,发展好自己,同时需要多做准备,做好准备,齐头并进,多点开花。

二战各国军事实力排名

二战时阿根廷没有被侵略。

二战的爆发之后,虽然战火并没有烧到阿根廷,但是阿根廷却仍然收到了二战所带来的经济影响。阿根廷作为农业大国,在战争开始后不久,阿根廷的农产品出口,由于欧洲国家需求的增加因而水涨船高。

不过与之相对的,阿根廷所依赖的工业产品进口数量,在这一时期却也因为战争而不断的递减。在这一情况下,阿根廷的工业也得到了展。不过短时间内的工农业井喷式增长,却也导致了大量的问题。

首先是无产阶级的规模在短短的时间内扩充了几倍,这也就使得阿根廷的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迅速扩大。与此同时,资产阶级与地主们之间,为了争夺政治权利以及金融流动资金也产生了巨大的矛盾。

二战的爆发之后,虽然战火并没有烧到阿根廷,但是阿根廷却仍然收到了二战所带来的经济影响。阿根廷作为农业大国,在战争开始后不久,阿根廷的农产品出口,由于欧洲国家需求的增加因而水涨船高。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的1942年,里约热内卢在此召开美国外长会议。会议期间美国试图劝说美洲所有国家,签订一份与轴心国断交的协定。

然而美国的这一提议立刻遭到了阿根廷的强烈反对,因此最后会议的结果只是建议美洲所有国家与轴心国断交,而非强制。阿根廷坚持中立的态度自然引起了美国的反感。

扩展资料:

1940年,阿根廷就出现了支持英国对德作战的“阿根廷行动队”,这支组织人数也达到了三十万的规模,并在阿根廷国内与法西斯团体进行着针锋相对的宣传对抗。

尤其是在德国入侵苏联之后,阿根廷国内的反法西斯浪潮达到了高潮。阿根廷首都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发生了大规模游行,表示声援苏联,并且上千阿根廷人涌向港口,向那里的苏联轮船脱帽致敬。

1941年,阿根廷全国劳动者联盟为了表示支持同盟国的立场,以及对亲德立场的不满,举行了短期的大罢工,并在之后成立了支援苏联的基金会。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第二次世界大战

请问:为什么二战舰载机不用弹射器?为什么是后三点起降?

1、美国早在二十世纪初就已经是世界头号经济强国,1940年美国GDP达到2000多亿美圆[1940年的汇率],但美国这时依然享受着大西洋天然壁垒的优越,陆军只有可怜的10万人,遍为4个步兵师和1个坦克师和1个后备预师,坦克的数量只有300多量,甚至排在波兰后面,勉强做个世界第七.

美国参战后,在其经济实力的支持下武器生产能力大增,到1943年已经成为盟军的主要供应者[具体武器生产状况如下].到1945年,美军总兵力达到1050万人其军事工业的规模已经发展到可以年产飞机4万架,坦克2万辆的水平,二战时美国共生产8万辆坦克,有进4万辆是位于底特律的克莱斯特工厂生产的M4谢尔曼坦克.

2、 苏联是二战时期军事实力最强盛的国家,苏联是世界第二工业国,苏德战争初期其GDP达433亿美圆,军队人数任何时期一直维持在600万人以上二战末期达到了鼎盛的1200万人,这可以说是世界历史上最庞大的军队了,二战期间苏联共生产了10.8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但有近7万辆在战争中被击毁,苏联强大的生产能力及时的补充了这些损失.

3、 德国在的严抓下,1940经济总量达到561亿美圆,基本度过了经济危机,工业生产开始全面的运转,其产量在1939年就已经超过英法之和,以坦克生产为例,1940年生产坦克2500余辆[3型为主],1943年达到了顶峰7600余辆,随即就有3000多辆开往库尔斯克,包括200辆新式的5型黑豹坦克,后来多生产虎 豹坦克,数量有所下降,质量却在上升,由于盟军的轰炸和短缺,德国经济在1945年开始出现崩溃.

