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体育播报 体育播报
比利时对奥地利历史交战记录_欧洲杯比利时vs奥地利
tamoadmin 2024-06-15 人已围观
简介1.奥地利对比利时比分预测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胜利者,参与国家,各国损失,后果各是怎样的?3.急!!!! 外国历史上五次著名战争情况4.给我点比利时的历史5.奥地利比利时比分预测小组赛A组意大利 0-0 波兰喀麦隆 0-0 秘鲁意大利 1-1 秘鲁喀麦隆 0-0 波兰波兰 5-1 秘鲁意大利 1-1 喀麦隆小组赛B组阿尔及利亚 2-1 联邦德国奥地利 1-0 智利联邦德国 4-1 智利奥地利
1.奥地利对比利时比分预测
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胜利者,参与国家,各国损失,后果各是怎样的?
3.急!!!! 外国历史上五次著名战争情况
4.给我点比利时的历史
5.奥地利比利时比分预测
小组赛A组
意大利 0-0 波兰
喀麦隆 0-0 秘鲁
意大利 1-1 秘鲁
喀麦隆 0-0 波兰
波兰 5-1 秘鲁
意大利 1-1 喀麦隆
小组赛B组
阿尔及利亚 2-1 联邦德国
奥地利 1-0 智利
联邦德国 4-1 智利
奥地利 2-0 阿尔及利亚
阿尔及利亚 3-2 智利
联邦德国 1-0 奥地利
小组赛C组
比利时 1-0 阿根廷
匈牙利 10-1 萨尔瓦多
阿根廷 4-1 匈牙利
比利时 1-0 萨尔瓦多
比利时 1-1 匈牙利
阿根廷 2-0 萨尔瓦多
小组赛D组
英格兰 3-1 法国
捷克斯洛伐克 1-1 科威特
英格兰 2-0 捷克斯洛伐克
法国 4-1 科威特
捷克斯洛伐克 1-1 法国
英格兰 1-0 科威特
小组赛E组
洪都拉斯 1-1 西班牙
北爱尔兰 0-0 南斯拉夫
西班牙 2-1 南斯拉夫
洪都拉斯 1-1 北爱尔兰
南斯拉夫 1-0 洪都拉斯
北爱尔兰 1-0 西班牙
小组赛F组
巴西 2-1 苏联
苏格兰 5-2 新西兰
巴西 4-1 苏格兰
苏联 3-0 新西兰
苏格兰 2-2 苏联
巴西 3-0 新西兰
第二阶段小组赛 第一组
波兰 3-0 比利时
苏联 1-0 比利时
波兰 0-0 前苏联
第二阶段小组赛 第二组
英格兰 0-0 联邦德国
联邦德国 2-1 西班牙
英格兰 0-0 西班牙
第二阶段小组赛 第三组
意大利 2-1 阿根廷
巴西 3-1 阿根廷
意大利 3-2 巴西
第二阶段小组赛 第四组
法国 1-0 奥地利
奥地利 2-2 北爱尔兰
法国 4-1 北爱尔兰
半决赛
意大利 2-0 波兰
联邦德国 3:3(点球5:4)法国
三四名决赛
波兰 3-2 法国
决赛
意大利 3-1 联邦德国
奥地利对比利时比分预测
截止2020年7月,历届世界杯季军比分:
第一届(1930年):南斯拉夫弃权(无三四名决赛)
第二届(1934年) :德国3-2 奥地利
1934年世界杯是第一届设立了三四名决赛的世界杯,当dao时德国和奥地利两队狭路相逢,最终德国与奥地利互飙五球,德国队的莱纳上演梅开二度,最终,德国3-2战胜奥地利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杯季军。
第三届(1938年):巴西 4-2 瑞典
1938年的世界杯来到了法兰西,巴西和瑞典在三四名大战中相遇,瑞典队率先连进两球,随后巴西在莱奥尼达斯的带领下上演绝地反击,连入四球,以4-2战胜瑞典拿到了那届世界杯的第三名。
第四届(1950年):瑞典 3-1 西班牙 (前四名循环赛成绩)
第五届(1954年):奥地利 3-1 乌拉圭
第六届(1958年):法国 6-3 西德
1958年法国和德国在世界杯三四名对决中相遇,那场比赛法国队的方丹上演大四喜,带领法国取得了一场6-3的大胜,而方丹的单届世界杯13球纪录迄今无人能及。
第七届(1962年):智利 1-0 南斯拉夫
1962年的世界杯三四名决赛在智利上演,对决的双方正是智利与南斯拉夫,前89分钟双方战成0-0,最终,智利由罗哈斯打入绝杀球,1-0取胜夺得季军,创造了世界杯最好成绩。
第八届(1966年):葡萄牙 2-1 苏联
葡萄牙和苏联为1966年英格兰世界杯季军头衔展开争夺,最终葡萄牙凭借着托雷斯在第89分钟打入的绝杀进球以2-1战胜苏联夺得季军。
第九届(1970年):西德 1-0 乌拉圭
1970年墨西哥世界杯,乌拉圭与西德在三四名争夺战中相遇,乌拉圭门神马苏基耶维茨发挥出色,但乌拉圭仍以0-1不敌西德队。
第十届(1974年):波兰 2-1 巴西
第十一届(1978年):巴西 2-1 意大利
1978年巴西又一次打进了三四名决赛,而这次他们的对手换成了意大利,最终,巴西队没有让上一届屈居第四名的悲剧重演,以2-1力擒意大利夺得季军。
第十二届1982年):波兰 3-2 法国
第十三届(1986年):法国 4-2 比利时(其中加时2-0)
第十四届(1990年):意大利 2-1 英格兰
第十五届(1994年):瑞典 4-0 保加利亚
第十六届(1998年):克罗地亚 2-1 荷兰
第十七届(2002年:土耳其 3-2 韩国
第十八届(2006年):德国 3-1 葡萄牙
第十九届(2010年):德国 3-2 乌拉圭
第二十届(2014年):荷兰 3-0 巴西
2014年巴西世界杯,三四名决赛的双方是东道主巴西和橙衣军团荷兰,那届世界杯五星巴西在半决赛遭德国7-1血洗,踏上三四名决赛的赛场,他们显然没有从那场比赛失利的阴影中走出来,0-3完败于荷兰队成就了荷兰队拿到世界杯季军的目标。
第二十一届(2018年):比利时 2-0英格兰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胜利者,参与国家,各国损失,后果各是怎样的?
