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综合体育 综合体育

阿根廷教育改革_阿根廷义务教育

tamoadmin 2024-06-27 人已围观

简介1.阿根廷的立法机构有哪些2.历史文化的重要意义3.世界教师节是几月几日4.《阿根廷别为我哭泣》这首歌的背景是什么?5.世界各国教育支出6.2018年教师节手抄报版面设计边框图案黑板报内容资料大全7.阿根廷的历史沿革"作为一个重要的政治实体,拉丁美洲的历史是从‘发现的历史‘开始的"。(沃尔夫·格雷贝道多夫:拉丁美洲向何处去,齐楚译,北京时事出版社,1985年版,第5页。)从16世纪初开始,欧洲文明

1.阿根廷的立法机构有哪些

2.历史文化的重要意义

3.世界教师节是几月几日

4.《阿根廷别为我哭泣》这首歌的背景是什么?

5.世界各国教育支出

6.2018年教师节手抄报版面设计边框图案黑板报内容资料大全

7.阿根廷的历史沿革

阿根廷教育改革_阿根廷义务教育

"作为一个重要的政治实体,拉丁美洲的历史是从'发现的历史'开始的"。(沃尔夫·格雷贝道多夫:拉丁美洲向何处去,齐楚译,北京时事出版社,1985年版,第5页。)从16世纪初开始,欧洲文明借助先进的技术和制度开始在世界范围扩张势力。在这一地区缓慢演进的印第安文明首先成为欧洲文明的牺牲品,而该地区也成为正在形成的世界体系的边缘地带,开始了其漫长的边缘化历史。

这段边缘化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从16世纪到19世纪初期,是持续了300余年的殖民地历史;后一个阶段是从19世纪独立运动结束后开始的依附历史,已经持续了150余年了,至今仍未结束。从狭义上讲,拉丁美洲的现代化历史就是后一段历史,因为在这一时期中,拉美诸国陆续取得政治独立,开始了以建设民族国家和工业化为核心的现代化进程。从广义上讲,拉丁美洲的现代化历史则是这两段历史的总和,因为殖民地历史的开始标志着该地区已经被纳入了世界范围的现代化进程。漫长而独特的殖民地历史直接决定了拉丁美洲现代化进程的独特性,使之成为世界现代史中被世界体系牢牢锁住同时又无时不在摆脱束缚的典型。拉丁美洲的现代化之路集中体现了几乎所有第三世界国家都无法摆脱的两难困难:依附与自主。本文将从广义的角度,描绘一下拉丁美洲现代化的宏观进程。

一、 哥伦布之前的拉丁美洲:缓慢演进的印第安文明

印第安人是拉丁美洲的最早居民。大约在10万年之前,他们就来到美洲,并且陆续分散到各地,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部落文化。人类学家把这一地区的文化分为三类:位于中美洲(墨西哥中部和南部、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和安第斯高原地区(厄瓜多尔、秘鲁、玻利维亚、智利北部)的高级农耕文化;处于其毗邻地区的中级农耕文化;以及处于南美洲南部的渔猎采集文化。正是在最高级的农耕文化地区,印第安人建立起强大的帝国和高度的文明。位于今天的尤卡坦、危地马拉和伯利兹地区的玛雅文明,位于今天墨西哥地区的阿兹特克文明以及囊括从厄瓜多尔中部至智利中部3000英里地区的印加文明构成了美洲印第安人的三大文明。

印第安人创造的文明成就举世公认。它们包括:培育出包括玉米、倭瓜、土豆、蔷匣、胡椒、烟草、棉花和豆类等作物,今天世界上近一半的食物发源于此;发达的天体知识;以太阳金字塔为代表的建筑技术;发达的水利灌溉系统等等。尽管如此,从总体上讲,印第安文明相对于其他大陆上的文明来说,数千年的孤立隔绝使其演进速度非常缓慢的,在演进阶段上也落后于这些文明。印第安人的技术水平只相当于公元前1500年的西欧人和公元前3500年的中东人的技术水平。虽然他们在培育植物方面成就辉煌,但除了仅能最低限度地保证人口食物需求外,没有发展出耕作技术。他们仅有石制、木制、骨制的工具,不能熔炼矿石,更没有刀剑和火器。而在制度方面,美洲印第安人还停留在氏族部落阶段。各种各样的部落虽然一度被纳入阿兹特克帝国和印加帝国之国之中,但是彼此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别,从语言一直到崇拜对象。这些差别使全体印第安人之间无法形成严密的组织结构和协调一致的行为。即使是组织最完善的两大帝国,其内部也多有权力争夺的冲突,无法在资源动员和发挥个人创造力等方面与新兴的民族国家抗衡。

所以说,在世界范围内的文明交往稀少的时代中,印第安人在不受外来干扰的情况下,创造了自己富有特色的文明。如果文明间的隔绝能够维持下去,印第安文明也许会平安地向前演进。但是一旦文明间的隔绝被打破,文明间的交往扩大,那么演进缓慢的印第安文明肯定会失去生存的空间,何况这次与之遭遇的是武装到牙齿,有着对财富疯狂的渴求以及宏大的征服世界愿望的欧洲文明。印第安文明被逼向了绝路。

二、 殖民地历史和进入世界体系的开始

1492年哥伦布远航美洲的成功引起了欧洲王室和一些社会阶层的重视。作为当时欧洲两大霸权的西班牙和葡萄牙虽然国力已经呈现出衰落之势,但是依然倾力支持在新大陆的探险活动,因为空虚的国库无力支持王室奢糜的生活和庞大的军费开支,迫切需要获得新的财富源泉。另一方面,怀有高涨的商业热情的资产阶级希望获得更大的市场,没落的贵族,生活无所着落的农民和城市无产者,把航海和殖民冒险看作是摆脱困境的重要手段。这些阶层成了欧洲扩张的热情支持者和实践者。然而,两个王国在如何瓜分新大陆的问题上争论不止,只能求助于教皇的裁决。1493年5月3日,教皇亚力山大六世在同两国政府商量后,颁布洲渝,就双方的领海和海外领土划分了界线。但是里斯本政府对此不满,胡安二世要求双方国王重新谈判,以划定一条更加合理的界线。西班牙同意后于1494年6月7日,双方签订了托尔德西亚斯条约。然而,托尔德西亚斯条约从来就不是划定西、葡在美洲领土的令人满意的条约。事实很快证明,真正的界线是由征服者和黄金攫取者的实际占领确定的。

16世纪的头20年是冒险家的时代,来自欧洲的数以千计的冒险家沿着哥伦布的路线来到加勒比海上的岛屿上。然而,绝大多数人都失望而归。其中两个西班人成了真正的幸运者。1519年,埃尔南多·科尔蒂斯在短时期内占领了拥有上百万人口的富庶帝国——阿兹特克帝国。另一位更为大胆猖獗的弗朗西斯科·皮萨罗于1531年征服了秘鲁具有高度社会组织的印加帝国。从此以后,欧洲人对拉丁美洲的殖民占领开始全面展开,并向大陆内部深入,在秘鲁被征服后,厄瓜多尔和波利维亚也接着被征服。西班牙人阿尔马格罗在30年代征服智利,把殖民范围推进到马乌莱河。随后巴拉圭、阿根廷、巴西也逐渐被纳入殖民地范围。在不断的征服过程中,印第安文明被无情地摧毁了。

为什么辉煌的印第安文明会被一小撮西班牙征服者轻而易举的摧毁?其中的原因是多样的,但最根本的是长期的隔绝使其不仅在技术和制度层面上远远落后于欧洲,而且在生理和心理上无法适应欧洲人带来的一切。我们在这里不再详述印第安人在技术和制度上的落后,只想强调后面两点。欧洲人带来印第安人的疾病比欧洲人野蛮的剥削还要残忍。印第安人在天花、麻疹、伤寒等疾病面前毫无抵抗能力,只能成群成群地死去。据估计,在17世纪征服时期,西属美洲的人口从5000万锐减到400万。孤立隔绝还造成了美洲印第安人心理上的脆弱。他们虔诚而又热情地迎接外来者,毫无防备心理。而一旦发现这些外来者要的只是金钱,并不惜为此大动武力时,他们变得不知所措,在新式的武器和作战技术面前惊魂不已,毫无还手能力。欧洲人采取的矿山管理制度使被逼迫劳动的印第安人难以接受,他们精神空虚,风纪破败,常常烂醉如泥,趋于绝望。