4、英国在欧洲孤掌难鸣,国内经济不景气,其经济和的维持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殖民地和美国的支援;法国已经战败,其势力范围退缩回在非洲的殖民地

5、意大利早在1940年时就已经爆发的经济危机,在加上意大利军队的接连失利,国内罢工浪潮高涨,1943年墨索里尼倒台.

6、在7.7事变前日本的经济总量达到283亿美圆,是世界第6经济强国, 在7.7事变前,日本全国只有4个装备整员的师团,不到20万人而国民党军队光陆军就达到200多万,7.7事变后,日本开始大量的扩充兵员,到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在中国有110个师团,总共250多万人,此后日本兵力一直升高到1945年达到600多万,但兵员的素质却不断的下降,日本的人口只有7600多万,已经不堪重负;二战日本共生产5000多辆坦克,1941-1945年日本共生产了航母17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63艘、潜艇147艘与同期的美国有很大的差距.

7、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人口众多,但军事实力相当弱后,具体的经济总量状况无从考证,二战后期***发展到91万人,民兵近百万,解放国土面积一百多万平方公里,人口1亿人,装备大多是缴获的日本武器:国民党兵力有460万人[其中蒋介石嫡系只有100多万人],缴获了大量日军的装备,还有美国的4亿美圆援助和大量武器支援。

日本VS美国

1、战争潜力:由于国家战争机器的高速运转,全国的富余劳动力都充实到军队及相关行业当中,日本国民经济在太平洋战争开始前显得空前“繁荣”, 使得日本人错误地认为本国经济与军事实力都超过了与他们最大的敌人美国。而此时的美国已经历了十年左右的经济大萧条。经济危机的深远影响使得整个美国经济依然‘疲软’。但尽管如此美国的综合国力仍远高于日本。这里简单的举例一组数据:

1、美国的人口高于日本近两倍;

2、美国的国民收入是日本的7倍

3、美国的钢铁产量是日本的5倍

4、美国的煤炭产量是日本的7倍

5、美国的汽车产量更是日本的80倍_

此外,美国工厂的现代化和自动化水平要高于欧洲和日本,美国人的生产管理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两方面结合起来,美国工人的人均生产力是世界上最高的。日本已经基本无潜力可挖掘,日本在太平洋战争开始前国内的军事、经济以达到顶峰,也就是说如果日本不能利用现有的力量迅速消灭对手,那么进入消耗战后,日本必败无疑。

2、军工生产:1941-1945年日本共生产了航母17艘、战列舰2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63艘、潜艇147艘。而在同一时期美国生产了航母(包括护航航母在内)131艘、战列舰10艘、48艘、驱逐舰355艘、护卫舰498艘、潜艇203艘。仅从数量上我们就可以看出日美在生产能力上的差距,小日本整个二战期间仅仅建成了63艘驱逐舰而美国在同一时期却有七百四十余艘反潜舰艇建成下水!

日美双方作战飞机年产量对比:盟国不仅在飞机数量上占了上风,而且在战争中不断推出新型飞机,到了战争后期美军的飞机性能已经远远优于日军。反观日本,在整个二战期间基本上都在使用‘零’式或其改型。‘零’式从很多方面来说确实是一种非常优秀的战斗机,但是到了1943年其性能已经明显落后于美国的新机型(由于日军轻视对飞行员的保护,只注重飞机性能,过量用木质材料与蒙皮,‘零’式在被击中后很容易起火燃烧,导致机毁人亡)。在美国生产的飞机中约有810架是多引擎轰炸机(双发或四发),而日本仅仅生产了15117架(基本上是双发机)。因此,无论是从飞机生产数量上,或是从飞机总载荷上看,两国之间的差别都非常之明显。

由于工业基础和技术能力上的差距,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陆军根本谈不上机械化,其重型装备供给量与实际需求之间差距甚远。