2023年欧预赛奥地利对比利时比分预测为3:1。
比利时,在各项赛事中表现突出,近10场比赛取得8场胜利和2场平局,球队积极进攻,几乎每场比赛都能攻下至少两个进球,防守也保持稳定,整体实力让人信服。
另一方面,奥地利也展现出强大的实力。虽然近期状态略显起伏,但场上战斗力依旧不俗,场均得分稳定在1.5以上,而且犯规率低,黄牌不多,整体技战术水平也颇高。
结合两队实力和最近表现,我们来给出这场比赛的分析预测。看好比利时主场碾压对手,预测比分为3:1。当然,足球比赛变数多多,具体结果仍需看比赛现场的表现。
比利时前瞻:
在与克罗地亚、摩洛哥和加拿大同组抽签后,比利时以小组出线的夺冠热门身份进入了2022年世界杯,但欧洲红魔在世界杯上的表现糟糕,最终小组赛未能出线被淘汰出局。
在以1-0战胜加拿大后,比利时以0-2负于摩洛哥,随后与克罗地亚互交白卷,最终罗伯托·马丁内斯的球队未能晋级淘汰赛阶段。
比利时队在世界杯上被淘汰后不久,罗伯托·马丁内斯辞职,意大利主教练多梅尼科·特德斯科接替西班牙人,这位前莱比锡红牛主教练以100%的全胜的战绩进入他执教比利时的第3场比赛。
急!!!! 外国历史上五次著名战争情况
1、战争起因: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国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右图)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枪杀。成为第一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一个月后,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接着德、俄、法、英等国相继投入战争。交战的一方为同盟国的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以及支持他们的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另一方为协约国的英国、法国和俄罗斯帝国以及支持它们的塞尔维亚、比利时、意大利、美国等国。
2、战争的胜利者,以英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帝国和塞尔维亚为主的协约国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3、参与国家有:以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的同盟国和以英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帝国和塞尔维亚的协约国。
4、各国损失和后果: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但在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一战中,各种新式武器如飞机、毒气、坦克、远程大炮相继投入战争,是武器发展史的重要阶段。
扩展资料:
1914年是战争的第一阶段。在这一年里德军根据战前制定的施里芬计划,首先在西线发动大规模的进攻,由于马恩河等战役中法、英、比三国军队的奋力抵抗和俄罗斯在东线的进攻,致使德军速战的计划破产。西线作战的双方修筑战壕,长期对峙,转入阵地战。?
1915年—1916年为战争的第二阶段。由于双方都把1916年看作是决定性的一年,所以这一年里出现了三次大型的陆地上战役,即西线的“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东线俄军的夏季攻势,在海上,日德兰海战役后,英国仍然牢牢控制着制海权。这一阶段,大战的战略主动权转移到了协约国一方。
1917年—1918年为战争的第三阶段。1917年,美国参加对德作战,中国等国也相继投入战争,协约国的阵营增加到27个国家,俄罗斯爆发“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1918年3月,德军在西线开始发动攻势,遭到失败。8月8日,协约国军队在福煦的指挥下,开始反攻,把德军撵出法国和比利时国境,德军主力已开始迅速瓦解。9月15日,保加利亚的军队被击溃,29日向协约国投降。
10月31日土耳其投降。奥匈帝国于11月3日投降。11月4日,基尔军港海军舰队水兵举行起义,成立苏维埃。11月9日,柏林工人和士兵举行总罢工和武装起义,德皇威廉二世于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被迫宣布退位,10日逃往荷兰。
1918年11月11日,德军正式投降。德国代表在巴黎北部的康边森林福煦将军的行车上,签署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至此结束。
参考资料:
给我点比利时的历史
1. 坎尼战役(Battle of Cannae)