西班牙和葡萄牙在不断扩大其殖民地的同时,也在建立着自己的统治机制,力图把美洲纳为帝国的组成部分。殖民者是通过三种方式来加强其统治的。首先是政治上的"纵向主义"管理和严格的等级制。西班牙政府把殖民地分为四个总督辖区和一些都督辖区。辖区内宗主国直接纵向统治,禁止各殖民地之间任何横向交往。辖区内的官职都由来自宗主国的西班牙人担任,而不是由出生在拉美的征服者的后裔,即土生白人担任。土生白人参政的途径极为有限,他们只能管理城市、市议会和市民联合会。而且宗主国为了加强统治,不断地提高集权程度,其颁布的三十多万条法令对经济、社会以及政治生活中最锁碎的细节都作了规定,限制了殖民地人民的自由。尤为重要的是这些辖区式管理不处于国家意识的形成,为日后的分裂以及各国之间的不和谐关系埋下了祸根。其次是在经济上实行分封土地的监护区制,强迫印第安人劳动,严格控制殖民地的产品结构,使之为宗主国经济服务。监护区制是一种把土地瓜分给征服者,以把印第安劳动力动员起来为矿山和大庄园服务的制度。它意味着监护人有权要求他所"监护"的印第安人缴纳贡物和提供劳役。同时,监护人有责任在印第安时为国王提供军事义务,并教化他所监护的印第安人皈依基督教。虽然原则上监护人的监护期有限,但后来这种期限被破坏了,监护区变成可以遗赠的私有财产。监护区制是欧洲中世纪庄园制在新大陆上的再版,直接承担着为宗主国聚敛财富的任务。热衷于重商主义政策的西、葡两国最初只关心作为财富代表的金银。按照重商主义的逻辑,一国的财富是恒定的,国家间的贸易往来会使出口国财富增加,进口国财富损减,因此,谁占有金银越多,谁就越富足。在重商主义政策的鼓励下,采矿业逐渐兴盛起来,与之相伴发展起来的是向矿区提供生活用品、食物等的大庄园。17世纪中叶以后,随着白银产量的减少,大庄园的经济意义也相应减小,于是种植园经济开始兴盛起来。种植园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以从非洲洲贩卖来的奴隶为主要劳动力,经营的方向是满足西欧市场的单一作物如蔗糖、烟草、棉花,后来又有橡胶、咖啡和香蕉。种植园和矿业,大庄园一样都是一种大地产制,都受到宗主国政府的严格限制,一方面殖民地不得擅自种植其他产品,另一方面宗主国控制着殖民地与欧洲其他国家间的交换。显然,对殖民地经济的严格控制给宗主国带来了巨大的好处。据估计,在殖民统治期间,西班牙从拉丁美洲攫取的黄金达250万公斤,白银达1亿公斤,金银的总价值是它出口到殖民地商品价值的4倍。拉丁美洲经济在为宗主国提供巨大财富的同时,也一步步地沦为正在兴起的资本主义体系的依附。之所以这样讲,主要原因在于,西班牙、葡萄牙在剥夺殖民地的同时,也正在成为西欧的附庸。由于受落后的经济结构和中世纪思想意识的限制,西、葡两国不善于利用美洲的资源和市场发展自己。它们不能大规模把殖民地生产的丰富的原材料转换成符合殖民地市场需要的制成品。所以向拉丁美洲出口的制成品90%来自工业较发达的北欧 。同时本国经济结构也没有完备起来,需要从西欧和北欧进口纺织品、小五金、谷物等产品,出口的则是羊毛、酒类、铁矿石以及黄金。这样,西、葡两国虽然从地理大发现中首先获益,但没有通过大发现打开世界市场,反而成了随后崛起的北欧与西欧经济的附庸,把从拉丁美洲攫取的金银拱手交给了掌握着市场主动权的北欧和西欧。

宗主国推行的单一产品政策,使拉丁美洲在世界市场中失去了自主权和主动性。由于这些产品只提供给宗主国和中心国,受这些国家国内市场价格的支配,所以其生存和发展完全依赖于海外市场。对海外市场的过度依赖造成了这种单一产品经济的脆弱性和低度适应能力。一旦海外市场萎缩,国际市场价格下跌,或者出现政治力量的干扰,单一产品经济就会陷于被动,甚至走向崩溃。单一产品经济在本地区经济中没有横向和纵向的关联度,纯属"飞地经济",无法带动其他经济部门的共同发展,充分利用本地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因此单一经营意味着每年的大部分时间有人失业。这种单一产品的经济也许会带来经济的增长,但无法实现经济的发展,即本地经济的全面进步。

最后,在文化方面,殖民统治者在摧毁了印第安文化的同时,又力图把宗主国的文化移植过来,以求使印第安人皈依自己的文化和信仰,实现对殖民地的文化控制。武力图杀、疾病以及残酷的剥削使印第安文化丧失殆尽。对于存活下来的印第安人,殖民统治者内部虽然存在争论,一派认为土著是"高尚的印第安人";则一派则蔑视他们为"脏狗",但是最终后者成为了殖民政策的指导思想。印第安人被排斥在社会之外。虽然来自旧大陆的天主教士们曾经为印第安人的利益辩护过,并力图改掉他们的一些落后习惯,使之皈依天主,但是成效微弱。而且教士们并不认为印第安人和他们在精神上是平等的,他们对印第安人的保护不过是把他们当作年幼无知的孩子监护起来。随着教会力量的壮大,许多教士成为了大庄园主,残酷地剥削印第安人,并与殖民当局互相勾结,狼狈为奸,大力协助推行拉美文化中特有的家长式统治和独裁。

排挤掉并取代了印第安文化的宗主国文化对于拉丁美洲来说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从本质上讲,宗主国文化是一种推崇等级制、独裁和家长制的封建文化,并没有为拉丁美洲带来新鲜的活力,反而和印第安文化中的一些顽固势力结合在一起,更加强烈地扼杀个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同时,宗主国推行的政治和经济措施助长了这种文化的顽固势力的强化。权力操纵在一个小的社会阶层手中的政治和大庄园制的经济不仅形成了个人独裁和一撮人控制国家和经济的传统,而且阻碍了"民族意识"的形成。因为拉美国家内部分裂为若干个大庄园,这些庄园是"封闭的社会",培养的是个人对庄园主的绝对服从,而不是对国家与民族的忠诚与认同。这样的政治经济传统为诠释拉美现代化进程中独裁不断,社会各阶层间缺乏团结和解,以及对国家利益缺少共识提供了很好的答案。

总之,从某种角度讲,西班牙、葡萄牙进入美洲,是欧洲漫长的历史进程的组成部分,这个进程实质上就是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这两个国家没有全面经历这个革命进程,尤其是西班牙还保留了中世纪的结构。因而,它强加给美洲殖民地的是一种前资本主义的、等级的社会制度,其标志是教条主义和令人窒息的专制主义,这与英国在北美建立的半自由的、能够适应和发展的制度形成了对照。

三、 全面纳入世界体系的19世纪

18世纪末,西班牙殖民帝国开始呈江河日下之势。殖民地内部的社会矛盾日益尖锐,包括土生白人、混血种人、印第安人和黑人在内的各阶层人民把斗争的矛头直指殖民统治者。另外,来自欧美的先进思想,如自由主义、理性主义、法国共济会思想等,和法美革命的成功为殖民地人民的斗争注入了思想动力,提供了武装革命成功的例子。

1790年海地爆发争取独立的革命运动,使拉丁美洲的内部危机露出冰川的一角。1806年米兰达在委内瑞拉组织起解放祖国的志愿军,掀开了南美独立战争的序幕。而拿破仑占领西班牙和西班牙人民起义反对这位篡权者成了殖民地起义的直接导火线,并为其提供了有利条件。1810年在加拉加斯、基多、波哥大、布宜诺斯艾利斯等许多城市先后爆发了起义。革命者拒绝承认法国派到殖民地的代理人,纷纷建立起"洪达"(委员会)来管理国家。玻利瓦尔、圣马丁、奥希金斯、伊达尔多等人纷纷在本国举起起义的旗帜,建立起独立的共和国。1815年后,各地的革命斗争向纵深发展,战火在整个大陆蔓延。南美大陆伟大的解放者圣马丁和玻利瓦尔认识到只有拉美人民联合起来才能把西班牙统治者彻底赶走,保证各国的独立。于是,两位解放者率军从南北夹击西班牙统治的巢穴——秘鲁。1825年取得了阿亚库乔大捷,全歼殖民军主力部队。1826年1月23日,西班牙驻卡亚俄港的残军向玻利瓦尔投降,拉美独立战争取得了最终胜利。

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前后进行了20多年,遍及整个大陆和海岛,波及的人口达2000万,推翻了300年的殖民统治,建立了18个独立的民族国家。但是独立运动取得的成就更多的是政治意义上,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拉美社会内部结构,切断同西方列强的经济联系,摆脱经济上的依附地位。独立战争后的拉美以新的形式被新殖民主义全面纳入了世界体系,同时其社会政治结构的畸形也有所加重。正如斯塔夫里亚诺斯所说,"跟随政治独立而来的,并不是经济独立,而是新殖民主义。"(《全球分裂》上册,迟越等译,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第178页。)