1941-1945年,日军只生产了604门口径大于105毫米的野战火炮和70-105毫米口径火炮6512门,而同一时期美国却生产了重炮7803门,其他中型口径火炮27082门。1941-1942年,日本将坦克生产列入了A级(即最高级别),但由于科技水平和生产工艺的落后,日本只生产了中型坦克1065辆,轻型坦克门。而美国却生产了中型坦克249辆,轻型坦克4052辆。要指出的是,二战时期日本的中型坦克无论是火炮威力还是装甲厚度都只能相当于盟军的轻型坦克。由于日军坦克在战斗中的表现欠佳,到了1943年坦克的生产被降到了D级。日本不但缺少坦克,车辆也是日军的软肋,日本车辆生产在顶峰时为1941年的47901辆,而美国在1943年的汽车生产量却达到了621502辆。

除了重型装备,其它武器日本的生产数量也是严重不足。1941年底日本的武器库足够装备103个师团,陆军战斗序列有51个师团和59个旅团。战争初期陆军的武器的产量和消耗量大体相同,但随着战争规模的不断扩大,军队数量急剧增,而日本的武器保有量却没有明显的增加。1943年日本陆军规模从240万人升到310万人,美国则从415万人激增到了889万人。到战争结束时日军的武器虽然可以装备104个师团,但其战斗序列却达到171个师团,这还不包括日本大量的准军事人员。

1940年统计,日本本土人口7314万,虽然强征了大量中国和朝鲜劳工,但并不等于这样腾出来的本国人力就能形成战斗力强的部队。事实上,太平洋战争前6个月日军在东南亚和南太平洋的胜利正是依靠多年积累的精锐部队。1944年日本有1335万名女性劳动力,但其中的780万人从事的是农业和林业工作,只有225万人参加工业及军工生产。而美国1941年就有1460万名妇女参加工业生产。

德国VS苏联

1941年6月22日,德军进攻苏联,苏德战争正式爆发。在此之前,苏联的军事装备和军人综合素质都不在德军之下,由于苏联在三十年代的经济增长,使得投入于军事准备的经济能力大大增强,这十年里,苏联的整体军事实力已经世界上最强的几支,和德军的整体实力差不多。但结果却是,在三年的苏德战争里,苏联共死亡了包括1000万士兵在内的2000万人,平均每天死亡3万多人。在战争进行时,苏联的军工机器一直没有停下来,共生产了约10余万辆坦克和火炮。

苏联的面积是2200万平方公里,人口近2亿;而德国的面积是37万平方公里,人口不过5、6千万。德国没有丰富的战时可供使用,而苏联的是世界上最为丰富的。从上的实力分析,双方不是一个等级上的。苏军一开始就被动挨打,每次战役都会10万10万的士兵被俘或被歼,而且苏联还有美国在太平洋和日军作战,牵制了日军的北进;同时英法及欧洲反法西斯军民在西欧、南欧、以及北非几条战线上和德军抗战,使德军整体的军事实力的总值分化掉一部分,可以说德国是以其最多60%的综合军事实力来同以近95%的综合军事实力的苏军在苏联本土进行战争,苏联在双方的战争条件上占着比德国多得多的优势。

二战后阿根廷和智利为什么还有法西斯元素大量残留?