公元前216年6月2日,迦太基在意大利半岛东南沿海的坎尼附近,以4万步兵和1万骑兵对抗罗马8万步兵和6千骑兵,获得了辉煌的胜利,这就是西方军事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坎尼战役。
西西里和意大利半岛仅隔一道约3千米宽的狭窄的海峡。但当时西西里在迦太基人的手中,那是他们同希腊人经过长期激烈斗争,付出很大的代价才取得的,迦太基人当然不愿意拱手把它让给罗马人。这样,两国之间就必然要发生冲突。迦太基位于今日北非的突尼斯,是当时地中海上的一大商业枢纽。当罗马还是一个羽毛未丰的城邦时,迦太基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统辖大西洋至埃及西面的北非海岸,西班牙的南部,以及西地中海各岛,从西西里直到直布罗陀全属迦太基的势力范围。迦太基军队拥有庞大的陆军和强大的海军。在罗马兴建海军之前,迦太基的海军在西部地中海是无敌的。
公元前264年,两大强国因争夺西西里开始发生战争。最终迦太基请求媾和,于公元前241年同罗马订立和约,向罗马缴讨大量赔款,割让西西里。
迦太基自从与罗马订立了屈辱的和约之后,一直试图复仇。23年后,迦太基的新统帅汉尼拔率领军队,以惊人的胆略翻过被认为是无法逾越的阿尔卑斯山,突然出现在罗马本土意大利平原上,并在公元前216年春攻占了罗马的重要粮仓坎尼,使罗马大为惊慌。罗马的执政统帅瓦罗便率8万步兵和6000骑兵向坎尼进发,决心夺回这座城市。
公元前216年6月的一天,罗马与迦太基在坎尼附近的海边平原各自摆开阵势,准备决一死战。罗马的统帅瓦罗倚仗着手中拥有优势兵力,摆开咄咄逼人的进攻架势:8万名步兵排成70列,以密集的队形摆在中央,骑兵配制在左右两侧。这样的队形,前后的长度要大于左右的宽度,目的就是要以精锐的步兵进行强有力的冲击,突破对方的中央防线,一举取得成功。迦太基军在数量上处于劣势,只有5万多人。然而,汉尼拔是位具有非凡指挥才能的统帅,他在战前反复观察了战场周围的地形和气候,知道战场离海不过5千米,海面上经常在中午时分要刮强的东风。所以,他选择了一块背风的地方作为阵地。并且预先在一个山谷埋伏了一支小分队,命令率队的军官如果交战时刮起东风便袭击敌军的后方。同时又挑选了500名骁勇善战的步兵,让他们在手持长兵器的同时,在衣内暗藏一把短匕首,随时准备执行特殊任务。针对罗马军的企图,汉尼拔针锋相对,摆下了一个很特别的阵势:正中间是2万名战斗力较弱的步兵,排成半月形,凸出的一面对着敌人,两边是战斗力强的步兵;在半月形阵势的两端,是精锐的骑兵。一切准备就绪后,上午8点多钟,广阔的战场上响起了刺耳的军号声。紧接着,十几万人同时发出震耳欲聋的呐喊声,一场规模巨大的厮杀开始了。罗马步兵一开始就全力向迦太基步兵的中央猛攻。正如汉尼拔所料那样,不一会儿,中央的迦太基步兵抵挡不住罗马步兵的凶猛进攻,便向后退却。这样,半月形的阵势弯了进去,原来凸向罗马人的部分,现在凹了进来。
罗马军越是楔进,迦太基的队列越是从两侧向内收缩。罗马军的整个队形在纵向上越拉越长,而在横向上越来越窄。当罗马军深入一定程度时,汉尼拔又指挥他的精锐步兵和骑兵迅速挤压敌军的两翼。同时,向500名衣藏短匕首的强悍步兵发出一个预定的信号。只见这500步兵一窝蜂地拥向罗马军那边,似乎像逃兵一样。罗马人以为他们是来投降的,瓦罗赶紧让部下收掉他们的长剑和盾牌,将他们安置在自己部队的后卫地带。正午到了,海面上刮起了强劲的东风,卷起了漫天的沙土,使面对东方的罗马士兵难以睁开双眼,彼此间相互碰撞,自伤很多,乱作一团。时机已到,汉尼拔毫不迟疑地发起了全线反攻的命令。刹时间,被安置在罗马军后
边的500名迦太基步兵,突然从怀中抽出匕首,奋力向近处的罗马士兵刺去;埋伏在山谷中的一支部队也冲杀下来,突入罗马军队列之中;迦太基军两翼的骑兵发起进攻,击溃了罗马军的骑兵,切断了罗马军的退路;两翼的步兵继续挤逼夹在中间的罗马军。不一会儿,迦太基军就形成一个圈形,将罗马军团团围住。密集的标枪、投石和飞箭从四面八方射向罗马军。挤成一团的罗马军无处躲避,一排排扑倒在地。战场上尸横遍野,一片惨状。战斗整整持续了12个小时,直至黄昏以后才结束。罗马的8万大军7 万人死于非命,执政官鲍路斯和军团将校全部阵亡,指挥决战的统帅瓦罗率残部逃跑。而迦太基军总共只损失了 6000人。
2. 英法百年战争(Hundred Years' War)
百年战争(Hundred Years' War)是指英国和法国,以及后来加入的勃艮第,于1337年-1453年间的战争,是世界最长的战争,断断续续进行了长达116年,百年战争中,发展出不少新战术和武器。
1154年,法国最强大的贵族——安茹伯爵亨利(兼诺曼底公爵、阿基坦公爵)因其母亲的血缘关系,得以继承英格兰王位,是为英国『金雀花王朝』的建立者——亨利二世。亨利二世扮演着十分罕见的双重角色:一方面他是英格兰的国王,尊贵无上的英国君主;另一方面,作为法兰西的安茹伯爵、兼诺曼底公爵、兼阿基坦公爵,亨利二世无可否认是一个法国人,是法兰西国王无可非议的臣子。作为国王,他是英国的统治者;作为公爵和伯爵,他又是法国的臣民。因此除非他自愿放弃法国国籍、放弃在法国的一切权利,否则他作为一个法国公民理所当然必须对法兰西国王唯命是从。如果他那样做就意味着:他必须向法国国王交还他作为法国贵族时所继承的,比整个英格兰还要富庶的大片法国领土——安茹、诺曼底和阿基坦等等。
老奸巨猾的亨利二世采取的是『耍赖战略』,他一方面承认法兰西国王路易七世是他法律上的主人,另一方面又对法王的命令置若罔闻,根本不履行作为法国贵族的任何义务。