独立战争胜利后,传统的大地产制和严格的等级制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不断发展、扩大。通过对印第安人土地的掠夺,通过对教会地产及国有土地的占有,绝大多数克里奥尔人(土生白人)地主的大地产不仅原封未动,而且他们还取代了西、葡殖民者的地位,霸占了绝大多数原来属于殖民者的土地。另外,通过对在独立战争中立有战功的将军、军官以及行政长官进行的土地分封,大地产的数量大大增加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如以往一样牢牢地控制着经济资源。在政治方面,这些大有产者虽然自称"自由派",但不肯放弃既得的权力。因此由农民、手工业者和小商人组成的中产阶级,以及一大批无产者仍然被排斥在政治体制之外。

这些在新独立的国家中掌握权力的大有产阶层同国际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其生产的绝大部分产品都要拿到国际市场销售。另外,由于在独立战争中英国支持了拉美各国反对西班牙的斗争,其发展的模式和取得的成就给这些受过欧洲教育或者熟悉欧洲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英国的迅速发展与商业优势地位被认为是同自由放任主义相联系的。所以这个阶层中的许多人认为自由贸易应当同刚刚取得的政治独立齐头并进。但是这些人看到的只是表象,没有看到英国的优势来自于其强大的工业基地,商船队以及船坚炮利的后盾,他们更不理解,一项错误的政策,不仅会造成破坏,而且会产生全面的混乱。哥伦比亚就是一个典型例证。它在独立后废除了所有关税,使拥有价格优势的英国商品大规模涌入国内,结果是国内手工业者在短时期失去了竞争的能力。因此,从发展战略选择上,拉美国家的***显得比美国独立后的***更加幼稚天真,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斯密和李嘉图理论的最早牺牲品,丧失了加强自身实力的机会。

实行自由贸易具体体现对进、出口的重视。实践证明脱离社会政治现实的自由贸易政策并不会从李嘉图所描述的比较优势中获益,相反却带来了灾难性影响。在出口方面,大部分拉美国家***强调农产品,因为欧洲对热带农产品和欧洲时令以外的农产品需求很大。但是只依赖农业的作法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其中最突出的有三个:一是加重了原有的两极分化趋势,并削弱了国内市场购买力的培养。因为农产品生产依然由大土地所有者控制着,其产生的利润很难扩散到众多生产者身上,占人口大多数的贫困者无法给国产品提供强大的购买支持,从而阻碍了国内工业合理的发展。二是农业生产结构向单一化畸形化发展。由于过份偏重某种作物,所以忽视了其他作物的种植。而且在国际市场上原料价格波动很大,因此使整个农业部门以及在此基础形成的依靠单一产品的加工业极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的冲击。三是为外资的进入打开了方便之门。在西班牙统治时期,帝国的贸易体制限制了殖民地进出口货物的来源和性质,并且禁止外国人在殖民地拥有财产或建立商业企业。在独立战争期间和独立战争以后,这些限制失去了效力。处于欧洲国家前列的法国和英国乘机占领了拉美市场,成为主要的商品供应国。刚刚获得独立的国家并不愿意成为纯粹的进口国,它们希望投资开发本国资源。但是这种强烈的投资愿望并没有坚实的社会经济基础。因为拉美各国银行制度不健全,融资渠道不通畅,而拥有大量资本的教会和商人们不愿在国内投资。恰恰在这个时候,发达国家的资本突然增加。加利福尼亚黄金的发现,使传统的金融市场饱和了。为了取得高额利润,资本开始向包括拉美在内的有利润潜力的地区转移。

外国资本进入拉美大致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19世纪20年代,外国投资(首先是英国资本,其次是法国和西欧其他地区的资本,还有少量美国的投资)开始在拉丁美洲出现,主要用于原料和基础产品的开采和输出。大部分投到今天阿根廷的领土范围之内,第二个时期出现在50年代之后。高速钢制汽船、卓有成效的冷冻装置、新的采矿技术以及其他技术进步激发了西方资本在拉丁美洲的大规模投资。这一时期资本的主要用途是发展必要的交通线路(铁路、公路和港口),以确保产品的运输和经销。后来,投资转向发展各种服务设施。与此同时,欧洲银行给拉美政府的贷款成倍增加。到1914年时拉丁美洲的外国投资总额达到85亿美元,占全世界长期外国总投资的五分之一。资金的来源如下:联合王国,37亿;美国,17亿;法国,12亿;德国,9亿;其他国家,10亿。

外资的大规模进入,并没有给拉丁美洲各国带来经济福音,相反使拉美经济的依附地位进一步加重。这主要体现在两点:一是外国投资创造的"飞地经济",并没有推动国内市场的整合和经济的发展,相反却加强了同宗主国间的纵向经济联系。以巴西为例,在1848年至1849年间从里约热内卢港出口的货物价格为2732.9万克鲁塞罗(巴西货币单位),而运往国内各地的只值71.7万克鲁塞罗。英国在巴西出资修建的铁路有几种不同的规格,车辆的转换迄今还是一大问题。因为当时唯一关心的是怎样从内地向各港口运送货物,而不是把巴西的各个地区联成一体。二是形成了面向海外市场的单一产品结构,并且外国资本逐渐控制了这种生产结构,从而控制了拉美各国的经济命脉,为这些资本的母国干涉东道国内政提供了便利条件和渠道。

除了经济依附程度加深外,独立后的拉美各国的社会政治问题也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因为独立战争的领导者们代表的是大地产阶级和大资本家阶级,其目的是摆脱宗主国的控制,而不是打破殖民统治时期形成的有利于这些既得利益者的社会政治结构。在社会结构上,除了长期存在的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外,种族主义也开始强大起来。印第安人和非洲人被视为劣等种族,认为其需要的是控制和管理,而不是教育与机会。等级制和种族主义阻碍了社会的流动性,加剧了社会的不平等和贫富差距。同时也限制了教育的普及。例如在巴西,适龄儿童入学率1872年为5.29%,1889年是5.8%,1907年是9.19%。此外,拉美的教育方式也无益于民族发展。本地学校只培养下层办事员,而技术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则是从欧洲引进的。

同许多依附地区一样,在拉丁美洲落后的经济结构和生产方式支撑着奢华的、模仿欧洲生活的消费文化。本地的上层人物对于宗主国的价值观念、社会风尚和物质产品、社会服务等亦步亦趋,把大量的钱财用在这些方面,同时极端蔑视体力劳动。上层人士对于消费的崇尚和劳动的蔑视影响了全社会的价值理念和文化时尚。甚至穷人也在竭力模仿这种高消费主义的生活方式,把微薄的收入用于购买进口毛料服装、有边帽子、苏格兰威士忌等奢侈品上。结果,消耗了本可投放在本地企业中的资金,减少了本地经济发展的机会。另外对劳动的蔑视追求奢华的风气,同新格兰的清教伦理观相比,显然十分不利于经济发展。

独立后的政权并没有实现对全国的统一,相反被众多的"考迪罗"瓜分了,使"考迪罗主义"成为了19世纪和20世纪初拉美政治的主要特点。"考迪罗"是指一个军人或一个地主,凭借他个人的威信和受他统治的人的绝对忠诚,在一个地方或地区称王称霸。被他统治的人的忠诚是绝对的,因为一方面考迪罗对他们进行剥削压迫,另一方面也保护他们不受其他考迪罗的侵犯并向他们提供最低的经济保障。随着新殖民主义的扩张,考迪罗成了其合适的代理对象。因为新殖民主义中有一种引导着殖民国家与特权集团结盟,以此稳定其对殖民地的控制的内在要求。"考迪罗主义"的存在对于拉美政治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阻碍了拉美政治现代化、制度化和民主化的进程。其影响表现为:首先,造成了政局的涣散,中央政权控制的乏力和政令执行的不畅。其次,军人干预政治。在整个19世纪中,政权的原有支柱——天主教会的影响逐渐下降,地主贵族与军队的联盟成为政权的真正基础。军队由于拥有组织,资源以及垄断武器成了拉美最强有力的"政党"。军人对政治的干预限制了政党的发展和民主选举制度的实施,使得军人独裁替代了民选总统,军人管理替代了文官管理。而且军队长期干预政治在某些国家被宪法等法律合法化,被认为是维护"国内秩序"的保障。再次,腐败和政治上的任人唯亲成了拉美政治的基本特征。殖民统治时期的封建传统和大地产制的维持成了腐败和任人唯亲滋生的良好土壤。考迪罗们的出现使这种现象更加明显,因为它们要获得政权,必须获得一些特殊的社会集团的支持,而回报的则是政治恩惠。由于没有制度化的民主机制,所以这种政治互惠就变得公开化、被制度默认了。最后,个人魅力成了政治动员的根本性力量。独立后的拉美各国政治并没有摆脱封建传统的影响,控制资源的个人继续控制着政权。由于缺乏制度化的民主机制和正式的参与渠道,所以民众表达意愿的机会受到了限制,更多的是依赖和寄希望于某些个人。这无疑扩大了个人的影响力。虽然个人魅力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全国政治动员,但在缺乏制度约束的情况下却容易沦为个人独裁。