1.杜利特轰炸东京是从“大黄蜂”号上起飞的B-25,而非B-29,如果那个时代有B-29战争会更早结束,而且有B-29杜利特也就不会从航母上起飞了,B-29的航程足以覆盖整个日本然后在中国机场降落;

杜利特使用的B-25是经过特殊改进的专用机,飞机虽然庞大但是只有一个躯壳,连武器都拆除了,整个飞机能拆的都拆没了,就是为了保证让它能在甲板上起飞;

2.螺旋桨舰载机不用前三点起落架是为了防止着陆时的不必要碰撞,是为了安全,但是用前三点起落架的确有,英国“霍克”系列就有几款这种舰载机;

3.可以明确的告诉你,目前为止没有任何国家的两栖攻击舰和平甲板战舰能在不经过改造的条件下起降螺旋桨舰载机,首先一条就是拦阻索设备,两栖攻击舰上也没有这种东西,另外,美国的两栖攻击舰有“海鹞”战斗机能垂直起降性能远比螺旋桨舰载机好,没有必要启用航电系统落后的老式战斗机;

另外,日本是没有两栖攻击舰的,日本“大隅”级的定义是两栖船坞运输登陆舰,甲板短,没有机库,没有任何可供固定翼舰载机起飞的设备,也没有任何供飞机长时间停留甲板的保养区和维护能力;日本“日向”级是直升机驱逐舰,或者勉强叫直升机母舰,这艘舰甲板长度虽然够用但是却没有用全通甲板,在舰首部有一座“密集阵”,严重影响滑跑起飞,“日向”级也没有任何拦阻设备,螺旋桨舰载机是无法降落的,另外日本绝对不会启用老朽的二战舰载机的,这样太可笑;

4.答案不是,二战末期的大型舰载侦察机和鱼雷轰炸机是不能在小型航空母舰的短甲板上滑跑起飞的,必须要使用液压弹射器帮助,另外使用弹射器不是仅仅为了起飞这类重型飞机,弹射器可以在侧风条件下把战斗机弹起战斗,而不需要顶风航行起飞战斗机,美军的这种起飞方式在太平洋战争中发挥过很显著的作用,甚至有事可以挽救危亡;

5.日、美的航空舰一般都是用木质飞行甲板,目的是便于在战斗损坏时维修,日本的“大凤”号和英国的航空母舰就用了装甲甲板;

6.或许您很喜欢让大飞机从航母甲板上起飞,但是可以很明确的告诉您,“普拉卡”攻击机是绝对不可能在阿根廷“五月二十五”号上使用的,即便是333米长的美国“尼米兹”级也没有足够的长度容许这种双发攻击机滑跑起飞,这种飞机不能被挂上弹射器,所以无法使用,发动机推力又不足,也无法在类似“库兹涅佐夫”级这样的飞行甲板上起飞,再有就是这种飞机没有着舰钩,根本降落不了。

回答完毕!

虽然当时二战打得翻天覆地,几乎半个世界都乱了套,但是其实二战的战火根本没有蔓延到南美,当时乌拉圭国家党***就说:“这场战争应该由金黄头发的人和黄种人自己解决。”这实际上也是当时大多数南美国家的意见。

但是这些只是说的好听,只是表面文章,好像自己摘的很干净,但是实际上南美有多个国家与纳粹德国关系密切,可以说是亲德的,其也确实在某种程度上,有一定的法西斯主义倾向。其中就包括阿根廷和智利。

1939年有一个阿根廷武官被派驻意大利,他便是后来成为阿根廷总统的庇隆。而他在意大利接受了不少墨索里尼的思想。同时庇隆还相当亲德,他收留了大批的德国流亡人士,好处是在这些人的指挥下开发出性能相当不错的箭式战斗机。他的军事情报局局长鲁道尔夫是德裔阿根廷人,对纳粹同样有好感。“阿根廷移民中心”是尽人皆知的纳粹怀旧组织,它负责协助无数党卫军成员逃跑。

当时像阿根廷、智利等拉美国家,虽然表面上都向轴心国宣战,但实际上却是宣而不战,更让人愤慨的是,在阿根廷、智利居住着数十万德国移民,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同情纳粹,战后,这些国家甚至秘密接收了不少纳粹战犯。所以说,二战后阿根廷和智利有大量法西斯残留是真的,甚至直至今日,在那里还有一些人有着这些思想。

里江体育网
文章标签: # 阿根廷 # 马岛 # 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