英法之间这种君不君、臣不臣,利害关系纠缠不清的混乱局面,在双方的后代之间一直延续下去,直到百年战争的来临。
在法兰西国王查理四世死后,金雀花王朝的爱德华三世就正式提出了继承法国王位的要求。
在14世纪时,法国人试图把英国人由法国西南部赶走,从而统一法国。英国当然不愿退出,并欲夺回祖先的土地如诺曼底、曼恩、安茹等。当时英法两国因为贸易利益的关系,均对佛兰德斯作出争夺,使它们之间的冲突加深。因为佛兰德斯表面上属于法国,但实际上却独自行政,并经常与英国进行羊毛贸易。而战争的导火线则是英王爱德华三世乘法国卡佩王朝绝嗣之际,欲以近亲的关系继承法国王位,但最后却由腓力六世所获得,因此爱德华三世对法国宣战,以夺取法国王位。当时神圣罗马帝国的诸侯和佛兰德斯站在英国一方,而苏格兰和罗马教皇则支持法国。英军当时是雇佣兵制,由步兵,弓箭兵和雇佣骑兵组成,统一由国王亲自指挥,而法军则主要由封建骑士组成。百年战争依局势的转变,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337年 - 1360年)是双方对佛兰德斯和基恩的争夺战。首先在1340年的斯吕斯海战中,英军打败法军,夺取制海权,以防止法军入侵。然后在1346年8月所发生的克雷西会战中,英军取得陆地上的优势,并在围攻11个月后成功占领了法国海防要塞加莱港。英国挟著胜利的余威,在内维尔十字战役当中,打败苏格兰的入侵,并且擒获亲法的苏格兰王大卫二世,此役也大大地减少苏格兰对英格兰的威胁。1348年黑死病横扫整个欧洲,两国停战十年,直到1356年英国再度开战,攻取了法国的西南部的基思和加斯科涅。随即又在普瓦捷战役利用相同的战术再次击溃法军。而因为英军的横征暴敛和法国全国的经济崩溃,使得法国平民发起起义运动。结果法国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被迫于1360年于布雷蒂尼签订极为不平等的和约——《布勒丁尼和约》,将卢瓦尔河以南至比利牛斯山脉的领土全部割让予英国。
第二阶段(1360年 - 1400年) 是因为法王查理五世欲报仇雪恨,夺回英国所占的地区而发生的。查理五世重组军队以雇佣步兵代替大部份骑兵,并建立了野战炮兵和重建舰队。在内政方面亦作出较大的改革,并整顿了税制,以安抚民心。时机成熟后,他任命B.迪盖克兰这位为军队总司令,以突袭和游击战术攻击英军,在多场战役中均大败英军,至1380年时已将英军迫退至沿海地带。英王为免法国的领地全部丢失,结果与法国签署停战协定,只保有五个港口,分别是波尔多、巴约纳、布雷斯特、瑟堡和加莱及和波尔多与巴约纳间的部份连接地区。
第三阶段(1415年 - 1429年) 是英国乘法国国内的勃艮地派和阿曼雅克派发生内讧,而农民和市民亦发生起义之际重启战端。在1415年,英军于阿赞库尔战役中大败法军,并随即与勃艮地公爵结盟,攻占法国北部大部份地区。法王查理六世在无法组织有效抵抗的情况下惟有于1420年5月21日在特鲁瓦签订几乎等同于承认法国亡国的和约——《特鲁瓦和约》。将法国沦为英法联合王国的一部分。英王亨利五世随即宣布自己为法国的摄政王,并有权于查理六世死后承继法国王位。但是,在1422年,查理六世和亨利五世同于这年死去。结果新法王查理七世和新英王亨利六世为争夺法国王位,再启战端,百年战争进入第四阶段。
第四阶段(1429年 - 1453年) ,法国人民因为不堪英军的压迫,纷纷组织游击战,这给予法军很大的帮助。游击队经常设置埋伏,捉拿英国的征税者,消灭英军的部队,达到了牵制英国之效。虽然于1428年10月,英军与勃艮地派进逼至奥尔良,并包围了此城,使得法军形势大为不利,但此时法国出现了一位千古传颂的救星——圣女贞德,在她的指挥下法军于1429年5月解除了英国对奥尔良的包围,赢得了重大胜利,从而扭转了整个战争的形势。虽然贞德于不久后便英军所捉拿,并以女巫罪处死,但这反而激起法国的民族义愤,使法军作出大反攻。在1437年法军光复首都巴黎,于1441年收复香槟,又于1450年解放曼恩和诺曼底,随后又于1453年夺回吉耶讷。最后于1453年10月19日,波尔多的英军投降,法国收复了除加莱外的全部领土,百年战争至此完全结束。
3. 七年战争(Seven Years'War)
1756~1763年间,由欧洲主要国家组成的两大交战集团(英国与法国,以及普鲁士的侵略政策与奥地利和俄国的国际政治利益发生冲突)在欧洲、北美洲、印度等广大地域和海域进行的争夺殖民地和领土的战争。
七年战争前夕,欧洲各大国之间的关系正酝酿着新的大变动,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其中对全局起决定作用的首先是英法矛盾。英国从16世纪末叶到17世纪70年代先后打败西班牙和荷兰,它同剩下的唯一强大对手法国的矛盾迅速上升,两强决战在所难免。其次是普奥矛盾。自从神圣罗马帝国分裂为一系列独立的诸侯国,普鲁士和奥地利最为强大,它们都想成为德意志诸侯国中的霸主,同时由于奥地利哈布斯堡皇室领地西里西亚在两次“西里西亚战争”中被普鲁士占领,两国的斗争日益尖锐化。再次是俄普矛盾。沙皇俄国在18世纪初叶打败瑞典而成为欧洲强国之后,继续推行西进和南下扩张政策,并把目标首先指向东普鲁士。普鲁士的日益强大和对外扩张,构成了俄国西进的阻力,两国关系急剧恶化。