拉美人常常抱怨说:"可怜的拉丁美洲离上帝太远,离美国太近"。的确,拉美在独立战争快结束时就感觉到来自北方的觊觎之心。虽然几乎同时成为殖民地,但是北美却由于自身特殊性而逐渐发展起来。尤其是独立之后,美国完全摆脱了欧洲宗主国的政治、经济控制。随着其经济实力的提高,它不仅在北美地区基本上清除了欧洲势力,而且也成为世界体系中的中心国一员。作为新兴强国,它想扩大自己在美洲的影响,彻底排挤掉欧洲在美洲大陆的势力,以确保自己的战略安全和本地区霸主地位。1823年12月美国总统门罗递交给国会的报告最早完整地表达了这种野心,其体现的门罗主义成为美国日后干预拉美事务的基本准则。

门罗主义的基本精神是"美洲大陆……从现在起不应该成为任何欧洲国家实行殖民化的对象……我们不能允许任何欧洲国家任何以压迫为目的的干预,否则将被看作是对美国的不友好的表示。"门罗主义的出现,引起拉美一些有识之士的警惕,例如西蒙·博利瓦尔,清楚地认识到美国对拉丁美洲人民来说不是朋友和盟国,而是潜在的威胁。

阿根廷的立法机构有哪些

当我们谈起图书馆的美好时,阿根廷作家博尔赫斯的那句名言:“我一直在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很可能会第一时间出现在每个人的心里。如果说大学是一座“象牙塔”,那么图书馆就是象牙塔中的“藏宝屋”。在苏州大学的校园里,你也可以寻到这么一处地方,在这里你可以探求真理、发现未知,可以反思自我、对话他人,也可以拥抱过去、展望未来,梦想在此扎根,沉默的努力也会被存档。本期推送,一起走进苏州大学图书馆,看看过去一年里天堂的模样——

旧时光里,尽是书香留芬芳

锦样光阴书卷里,一年容易又深。2023年,在追寻智慧的漫漫长途中,苏大人从不曾停下脚步。

来自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的汪同学成为了去年的“年度泡馆达人”,来自数学科学学院的马同学则高居阅读榜榜首,借阅册次249本。而同样来自数学科学学院的朱老师也不遑多让,以243本的借阅册次拿下了教工组的阅读达人TOP1。

放眼学校,每个院系都在知识的海洋中尽情遨游。在“院部借书量TOP5”排行榜中,文学院、王健法学院、艺术学院、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院纷纷上榜。

这一年,苏大图书馆全年图书借还量共计 168021 册次,电子书阅读量更是高达5660 册次,电子书下载量中文81132册次、外文453814章节,原文传递量达2460 篇。

在数以万计的书籍中,总有一些无声的伴侣被同学们偏爱。2023年,《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解忧杂货店》《消失的13级台阶》等中外经典纷纷上榜全年借阅TOP10。

根据全年阅读图书类别统计,过去一年里“文学”类最受读者欢迎,“工业技术”“政治法律”“历史、地理”“数理科学和化学”紧随其后。

藏书东吴,弦歌不辍溯流光

苏州大学图书馆源自“东吴大学堂藏书楼”。1901年3月8日在苏州天赐庄博习书院旧舍正式开办。1903年,图书馆迁入林堂二楼东南部一大间。1913年迁入孙堂二楼北206室。1906年已有中文图书3500册,西文图书350册。在方兴未艾的“新图书馆运动”中,东吴大学图书馆学习欧美图书馆先进的管理与服务理念,成立西文部与中文部,采用杜威十进分类法。至1926年,图书馆几经扩充和发展,成为当时著名的大学图书馆。1935年,东吴大学本部图书馆藏书约4万册、法学院图书馆藏书3万余册,名列省内大学图书馆第三,跻于全国大学图书馆大馆之林。

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在东吴大学与苏南文化教育学院、私立江南大学等院校的部分系科基础上组建江苏师范学院,图书馆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图书馆。当时有工作人员7人、藏书23万册,并在东吴大学原校址南建成了1940平方米的独立馆舍。随着学校的发展和转型,1982年学校更名为苏州大学,图书馆即更为现名。

随着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1995~2012年苏州蚕桑专科学校、苏州丝绸工学院、苏州医学院、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苏州校区等先后并入苏州大学,图书馆也获得极大的发展,并形成一馆多校区学科分馆的服务模式。

天堂之美,方寸乾坤日月长

图书馆现有校本部馆、东校区敬文馆、独墅湖校区炳麟馆及阳澄湖校区馆4座独立馆舍,总建筑面积8万余平方米。馆藏资源丰富,截至2023年底,已有中外文纸质图书398万余册、纸质期刊(含合订本)37万余册;另有古籍14万余册,善本7000多册。图书馆购置了多种数据库资源,至2023年底,可提供利用的电子全文包括:中文图书200万余册,中文期刊近6万种,外文图书14万余册,外文期刊3万余种,学位论文1200万余册。

一百多年春秋代序、岁月峥嵘,苏州大学图书馆始终陪伴着每一位苏大学子。

一年之计在于春。随着学校开学,图书馆的每周三讲座和在线课程也开始安排起来,及时为刚刚从慵懒假期里“睡醒”的学子们补充知识的营养。

夏天是校园的“毕业季”。图书馆门前是穿着学位服的毕业生在合影;图书馆内,毕业班的学生们排起长龙归还他们借的最后一批书,还有一批同学赶来参加图书认捐活动,在书的扉页上留下了对母校的眷恋……临别时的不舍,也在这份忙碌中慢慢升温。

秋天迎来学校的“开学季”。几千名新生一下子涌入图书馆,“好美的图书馆啊!”他们在楼层间穿梭,在书库里徜徉。自图书馆特展开展以来,还为新生们准备了入馆教育活动,让大家熟悉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加深对学校和图书馆的印象,感受苏州大学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冬天来临,图书馆也进入“考研季”。阅览室开始“人满为患”,桌子上的书也越堆越高,“冲刺”之余,还有精心准备的讲座在等着各位考研学子。

当然,还有寒暑假,图书馆依然不会缺席。除了春节七天假日以外,借书处、阅览室、自修室大部分时间都会向留守学校的小伙伴开放,在家的同学还可以随时随地访问图书馆电子资源……

撷取书香,益处不尽。在苏州大学图书馆里,莘莘学子在此根植梦想,意气奋发。未来,苏大图书馆将继续秉承“以人为本,服务师生,贡献社会”的价值理念和使命,陪伴每一位苏大学子,从耕耘到收获!

关注“苏州大学本科招生”头条号,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本文素材

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style="font-size: 18px;font-weight: bold;border-left: 4px solid #a10d00;margin: 10px 0px 15px 0px;padding: 10px 0 10px 20px;background: #f1dada;">历史文化的重要意义

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议会作为最高立法机构

阿根廷议会概况

议会正式名称:阿根廷国民议会

议会简史从19世纪初反对西班牙殖民统治到1854年期间,阿根廷没有专门的议会机构,立法职能主要靠立宪会议行使。1812年民族独立的先驱何塞·圣马丁***民进行武装斗争,第二年即召开立宪大会,准备宣布独立。与会者提出了两个宪法草案,大会最终在这两个草案的基础上制定了第三个宪法草案,主张建立“不可分割的完整国家”。因客观历史条件所限,会议未能如期批准独立和颁布宪法。尽管如此,大会仍通过了有关行政章程,颁布了关于国徽、国歌、铸币、废除贵族爵位和奴隶制度以及设立最高长官制等重要法规。