在上述背景下,各国都积极争取盟国,孤立对手,纵横捭阖,朝秦暮楚,展开尖锐而复杂的外交斗争。
其中,英国的目的是夺取法国的殖民地,垄断整个制海权;普鲁土企图吞并萨克森,变波兰为自己的附属国,奥地利企图削弱争夺中欧霸权的对手普鲁士,收复1740年被侵占的西里西亚,法国则力图吞并英国国王在欧洲的世袭领地汉诺威,保护法国在美洲和东印度的殖民地,遏制普鲁士的势力,瑞典试图夺取普鲁士的波美拉尼亚,俄国力图阻止普鲁士东侵,并扩大自己在西方的领地。各种矛盾和利害关系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导致了两个对立同盟的建立:—方是汉诺威、黑森—卡塞尔、不伦瑞克和其它一些德意志诸侯国参加的英普同盟,另一方是由瑞典,萨克森和加入“神圣罗马帝国”的大多数德意志诸侯国组成的法奥俄同盟。
战争以普鲁士进犯萨克森为开端。1756年8月28日,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的军队(9.5万人)突然侵入萨克森,包围了萨克森军队(1.8万人),迫使该部于10月15日投降。在1757年的战局中,腓特烈二世利用法奥俄同盟步调不一致(法国于春天开始战斗行动,而俄国于夏天才开始行动),以及军队(30余万人)展开缓慢的弱点,首先对奥开战。普军(19.2万人)从四面对布拉格展开向心进攻。5月6日,普军击败布劳恩元帅指挥的6万奥军,并将其围困在布拉格。但是,前来增援的奥军道恩元帅所部(5万余人)于6月18日在科林附近击溃了普军,迫使普军放弃捷克。4月,德·埃斯特列元帅所率的法军(7万人)占领了黑森—卡塞尔,在克洛斯捷尔—采文附近击败汉诺威军队(3万人),并攻占了汉诺威。苏比兹亲王指挥的法军(5.7万人)于8月兵临埃森纳赫,威逼普鲁士。腓特烈二世调动主力迎击法军,11月5日在罗斯巴赫战役(1757)中大破法军。随后,他又将兵力(4万人)迅速转移到西里西亚。当时,奥军道恩部在西里西亚包围了施韦德尼茨,并占领了布雷斯劳(韦罗茨瓦夫)。12月5日在洛依滕交战中,奥军也被腓特烈二世击败。与进攻东普鲁土的俄军(7万人)作战的是莱瓦尔德元帅指挥的普军(3万人)。7月5日,阿普拉克辛元帅指挥下的部分俄军(2.4万人)在波罗的海舰队支援下攻占了梅梅尔(克莱佩达),蒂尔西特(苏维埃茨克)、贡宾嫩(古谢夫)和因斯特堡(切尔尼亚霍夫斯克)。8月30日,俄军在大耶格尔斯多夫附近的交战中击溃莱瓦尔德部,打通了进入东普鲁士的道路(参见大耶格尔斯多夫战役)。但是,阿普拉克辛认为,腓特烈二世的追随者彼得三世不久将成为俄国皇帝(女皇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患病),遂命令部队撤回梅梅尔。为此,他被女皇送交法庭审判,其职务由费尔莫尔将军接替。瑞军(2.3万人)于9月向波美拉尼亚的斯德丁(什切青)进攻,但在俄军撤回梅梅尔后,也撤到施特拉尔松。这样,普军在1757年战局中获胜。
在1758年的战局中,反普同盟出动军队达31.6万人,而腓特烈二世的军队只有14.5万人。反普同盟虽拥有两倍以上的优势兵力,但因步调不一致、相互不配合, 而未能发挥其作用。1757年12月在东普鲁土展开进攻的俄军于1758年1月占领了东普鲁士,并把它划为俄国属地。1758年夏,俄军(5.8万人)包围了屈斯特林(科斯琴)。奥地利由于担心俄国取胜,在西里西亚和萨克森采取消极防御,而法国在黑森—卡塞尔和汉诺威也是这样。腓特烈二世集中兵力,企图一一击破奥俄这两个主要敌人,遂从西里西亚侵入捷克,包围了奥尔米茨(奥洛穆茨)。但当他获悉屈斯特林被围后,又把主力调往屈斯特林作战。8月25日的措恩多夫血战,双方未分胜负。普军退向屈斯特林。俄军退向兰茨贝格,从那里转到波美拉尼亚,然后随着冬季酌来临又撤退到维斯瓦河以东。
1759年初,反普同盟军队已达35.2万人,英普同盟军队约有22.2万人。俄国在1759年战局中的计划,是将军队集结于波兹南地区,以便随后开往奥得河与奥军会师。4月,4万俄军(自6月30日起,由有才略的萨尔特科夫将军指挥)向奥得河推进。韦德尔将军指挥的普军(3万人)企图阻截俄军,但7月23日在帕尔齐希战役(1759)中被俄军击溃。萨尔特科夫在克罗森地区与劳东的奥地利军(1.8万人)会合,并在占领法兰克福(奥得河畔)后,建议道恩一起进攻柏林。道思拒绝了这一建议,而力图把军事行动转向西里西亚。腓特烈二世决定抵挡萨尔特科夫对柏林的进攻。8月12日,在库讷斯多夫的交战中,普军(4.8万人)遭到失败(参见库讷斯多夫战役)。但是,由于奥军统帅部的过失,攻克普鲁土首都柏林从而结束战争这个业已展现的可能性未能成为现实。俄军撤到维斯瓦河以东。在西线,法国联军进行了保卫黑森—卡塞尔的战斗和汉诺威的战斗,在汉诺威,8月1日明登要塞被围时遭到失败。因此,尽管俄军取得了辉煌胜利,1759年的战局并未取得重大战果,这是奥地利奉行的政策造成的,奥地利害怕普鲁士被彻底打垮而使俄国势力得到加强。在1759年的战局中,反普同盟内部的矛盾更加激化。法国反对东普鲁土归属俄国,而准备与英国签订和约,但和谈以失败告终。
1760年,腓特烈二世费尽力气才使兵力增加到10—12万人。反普同盟的军队为22万人。同盟国计划采取协同行动:俄奥军在西里西亚,帝国军在萨克森,法军则对付汉诺威。腓特烈二世为掩护自己的补给线和军需库而转入了防御。俄军和奥军在敌交通线上作战,企图迫使普军放弃其占领的要塞和城市。由于道思逃避了协同行动,萨尔特科夫把俄军主力调往波美拉尼亚,而派遣部分兵力袭击柏林。结果,切尔内绍夫将军率领的俄军(2.3万人)于10月9日占领柏林。但是,由于腓特烈二世率领7万普军在向柏林接近,切尔内绍夫军在摧毁敌军需库和其它军事设施后,便撤出柏林,与在法兰克福地区作战的俄军主力会合。1760年的战局以双方局势都未发生根本变化而结束。
1761年战局中,12月16日发生了一个重大事件。这就是鲁缅采夫将军指挥的俄军在波罗的海舰队的配合下,攻占了普鲁士的坚固要塞科尔贝格(见科沃布热格)。布图尔林元帅(接替染病的萨尔特科夫)统率的俄军在波美拉尼亚站稳脚跟后,与瑞军建立了联系,以便共同从北面对柏林实施突击。在1761年的战局中,普鲁土丧失了南西里西亚,被切断同波兰(普鲁土的粮食供给地)和波罗的海的联系。普鲁士已陷入困境。但是,形势发生了变化。1762年1月5日女皇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病死,腓特烈二世的追随者彼得三世即位,使俄国退出战争,并且把俄军占领的全部土地归还给普鲁士。此后,在5月5日同普鲁士签订了同盟条约,从而拯救了普鲁士,使其免于彻底覆灭。继俄国之后,瑞典也于1762年5月22日退出战争。
在1762年的战局中,普军在俄国切尔内绍夫军(临时编入普军)的援助下,把奥军逐出西里西亚和萨克森,并在弗赖堡附近的交战(1762.10)中战胜了帝国军队。但是,战争已把交战各方拖得精墟力竭,因此,普法于11月3日签订初步和约,普奥于11月24日订立停战协定。
4. 克里米亚战争(又名“克里木战争”,Crimean War)
1853年,为争夺巴尔干半岛的控制权,土耳其、英国、法国、撒丁王国等先后向俄国宣战,战争一直持续到1856年,以沙皇俄国的失败而告终。
这场战争的表面起因是宗教问题。俄国向奥斯曼帝国提出为保护奥斯曼帝国境内的东正教徒在“圣地”建立俄国的保护地的要求,这个要求被君士坦丁堡的奥斯曼帝国苏丹拒绝。法国的天主教徒和英国的新教徒也反对俄国在巴勒斯坦建立据点的企图。俄国在苏丹拒绝后决定以此作为采取军事行动的理由。1853年俄国与奥斯曼帝国断交并开始占领多瑙河流域的土耳其附属国。
战争的真正原因是奥斯曼帝国逐渐的、内部的瓦解,俄国认为这是它将它在欧洲的势力不断扩大的好机会,尤其是它获得一个通向地中海和占领巴尔干半岛的好机会。奥斯曼帝国在巴尔干半岛上的统治此时显然摇摇欲坠,而俄国则争取获得对恰纳卡莱海峡和伊斯坦布尔海峡的控制。英国和法国反对俄国的扩张,它们不希望俄国获得这些战略要地,以维持英法它们自己在东南欧的势力和利益。
1854年底英国和法国对俄罗斯宣战,1855年皮德蒙特-萨丁尼亚加入这个同盟。奥地利迫使俄罗斯从多瑙河撤军,但并没有帮助英法围攻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舰队。因此奥地利在这场战争中起了一个重要的角色,虽然它并没有主动参加这场战争。塞瓦斯托波尔被围攻近一年后英法联军占领了一个重要的堡垒,此后俄军退出克里米亚半岛。
克里米亚战争的后果之一是奥地利、普鲁士和俄罗斯之间的神圣联盟终止。普鲁士在这场战争中持中立,战后普鲁士与俄罗斯的关系变好,与奥地利的关系变坏,而俄奥之间的关系恶化。英国与法国在战后也开始与俄罗斯修好,因此奥地利日趋孤立。到此为止奥地利在德意志联邦中处支配地位,但这个地位日益减弱,而普鲁士的地位则日益增高。普鲁士首相俾斯麦发动了普奥战争,打败了奥地利,将其排除在德意志之外,之后又发动了普法战争,普鲁士获胜,主导建立了德意志帝国。由此欧洲各强国之间的势力均衡开始对奥地利不利地变化。奥地利的削弱同时也使皮德蒙特-萨丁尼亚不断增强。皮德蒙特-萨丁尼亚在意大利统一运动中起了一个支配性的地位。1861年在法国的支持下皮德蒙特-萨丁尼亚达到了建立一个意大利王国的目的。
5. 第一次世界大战(简称一战,World War I)
一战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当时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战争。
战争过程主要是同盟国(Central Powers)和协约国(Allied Powers)之间的战斗。 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是同盟国,英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帝国和塞尔维亚是协约国。在1914年至1918年期间,很多在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国家都加入了协约国。战场主要在欧洲。值得注意的是意大利虽是同盟国,但是后来英国、法国及俄国与意大利签订密约,承诺给予意大利某些土地,结果意大利加入了协约国对抗同盟国。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0,000人参战,10,000,000人失去了生命,20,000,000人受伤。