1816年独立前夕,第二次立宪大会在图库曼举行,故名图库曼议会。在会议头几个月里没有什么进展,后在圣马丁的要求下,于7月9日通过独立宣言。阿根廷在正式宣告独立后,国家仍长期处于分裂列和状态。1817年图库曼议会迁往布宜诺斯艾利斯,并指定5名议员组成一外委员会来起草宪法。1819年立宪大会通过了阿根廷独立后的第一部宪法,从而结束了按临时法规治理国家的局面。但这部宪法主要体现了布宜诺斯艾利斯一省的意志,确定了集权制的国家形式,因而遭到主张联邦制的内地省份的反对,遂于第二年失效。1824年至1827年间,阿根廷再次举行立宪大会,并于1826年底通过了一部新宪法,但该法仍坚持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因此又遭到各省的反对而未能生效。鉴于全国处于无政府状态,各省之间为保障和平抵御外来侵略签署了许多省际条约。这些条约在相当一段时期内成为制约阿根廷各省关系的惟一准则,而且还成为以后制定新宪法的基础。1853年5月1日立宪大会批准了阿根廷第一部联邦制宪法。在国家结构方面,该法既主张联邦与各省关系平等,又强调加强中央集权,形成联邦制与单一制混合的制度。从此,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议会作为最高立法机构固定下来。1949年,庇隆政府为推行社会改革计划,提出修。这次修宪吸收了民族主义和国有化思想,并增加了社会正义的内容,规定财产和资本必须为民族经济服务,国家可以通过法律干预经济和垄断某种活动,规定矿产和其他自然资源为国家所有,公用事业由国家经营。此外,修改后的宪法将总统选举由间接改为直接选举。这一宪法被1956年通过政变上台的军政府废除。在从60年代到80年代的相当一部分时间里,阿根廷由军人统治。军政府制定了超越宪法的章程和条例,使宪法基本失效,直至1983年阿根廷向民主制度过渡后,宪法的最高法律地位才得以恢复,议会也随之恢复正常活动。1994年阿根廷召开立宪大会,再次修改了宪法。修改后的宪法规定,总统可以连选连任,但任期由6年缩短为4年,不限定总统候选人的宗教信仰;首都市长改由直接选举产生;在政府中设立内阁长官(相当于总理)职务,负责国内全面的行政管理工作和政府同议会的关系,内阁长官由总统任命,但议会有权撤换其职位;总统可颁布必要的和紧急的法令,议会必须承认总统法令的有效性。此外还将16项保障人权的国际协议的有关内容,特别是尊重土著人权利,列入了宪法。

议会权力议会具有立法,监督政府,决定国家财政、税收、内外政策等职权。在政治方面,议会有权最终商定国界、确定省界、建立新省、确定位于各省范围之外的国家辖区的组织管理和政府;处理边疆安全事宜;建立最高法院的下级法院;批准大赦;接受或拒绝共和国总统和副总统的辞职,宣布进行新的选举,统计选票,修正选举结果;对总统、副总统、各部部长及最高法院或下属法院法官提出弹劾;批准或废除同其他国家缔结的条约以及同罗马教廷签署的协定,决定同教会的关系;批准总统宣布战争或和平,在战争或和平时期定军队编制,制定军队管理条例和制度,授权各省或数省建立民团,用以镇压内乱和对付外侮;批准外国军队进入国家领土和本国军队开赴国外;遇内乱时,宣布紧急状态,批准或取消总统宣布的戒严令。在一般立法方面,议会有权批准一切基本立法,如民法、刑法、劳动法、社会保险法、教育法等,各省对这些法律只有执行的义务,没有立法的权利。在经济方面,议会有权制定海关法,规定进中税和出口税;建立国家银行,制定银行章程;决定偿还国家内外债务;决定国家行政支出的年度预算;通过或衡标准;制定内河航运、外贸和省际贸易规则;颁布旨在促进工业发展、移民、修建铁路、垦殖和转让国有土地、利用外资、矿产开采等法律。除上述议会两院共享的权力外,参众两院拥有各自特别的职权。如税假和征兵的立法权专属众议院。对总统、副总统、各部部长和最高法院及其下属法院的法官的弹劾案只能由众议院向参议提出,但这类案件必须经三分之二到会的众议员通过才能成立。众议院可以召集关于法律问题的公民投票,如得到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支持,便可自行颁布法律。参议院的专属职权包括:有权对除征税法和征兵法以外的所有法律提出立法动议,负责对众议院提出的弹劾案进行公开审判,但如被告是国家总统,参议院有关会议应由最高法院院长主持,参议院的判决须经三分之二到会参议员的通过才能成立,其判决只限于罢免被告职务或宣布被告不能在国内任荣誉职位或领取报酬的职位,给被告判罪取决于普通法院依法进行的审判的结果。此外,总统任命法官、高级外交官和高级将领以及遇到外来侵略时宣布紧急状态,都需要有参议院的同意和批准。从参议员的就任条件和参议院的特权看,阿根廷参议院或多或少继承了欧洲贵族院的一些职能。

议会选举阿根廷参众两院的选举方式不尽相同。众议员由各省和首都居民直接选举产生。最初每个众议员代表的居民人数为2万人,1898年改为3.3万人。由于人口逐步增加,众议员代表的居民基数也随之发生变化,如1920年为4.9万人,1958年为8.5万人,1973年为13.5万人,1983年为16.1万人。目前众议院的议员已增加到257名。凡年满25岁、享有4年以上公民权和所属选区出行或在该区居住满两年者,均有资格当选为众议员,任期4年,可以连选任。众议员缺额时,由有关选区组织补选。众议院每年改选一半议员,为此,第一届议员在议会会议后即抽签决定两年后应离任的议员。参议院由每省各两名参议员组成,各省参议员由该省议会以多数票选出,首都的两名参议员由选举人团用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参议员的任期为9年,每三年改选三分之一议员,可以无限期连选连任。各省参议员代表各省的利举办,各省在参议院中处于平等的地位,每个参议员都有一票表决权。凡年满30岁、享有6年以上公民权、享有一定数额的年金或年收入、出生在选举省或在该省居住两年以上者,均可当选为参议员。目前72人的参议院是由22个省、首都联邦区和火地岛共24个行政单位各自直接选举产生的3名参议员组成。在各省的3席中,两席属得票最多的政党,一席属得票数居第二位的政党。参议员的任期改为6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仍可连选连任。参议员如缺额,由所属行政单位组织补选。

议会组织机构阿根廷议会的组织机构有两个层次。一是领导层,参众两院均设有领导委员会,是主持本议院会议和工作的最高领导机构。众议院每年在议会开幕前4天举行预备会议,按多数选举制选出议长、第一副议长和第二副议长。众议院领导委员会由议长、第一和第二副议长、1名立法秘书(由资格最老的议员提任)和1名行政秘书组成。在参议院,议长由国家副总统提任,但每年按绝对多数选举规则选出1名临时议长、第一副议长和第二副议长、参议院领导委员会的构成与众议院相同,由临时议长、第一和第二副议长、1名立法秘书(由资格最老的议员担任)和1名行政秘书组成。参众两院还可在议员之外从议会工作人员中挑选两名秘书和代理秘书作为常设人员。二是常设机构,参众两院都有若干常设委员会、分别负责某一方面的工作。各委员会成员由两院直接任命或根据领导委员会的建议任命,一般尽可能考虑各党派的代表性。众议院设宪法事务委员会、预算和财政委员会、外交和宗教事务委员会、普通立法委员会、土地立法委员会、劳动立法委员会、公共教育委员会、司法委员会、弹劾委员会、公共工程委员会、交通运输委员会、工业和贸易委员会、国防委员会、申诉和权限及规章制度委员会、国家辖区委员会、市政事务委员会、社会经济委员会、卫生和社会医疗委员会、刑事立法委员会等19个常设委员会。参议院设宪法事务委员会、外交和宗教事务委员会、普通立法委员会、预算和财政金融委员会、协议委员会、农工贸委员会、卫生和社会医疗委员会、陆军和海员会、司法和公共教育委员等9个常设委员会。各委员会负责对各自有关的事务和立法提出意见。在议会闭会期间它们仍继续工作。众议院的常设委员会委员的任期为两年,具有表决权,副议长可以参加其中某一个委员会。参议院的常设委员会委员任期为3年,临时议长和副议长可参加其中某一个委员会。各委员会只有在选出主席和秘书后才能正式成立。此外,议会在行使监督行政和司法权的职能时,可根据需要成立专门调查委员会,调查活动围绕提出议案、修改法律或追究政府官员责任等使命进行。调查委员会还有权对本院议员执行纪律。这类委员会可由参众两院别建立,也可由两院指定议员联合组成,其成员的任期一般到完成使命时为止。

议长的地位和议员的权利议长是阿根廷议会两院的最高***,他们的主要职权有:宣布议会开会,制定和宣布议程,主持讨论,提议表决和宣布表决结果,决定有关议会内警卫、维持秩序和秘书工作的设置,提请议院通过本议院的工资和开支预算,任命和撤换本议院的工作人员,监督有关人员遵守本议院的规章制度。议长在主持会议时不能对讨论的问题发表意见,但如果会议由副议长主持,议长可以在自己的议员席上发表意见。议长只有在表决无结果时才能参加表决。议长可代表议院讲话,但事先须经议院批准。在阿根廷,参众议员均享有提出法律动议、在辩论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任何议员不能因其在任职期间发表的观点、言论和演说而受到司法指控、询问或干扰。议员在任职期间不能被拘留,但犯有构成死刑、被剥夺公民权或最重刑罪者,或在作案现场被捕者除外。参众议员如在普通法庭受到书面控告,须经开庭审理核实,并取得所在议院三分之二多数的同意,议院方能免除其职务,并将被告交付法官审判。议员还有权就国家高级行政官员的工作或行为提出质询或弹劾的动议,参加对他们的质询和弹劾的讨论。议员每年从国库领取一份由法律规定的报酬。议员可参加议会党团活动。众议院规定,3人以上政治倾向相近的议员可以组成集团。若一个政党只有1名或两名议员,这1名或两名议员也可按集团方式活动。

立法程序根据阿根廷宪法,除归众议院负责的征税和征兵法律外,国家总统和参众议员都有对其他各种法律的提案权。某项法律草案经总统或议员提出后,先在一个议院辩论通过,然后交另一个议院讨论;一俟两个议院都通过,便交总统审查。如果总统批准则作为法律由总统颁布实施。任何法律草案交总统后10天内未被退回就被认为已获批准。一旦一个议院通过的一项议案被另一个议驳回,就不能在当年的议会会议上重新提出审议。如果另一个议院只作了修改和补充,可将议案退给原提案议院审议,经修改补充的法律草案被提案议院三分之二票数通过便可交总统审查。倘若这些补充或修改被原提案议院拒绝,有关议案将再次转交审议的议院,后者以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后,再将该议案退给提案议院,提案议院对审议议院所作的修改和补充若无三分之二票数反对则被认为议案获得通过,然后再由总统批准颁布。一项法案如被总统全部或通过,然后再由总统批准倾布。一项法案如被总统全部或部分驳回,该法案须连同总统的意见一起退给提案议院复议,如得到三分之二多数票通过,则再次交给另一议院审议;如审议议院予以通过,法案便成为法律,可交总统颁布实施,总统的否决便告无效。但在此情况下,两院采用记名投票方式,投票者的姓名、赞成或反对的理由,以及总统的异议都应予以公布。假如参众两院对总统的异议有分歧,有关法案便不得再列入当年的议会议程。

世界教师节是几月几日

历史文化的意义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以工业化、教育普及化和科学化为重要特征的现代文明。

现代文明主导世界的现实,决定了无论一个国家发展民族现在处于怎样的状态,走向现代化,这是它的必然趋势。 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由于国情不同,各国走向现代化的道路,遇到的问题、阻碍也各自不同,中国是一个的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传统文化。

在中国现代化的过程中,曾反复出现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能否走向现代化的争论。这一历史现象鲜明地揭示我们:中国传统文化能否走向现代化?如何走向现代化?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必须弄懂搞清问题。

一、否定传统文化,也是否定历史 文化,广义上讲,它是指人类在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生产的能力及其所创造的财富的总和,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狭义的文化主要是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所积淀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文化遗产,也是民族特有的思维方式的精神体现。传统文化既有精华,又有糟粕,所以,对传统文化既不能一概否定,也不能全部的吸收,只有站在时代高度,通过实践检验。

汲取精华,清除糟粕,才是正确地发挥作用。 一个国家走向现代化,总要有建立在一定的经济、政治之上的文化,否定传统文化,也是否定历史,否定民族精神。

人为地割断自己的“根”。美国文化哲学家怀特说过:“文化是一个连续的统一体,文化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产生于更早的文化环境”,“现在的文化决定于过去的文化,而未来的文化仅仅是现在文化潮流的”。

可以说,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史,也就是发展和丰富传统的历史。同样,作为凝聚和激励人民重要力量的民族精神也是传统文化长期熏陶与培育的结果,是传统文化的结晶。

一个民族陷入任何困境都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民族精神支柱,精神上无所依托。所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问题,决不单纯是个文化问题,而是一个关系民族命运发展的问题。

许多历史事实证明,一个国家走上民族振兴,走向现代化,无不是从弘扬 民族精神做起。民族精神是民族之魂。

否定传统文化,必然抹煞民族精神。那种认为中国现代化只能从异质文化中汲取力量,企图以文化就是以西方文化模式代替中国传统文化模式的过程称为西化派是错误的。

从认识论来看,主要是由于以下三方面原因造成: 首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缺乏深刻的了解与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并非像某些人所说,是一堆毫无价值的垃圾,而是有着多方面的丰富内涵,它的优良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且是一切新的更高的文明的再生源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主要体现在这样几方面: 一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中国文化历来关注现实人生,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并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正是这种入世的人生哲学,培育了中华民族敢于向一切自然与社会的危害和不平进行顽强抗争。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不信邪、不怕“鬼”的精神,强调人生幸福靠自己去创造。

要实现现代化,这种自信自尊的精神是决不可少的。 二、知行合一观。

中国儒家文化所讲的“力行近于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行重知轻”的认识论思想,这与实践品格具有某种一致性。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实现现代化,当然要努力学习外国的先进的东西,但更重要的是自己的社会主义实践。 三、重视人的精神生活。

中国传统文化非常重视人的内在修养与这精神世界,鄙视那种贪婪与粗俗的物欲。孟子提出“充实之谓美”,并认为“宝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这是对人格的根本要求,这种传统美德,对现代人格的塑造,也是非常可贵的。

四、有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爱国主义,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古人云: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在今天,一个国家只有走上现代化,国家才会繁荣富强。

而实现现代化,全靠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五、追求真理,勇于奉献的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蔑视那种贪生怕死,忘恩负义、追逐名利的小人。古人在谈到对真理的追求时,认为“朝闻道 ,夕死可矣“。

宣扬”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精神。这种对真理执着、献身精神是推动现代化的强大动力。

六、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伦理规范。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一个社会只有严于律已,宽以待人,形成团结互助,尊老爱幼的社会风气,社会才能充满温馨与和谐,才能给人带来希望与力量。上述种种仅是中华传统文化精华地的一部分,仅此就足以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罗素曾说过:“中国文化的长处在于合理的人生观”这是对中国文化的一种深刻认识和概括。 其次,是把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对立起来,传统文化并非一潭死水,而是一个动态系统。

人类在自己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传统文化,并在实践中革新与丰富传统。否则,就不会变为现实的文化传统。

所以不能把传统文化简单地归结为“过去的历史”而应认识到它同时关系着现在与未来。把发展看成为“反传统”,其思维方式就是把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对立起来。

其。

论述题,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明历史绵延五千年的产物,从未中断,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

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对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代思想家任继愈先生认为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是“国家兴亡之学,民族盛衰之学”,必须重视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工作,发挥其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我们认为,加强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大众化教育是提高全民历史意识,弘扬传统文化精髓的重要举措,也是现代化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以“崇尚道德”和“礼义之邦”而著称于世界民族之林。

爱国、诚信、厚仁、重义、敬亲、贵和、求新、好学、勤俭、奉公等道德要求,经过数千年的不断陶冶、实践和发展,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极其重视“精神生活”、“道德人格”、“崇高境界”、“理想信念”、“诚实守信”在人的生活中的导向功能,这对于克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些目光短浅、低级庸俗、自私自利、唯利是图等腐朽思想来说,有很强的针对性。

对于中华民族的这些传统道德,只要我们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吸取其精华、批判其糟粕,传承其美德,抛弃其局限,并力求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赋予其新的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就一定能够成为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水平,有利于公民道德建设的发展,有助于“以德治国”的实施。

历史文化的意义

文化遗产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普遍价值的建筑物、雕刻、绘画、遗物、铭文等文物;在景观,建筑样式结合等方面具有突出价值的建筑或建筑群体;从历史、美学和人种角度看,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人工物品或人与自然共同创造的物品和工程,如故宫、秦始皇兵马俑等。

历史文化遗产是指具有一定历史意义,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存在历史价值的文物,其主要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遗物、遗迹。

各类文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意识形态以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当时生态环境的状况,是人类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文物的保护管理和科学研究,对于人们认识自己的历史和创造力量,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认识并促进当代和未来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扩展资料:

怎么保护中华优秀的传统历史文化 (一)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和必要的物质技术支持。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不管是对历史负责,还是对未来负责,都应保有自己的文化特色,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

加强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整理,从中吸取精髓,使之发扬光大;摒弃糟粕,以史为鉴。对于一些难得的传统文化资料国家和相关部门要给予必要的物质、技术等方面的支持,让研究人员能够研究下去。

(二)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对于一些具有传统文化意义的文化载体,如村落、寺庙、街道、碑刻、古城及其他建筑,还有些各少数民族文化的有形物质载体,如服饰、器皿、农具、造景、雕塑及其他美术品等,各级 *** 及相关部门加大保护力度。

(三)重构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腐朽、落后成分已经难以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的需要,必然会被文化自身的新陈代谢所抛弃。

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改造要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时代意识,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西为中用的原则。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以和为贵”、“兼爱”、“尚贤”、“自强不息”等普适性文化元素要勇于发扬光大,并努力探寻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再创新的理念。

而西方文化中包含的科学精神、民主思想、法制观念等文明成果,不能一味教条地学习,将之吸收和消化,使之中国化,成为中国文化中浑然天成的一部分,使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更加完备。 (四)拓宽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渠道。

要保护中国传统文化,重构中国传统文化,最终目标就是要使中国传统文化深入民心,并且走出国门,成为中国先进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历史文化遗产 百度百科-文物。