在战争爆发之前几年,德国总参谋长阿尔弗雷德?冯?施里芬已制定了以速战速决为主要特征的施里芬计划:先利用德国发达的铁路网,集中优势兵力在六星期内打败法国,然后将部队调往东线进攻沙俄。与此相对应,法国也制订了以两个集团军齐头并进,一举收复普法战争后被割让给德国的阿尔萨斯和洛林两省的17号计划。但战事的发展却出乎这些军事家意料,使得这两个计划皆不可行。
1914年8月2日,德军出兵中立国卢森堡,以取得卢森堡的铁路网。8月3日,德军对比利时不宣而战。至8月9日,德军成功攻占比利时全境,并在驱逐在比利时境内的法军回法国境内。8月21日,德军分兵五路攻向法国北部,法军失守,被迫后撤。9月3日,德军已进逼巴黎,法国政府被迫撤退至波尔多。9月5日—9月12日,德军与英法联军在巴黎近郊马恩河至凡尔登一线爆发马恩河战役,结果两败俱伤,德军只得转入战略防御,固守安纳河一线,战斗开变演变为阵地战。接着,双方爆发了奔向海边的运动战,结果英法联军被大败。德军成功夺取法国东北部的广阔领土,但始终不能截断英法两国的运输线。随后双方再爆发佛兰德会战,但双方均无重大成果,结果战事进入胶着对峙状态。
1915年春,英法联军趁德军主力集中在东面战线,发动了香巴尼和阿杜瓦两轮攻势。但因为沿用旧战术,而且欠缺强大火力掩护,结果被德军成功抵挡,己方反而伤亡惨重。该年4月德军反击,并首次使用毒气,使双方的损失更为惨重。结果1915年的西面战线,英法联军死伤百万人,德军亦死伤 61万人,但战事仍然胶着。
1916年2月,东面战线的压力稍为降低,德军主力再次移师西线,与法军爆发凡尔登会战。结果在激战7个多月后,德军仍不能攻取凡尔登。而英法联军为了制衡德军,在该年7月初向索姆河一线与德军爆发索姆河战役,战况更为惨烈。英军虽然在这场战争里首次使用坦克,但双方在伤亡共约 120万人后,战事仍未有重大突破,并持续至该年11月,西线再次变为胶着对峙状态,不过协约国开始掌握战争的主动权。
1917年2月24日,美国驻英大使佩奇收到齐默曼电报,称如果墨西哥对美国宣战,德国将协助把美国西南部还给墨西哥,于是美国以此为借口,在该年4月6日向德国宣战。1917年4月,法军于西线开展春季攻势,与德军在兰斯和苏瓦松之间进行会战,历时共一个月,但法军在伤亡10万人后却仍未有进展,引起了法国士兵的骚动。战事再度胶着,而法军因内部骚动,无力防御,只得由英军负责西线防御。在该年下半年,美国提供的装备到达欧洲,英军于是再在西线猛攻,但在损失100多万人后,仍无法改变战事的胶着状态。
1917年,东线因俄国发生十月革命并退出战争而结束,德军立即集中于西线,意图在美军到达欧洲之前,于1918年夏季打败英法两国,以扭转局势。1918年3月—7月,德军接连于西线发动5次大规模的攻势,头两次攻势在损兵14万后仍无所获。而美军则已到达欧洲,使协约国兵力大增。该年5月底,德军发动第三次攻势,这次成功突破法军的防线进逼至距巴黎仅37公里之地,但并不能歼灭英法联军的主力,而已方则损失13万人。在6月9日-6月13日这5天,德军发动第四次攻势,企图将德军在亚眠和马恩河的两个突出点接连起来,以集中兵力攻击巴黎,但并未能成功。7月15日,德军死心不惜,发动第五次攻势,但在损失15个师后,因无所获,己方军力反而消耗殆尽,只得撤退至兴登堡防线,从此只能作消极防御。
虽然俄国退出战争,但德国的各盟国——奥斯曼土耳其、保加利亚及奥匈帝国却因持续作战,致使经济崩溃,国内各民族发生起义,结果无力再战,相继向协约国求和。最后德国内部亦发生政变,并向协约国求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11月9日,德国首都柏林发生十一月革命,德皇威廉二世只得宣布退位,并逃至荷兰,德国社会民主党组成临时政府,宣布成立共和国。11月11日,《贡比涅森林停战协定》签订,德国投降。历时4年零3个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的胜利告终。
奥地利比利时比分预测
比利时的历史:
早期:
古代凯尔特人居住在今比利时境内。公元前57~前51年被罗马人凯撒征服后隶属于罗马的行省──贝尔吉卡行省。公元4世纪起,被法兰克人占领,成为法兰克王国的一部分。9世纪中叶其西部(佛兰德伯爵领地)归西法兰克,东部归东法兰克。11世纪时形成了康布雷、列日、乌得勒支等侯爵领地和布拉班特、赫尼郜、那慕尔、林堡、卢森堡等伯爵领地的封建割据局面。在佛兰德和布拉班特地区自10世纪起就出现了最早的城市,自1071年起发展成为欧洲第一批城市公社,它们通过与东欧、南欧、拜占庭和东方的贸易得到很大发展。1280年佛兰德的布鲁日、伊珀尔以及其他城市爆发人民起义,城市贵族为了镇压起义同法国结盟。1300年法国占领佛兰德,1301年和1302年布鲁日的手工业者奋起反抗法国人和城市贵族(“布鲁日晨祷”)。1302年7月11日他们联合佛兰德的农民在科特赖克附近打败了法国的骑士军(“金靴刺战役”)。