弘扬传统文化的意义

意义(影响): 1.优秀的民族文化既是民族振兴的精神动力,又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基础。

在经济全球化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并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创新,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进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辉煌灿烂、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2.民族精神和诸多道德理念,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我们在新时代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养分。

深入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精髓,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对于凝聚全社会的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 1.在各异质文明空前冲突和融合的过程中,只有民族的文化才是具有生命力的文化、个性的文化,也才是世界性的文化。

我国的传统美德无论在哪个朝代都被统治阶级强调,同时也被广大人民所认可,因此我认为,要在大学中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我们是有优势的,而现在首先就是要“固本”,即要倡导传统文化及美德的教育。 2,我们培育民族精神必须要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并且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质,寻找到本位。

此外,面对现今如此纷杂的社会,各种思潮不断涌现,改革开放固然带来许多先进的科学技术、思想文化,同时也给国内外企图破坏我国发展进程的势力有可乘之机,而正处于世界观形成期的青年人善于接受新文化,同时也容易被不良文化所侵害,形成错误的世界观、方法论。 3,在教育中强调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美德,使学生们先做到内心世界的充实,有了民族底气,有了文化底蕴,面对各种文化的渗透,才不会迷失方向,丧失中国人的本色。

扩展资料:

这有两个必要,第一,要培育民族精神,首先必须要了解自己的民族、民族的历史,以及千年来的精神传承。第二,中国传统文化本身虽然不可能再度直接成为新文化,但其内在的基本文化精神却可以经过批判、改造、继承、弘扬而再度成为新的民族精神的生长点。

一个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文明之林享誉千年,在于它独特而充满魅力的文化。放眼河山,黄鹤楼依然耸立、紫禁城仍旧巍峨;长江水依然奔流到海、武昌鱼仍是中华名菜;多一分细心和探究,可以在点点滴滴间渐渐还原历史的足音,滕王阁的解说里有“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蓬勃气势、莫高窟的壁画上既篆刻着一段历史的奇绝工艺完美想象,也写下了另一段历史的落后与愚昧。

中国传统文化的保护措施主要有: (一)区别对待中国传统文化优劣,有利于社会前进的脚步。 (二)以时代的角度,以比较的观点和方法看问题。

(三)继承、借鉴与创新,并主动融入世界文化,是中国今后文化发展必由之路。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传统文化。

研究历史的意义是什么

首先我们要认识历史研究的目的:“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者也。”

也就是说,研究历史,是为了了解过去,指导人类现在的活动,使之更为理性化。所以,历史是一门研究人类社会的沿革,认识变迁进化的因果关系的社科类基础学科。

无论什么事情,都有个“因果关系”。明白了他的“原因”,就可以预测他的结果,而且可以谋“改良”、“补救”的方法。

这是历史的目的。历史不但有指导人类活动戒鉴的意义,还有传承世界文化,教化世界民众的巨大作用。

因为要明白事情的因果关系,所以要“经验”。一个人的经验有限,要借助于别时代、别地方、别人,就要有“纪载”(这里的纪载,涉及到史学研究的范围,在此不深究)。

纪载就是“历史”。所以,历史是门很重要的学问,每个人都应该具备历史智识,历史本无学科之别,凡事皆可成历史。

但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产生过无数的历史,无数的史书,无数的史迹,这就决定了普通人无法有时间和精力去研读它,所以也就有了专门的人,运用专门的方法,去整理和研究历史,这是一种科学活动,所以谓之史学。史学研究的目的,在于求历史的真实,探求历史现象背后的因果关系,以更好的服务于历史的目的。

所以,讨论历史的真实性,不仅不是钻牛角尖,反而是一种积极的治学态度,不过,学术界讨论历史的真实,也会有个度,无关痛痒,对历史目的无有价值的问题不要研究(如皇帝的后宫生活、历史人物的婚外情、顺治出家、孝庄太后下嫁、杨贵妃身高体重乃至古人房事等等此类兴致低俗的问题)、太繁杂,无甚价值的考据不研究…总之,历史是丰富的和现实的,历史的各个部分,无不影响着人类现世,在历史目的指导下,不迎合低级趣味,有价值的研究,都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文化重要的意义

优秀的民族文化既是民族振兴的精神动力,又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基础。

在经济全球化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并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创新,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进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辉煌灿烂、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其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诸多道德理念,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我们在新时代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养分。深入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精髓,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对于凝聚全社会的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扩展资料:

文化的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文化与文明区别

①从内容上看,文化是人类征服自然、社会及人类自身的活动、过程、成果等多方面内容的总和,而文明则主要是指文化成果中的精华部分。

②从时间上看,文化存在于人类生存的始终,人类在文明社会之前便已产生原始文化,文明则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定阶段。

③从表现形态上看,文化是动态的渐进的不间断的发展过程,文明则是相对稳定的静态的跳跃式发展过程。

④文化是中性概念,文明是褒义概念。人类征服自然和社会过程中化物化人的活动、过程和结果是一种客观存在,其中既包括优秀成果,也有糟粕,既有有益于人类的内容,也有不利于人类的因素,它们都是文化。

文明则和某种价值观相联系,它是指文化的积极成果和进步方面,作为一种价值判断,它是一个褒义概念。

百度百科--文化

文化重要的意义

优秀的民族文化既是民族振兴的精神动力,又是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基础。

在经济全球化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并结合时代特点加以创新,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历史进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辉煌灿烂、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 其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诸多道德理念,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是我们在新时代进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养分。

深入挖掘和利用传统文化中的道德精髓,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对于凝聚全社会的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扩展资料:

文化的力量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而且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文化与文明区别 ①从内容上看,文化是人类征服自然、社会及人类自身的活动、过程、成果等多方面内容的总和,而文明则主要是指文化成果中的精华部分。 ②从时间上看,文化存在于人类生存的始终,人类在文明社会之前便已产生原始文化,文明则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定阶段。

③从表现形态上看,文化是动态的渐进的不间断的发展过程,文明则是相对稳定的静态的跳跃式发展过程。 ④文化是中性概念,文明是褒义概念。

人类征服自然和社会过程中化物化人的活动、过程和结果是一种客观存在,其中既包括优秀成果,也有糟粕,既有有益于人类的内容,也有不利于人类的因素,它们都是文化。 文明则和某种价值观相联系,它是指文化的积极成果和进步方面,作为一种价值判断,它是一个褒义概念。

百度百科--文化。

历史的意义是什么

以史为镜,珍惜今天!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然而记载历史、研究历史的学问却往往随着人类的主观意识而变化、发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

对于历史的含义和性质,有很多中不同的诠释,以下列举其中一些。

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柯林伍德说:“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史者何?记述人类社会赓续活动之体相,校其总成绩,求得其因果关系,以为现代一般人活动之资鉴也。”

《大英百科全书》(1880年版):“历史一词在使用中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含义:第一,指构成人类往事的事件和行动;第二,指对此种往事的记述及其研究模式。前者是实际发生的事情,后者是对发生的事件进行的研究和描述。”

《苏联大百科全书》:“1、自然界和社会上任何事件的发展过程。宇宙史、地球史、各个学科史——物理史、数学史、法律史等均可列入这一含义。2、一门研究人类社会具体的和多样性的过去之学科,以解释人类社会具体的现在和未来远景作为宗旨。”

历史并不是归类于人文科学或社会科学中,而是其间的桥梁,合并了两大领域的研究方法。一般来说,史学家通过研究各种书面文字但并不局限与此,努力并尝试解答和历史有关的问题。历史知识的原始资料分为三种:文字记载的、口头流传的、保留下来的历史遗迹,通常历史学家会综合三种方法进行研究,而文字记载经常被作为强调的重点,因为它普遍纪录了发展的时间。这种强调引申出了一个新领域,史前史,也可称为史前学,研究的是没有书面纪录的那一个时期。由于世界各地文字出现的时间各不相同,所以史前史和历史的主要区别是根据具体的论题而决定。学者们为了易于研究,根据过去人类的范围将其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划分过去的方法繁多,包括按年代分类,按文化习俗分类,按不同主题分类。这三种分类经常会有重叠,比如“阿根廷的劳工运动的演变,1930-1945”。

尽管历史研究倾向于一些专门的地点、时间和主题,历史学家也同时会关心其他普通的一些内容。而对于其他人来说,历史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普通的词语,就是研究过去人类的所有事情,甚至于现在更兴起了一门所谓的广义历史。过去研究历史都是为了应用或者理论的目的,而现在还多了一条:那就是对人类过往的好奇。

学习历史的意义是什么

学习历史可以启发智能。

打个比方,历史就是磨刀石,它最大的作用就是磨利我们脑子中名叫智慧的那把刀。磨刀石不能帮助我们披荆斩棘,只有刀才可以。

光是记忆历史是没有用的,只有从历史中学到智慧才是有用的。学习历史能审时度势。

这个世界上,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而历史学正是为了培养眼光不局限于当代,而能洞彻事物发展脉络与前因后果的人才,这也就是古人会把历史学当成是领袖必备教育的原因。