1384年佛兰德归属勃艮第公国。勃艮第在15世纪陆续取得那慕尔、布拉班特、林堡、赫尼郜、荷兰、泽兰和卢森堡等领地。比利时逐渐统一。1477年比利时归属哈布斯堡家族统治,1506~1713年哈布斯堡家族西班牙系同荷兰和卢森堡一起组成西属尼德兰,由西班牙统治。1713年比利时转归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统治。1789年和1792年爆发反对奥地利统治的起义。1794年,奥地利在弗勒吕斯被法国击败,比利时割让给法国。1815年维也纳会议决定将比利时并入荷兰,人为的统一产生了宗教、文化和语言的对立。1828年比利时自由党和天主教党联合成反对派联盟,为废除新税和争取法律上的平等地位而斗争。1830年8月25日布鲁塞尔人民举行起义。同年11月18日比利时国民大会宣告比利时独立为君主立宪国,随后制定了宪法。1831年1月20日英国、法国和普鲁士参加的伦敦会议承认比利时的独立并保证它的永久中立。1831年6月4日国民大会选举萨克森-科堡的利奥波德亲王为国王,称利奥波德一世(1831~1865年在位)。1839年比利时与荷兰签订和约,荷兰承认比利时为独立国家。
独立后:
1831~1870年比利时的煤炭和冶炼工业迅速发展,19世纪末比利时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参加瓜分非洲。从1876年起,比利时侵占刚果领土,1908年刚果自由邦成为比利时殖民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比利时被德军占领。1918年11月比利时光复。1919年比利时从德国接管欧本-马尔梅迪和卢旺达-乌隆迪。1920年与法国结成军事同盟,1922年与卢森堡缔结经济同盟。1925年加入《洛迦诺公约》,1936年利奥波德三世(1934~1950年在位)声明“绝对中立”,退出《洛迦诺公约》。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比利时再度被法西斯德国占领,1940年5月28日利奥波德(neobored)三世签字投降,比利时政府流亡英国。比利时人民积极展开反法西斯斗争。1944年9月比利时光复。1944年比利时同荷兰、卢森堡结成关税同盟(1958年发展为比、荷、卢经济联盟)。并同法国、英国、卢森堡和荷兰缔结区域性的防御组织。1949年4月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50年在全国公民投票后,利奥波德三世被迫退位,由其子博杜安一世继承王位。1958年比利时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在比属刚果人民多次斗争之后,1960年初比利时在布鲁塞尔会议上被迫同意刚果(今扎伊尔)在同年6月30日独立。7月13日,比利时对新成立的刚果共和国发动军事袭击,遭到国际舆论谴责,遂撤军。1962年7月1日卢旺达和布隆迪宣布独立。比利时在非洲的殖民统治结束。
70年代以来,由于国内经济危机和民族语言矛盾激化,政局不稳。1968~1981年内阁更迭10次。1981年11月提前大选,12月17日马尔滕斯组成荷语基督教人民党、荷语自由进步党、法语革新自由党和法语基督教社会党四党联合政府。年各执政党协调内外政策,制订3年经济紧缩计划,国内政局相对稳定。1985年10月13日举行大选,11月28日联合政府继续执政,马尔滕斯连任首相。
2015年10月28日,当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任期自2016年至2018年。
奥地利比利时比分预测为奥地利1-2和0-2以及0-1比利时。
在此次欧预赛中,奥地利队的表现非常出色,在前五场小组比赛中取得4胜1平,已经积累了12个进球,仅失4球。最近的比赛中,他们连续战胜瑞典,状态极为出色。
然而,奥地利队的伤病情况却令人担忧。头号球星阿拉巴、斯特凡·波施、阿瑙托维奇都确定无缘本场比赛,萨比策和鲍姆加特纳也有些小伤,迈克尔·格雷戈里奇同样受到伤病困扰。
尽管如此,奥地利队在攻防两端的实力不容小觑,他们近5场比赛一共打入9球,场均进球数接近2球。防守端方面,他们失球数仅为4球,场均失球数不足1球。
比利时队被誉为“欧洲红魔”称号,在欧洲足坛上实力毋庸置疑。他们以1789分的高分位居FIFA世界排名第5位,欧洲排名第3位。与奥地利队一样,比利时队在最近的比赛中也取得了不败战绩,他们希望在本场比赛中继续保持不败并争夺小组第一的位置。
比利时队在近5场比赛一共打入13球,场均进球数超过2球。防守端方面同样出色,5场比赛失球数为3球,场均失球数不足1球。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他们的主力门将库尔图瓦因受伤无法出战,阿森纳球员特罗萨德同样缺阵,这将对球队的攻防两端产生一定的影响。
2024年欧洲杯预选赛
当地时间2022年9月20日,欧足联在克罗地亚赫瓦尔召开执委会会议,会上决定,2024年男足欧洲杯预选赛的抽签仪式将于10月9日在德国法兰克福举行。
共有53支欧足联会员协会的球队将参加本届欧洲杯预选赛。2024年男足欧洲杯将于2024年6月14日至7月14日在德国的10座城市展开,其中最终的决赛将在柏林奥林匹克体育场进行。
2023年1月,欧足联执行委员会在瑞士召开会议。欧洲杯预选赛和世界杯欧洲区预选赛的形式将更加统一,球队被分成12个小组,每组4或5支球队,以此来增加比赛的不确定性。
5支球队的小组将在3月份开始预选赛,如果他们有欧国联比赛,则在6月份开始预选赛。4支球队的小组将在9月份开始预选赛。
下一篇:爵士被逆转_爵士逆转猛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