学习历史会感动人心。历史是追求真实之道的学问,只有从真实出发才能提炼出真实的道理,也唯有“真”才能打动人心,才能真正改变世界。

另外像:了解我们自己国家、民族的过去,发生的各种事情;丰富自己的知识体系,无论是学习还是以后的谈资都是很有用的。即便上面的你都不认同,但历史是考试必考的,这个重要性、必要性就足够了,你必须学习、学好。

1、历史等文综学习,需要阅读、理解、记忆、掌握运用的知识较多,一定要提高学习效率。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你可能更容易掌握条理化清晰的内容,杂乱的知识点一头雾水,那么你就需要学会梳理自己学过的知识点;你可能擅于听老师讲,自己看书效率低下,那么你一定要抓住上课有限的时间高效的掌握;你可能需要一边听一边勾勾画画写写,纯粹的听纯粹的看都不会让你注意力集中等等,找到自己学习上的一些特性,这样才能有效有针对性的解决。

2、学习掌握速读记忆的能力,提高学习复习效率。速读记忆是一种高效的“眼脑直映”式的学习、复习方法。

速读记忆的练习参考《精英特全脑速读记忆训练软件》,用软件练习,每天一个多小时,一个月的时间,可以把阅读速度提高5、6倍,记忆力、理解力等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最终提高学习、复习效率,取得好成绩。如果你的阅读、学习效率低的话,可以好好的去练习一下。

3、在学习之后要学会整合知识点。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握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清醒,方便记忆、温习、掌握。

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这样能够促进理解,加深记忆。

4、做题练习是少不了的,但不要一味的题海战术,把自己搞得一塌糊涂。做题的时候坚决独立完成、杜绝抄袭、杜绝题海战术。

试题你是永远也做不完的,但题型是有限的,要学会反思、归类、整理出对应的解题思路。学习中还要学会阶段性的总结,了解自己最近的学习情况,进行调节和完善。

《阿根廷别为我哭泣》这首歌的背景是什么?

世界教师节是几月几日

 建立教师节,标志着教师在我国受到全社会的尊敬。那么,世界教师节是几月几日呢?下面我就为大家整理了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世界教师节是几月几日

 China中国不用说了,每年9月10日。

 Portugal葡萄牙早在1899年5月18日就确定了教师节,是最早的国家。每年5月18日就确定为葡萄牙教师节。

 Venezuela委内瑞拉每年1月15日定为教师节。这天学生要向教师献花。

 Thailand泰国每年1月16日定为教师节,全国学校放假。

 Sudan苏丹从1971年2月24日起,将2月24日定为教师节,全国中、小学放假一天。

 Czechoslovakia捷克斯洛伐克每年3月28日定为教师节。国家在教师节对优秀教师进行奖励。

 Germany德国每年6月12日定为教师节。

 North Korea朝鲜为纪念金日成1977年9月5日发表《社会主义教育提纲》,将9月5日定为教师节。

 Inida印度每年9月5日定为教师节。

 Mongolia蒙古从1967年起,把每年2月的第一个星期日作为教师节。

 America美国每年9月28日定为教师节。

 Poland波兰每年10月14日为国家教育日和教师节。

 France法国教师节是每年12月25日。

 Russia俄罗斯每年10月的第一个周日定为教师节。

 South Korea韩国每年5月25日为教师节。

 ·台湾于每年9月28日庆祝教师节,此日亦为中国古代教育先驱孔子的诞辰。教师节最早由国立中央大学在1931年发起建立,日期为6月6日,1932年被国民的政府教育部确定为全国教师节;1939年教育部改定孔子诞辰日8月27日为教师节。后来经历数及考纪专家将孔子诞辰换算为国历应为9月28日;故于1952年由国民的政府行政院提请总统明令:孔子诞辰及教师节改为9月28日,以纪念至圣先师,并慰劳教师们的辛劳。

 ·香港于1997年主权移交前,教师节跟随中华民国的习惯定于每年的9月28日;主权移交后则跟随中华人民共和国改为每年的9月10日。

 ·阿尔巴尼亚的教师节是每年的3月7日,正好在母亲节的前一天。在教师节这天,阿尔巴尼亚放假一天。

 ·捷克教师节是一个假日,定于3月28日,这一天是Jan ámos Komensky (Comenius)的生日。学童们会在教师节这天送花给他们的老师。

 ·印度的教师节是9月5日,并纪念印度第二位总统Sarvepalli Radhakrishnan,他也是一位教育家。在传统上,印度教师节的这天,学校教书的工作是交给较高年级的学生负责,让老师们能够休假。

 ·拉丁美洲的教师节为9月11日,这个节日是在1943年巴拿马所举行的泛美教育会议(Interamerican Conference on Education)上所制定的。这天也是阿根廷教育家Domingo Faustino Sarmiento的逝世纪念日。

 ·许多拉丁美洲国家也会根据自己的国家的历史,设立教师节,在巴西。教师节是每年的10月15日;墨西哥的教师节始于1917年的9月,由国家议会颁布5月15日为教师节,并于1918年首次庆祝。

 ·美国的教师节是9月28日,是个放假的节日。

 ·韩国的教师节是5月15日,在这天,学生们会送给老师们康乃馨,并和学生一起渡过欢愉的一天。

 ·新加坡的教师节是9月1日。这天新加坡所有的学校放假一天。

 ·委内瑞拉——每年1月15日定为教师节。这天除庆祝大会外,还有向教师献花等敬师活动。

 ·泰国——每年1月16日定为教师节。这天全国学校放假,隆重庆祝。各地的庆祝仪式上,向当年退休和刚参加工作的教师颁发奖状并献花。

 ·苏丹——从1971年2月24日起,全国实行教育改革,将这天定为教师节。中、小学一律放假一天,以示庆祝和纪念。

 ·捷克、斯洛伐克——每年3月28日定为教师节。这天前后的一周之内,全国广泛而隆重地举行尊师重教活动。国家向优秀教师颁发勋章或授予荣誉称号等。

 ·德国——每年6月12日定为教师节。各地开展尊师敬师活动。

 匈牙利——每年6月的第一个周一定为教师节。节前,国家要召开教师代表大会,表彰和命名一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的还颁以重奖。

 ·朝鲜——为纪念金日成主席1977年9月5日发表《社会主义教育提纲》,将这天定为教师节。

 ·印度——每年9月5日定为教师节,而每年11月14日的印度儿童节同时定为印度儿童教育工作者的节日。

 ·前苏联——每年10月的第一个周日定为教师节。

  教师节的由来和意义

 教师,是播撒知识的种子,传递文明火炬的使者。成长的路上我们不能没有老师的带领,人的一生都有自己要感恩的老师,下面我为大家介绍教师节的由来和意义,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教师被人们称为“园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受到全社会尊重的一种职业。公历9月10日,是中国的教师节,这是我国仅有的包括护士节、记者节在内的三个行业性节日。9月10日教师节的确定,经过了一段漫长的发展历程。

 早在1931年5月,教育家邰爽秋、程其保等人就曾建议设立教师节,发表了《教师节宣言》,呈请当时的中央政府批准,并于1931年6月6日在南京中央大学举行了第一次庆贺教师节的仪式,发表要求“改善教师待遇,保障教师工作和增进教师修养”的宣言,并议定6月6日为教师节,也称双六节。但当时的教育部没有批准把这个节日列入学校校历。尽管这样,后来许多学校的教师仍于6月6日自动举行纪念活动。

 1939年,当时的教育部规定以每年的8月27日孔子诞辰纪念日为教师节,并颁布了《教师节纪念暂行办法》,但后来未实行。

 建国后,中央人民政府曾恢复6月6日为教师节,教育部通告各地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组织庆祝活动。1951年全国教育工会成立,教育工作者被确认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1951年4月19日,教育部长和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席发表书面谈话,宣布“五一国际劳动节”同时为教师节。但由于这一天缺少教师的特点,执行的结果并不理想。特别是1957年以后,在“左”的思想影响下,教师不受重视,教师节实际上已不再存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1980年起,全国教育工会开展“庆教龄”、“五讲四美,为人师表”等一系列尊师重教活动,提高了教师的政治、社会地位。然而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尊师重教远没有形成一种社会风气。殴打教师的事件时有所闻。广大教育工作者真正树立以教书育人为终身职业的思想也还不普遍。”要真正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应该在新中国建立教师节,让教师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受到全社会的尊敬。于是,在1981年3月全国政协会议上,徐伯昕、吴贻芳、史念海、李霁野、张明养、叶至善、徐楚波、郑效洵、马力可、霍懋征、葛志成、方明、巫宝三、张景宁、叶圣陶、雷洁琼、柯灵17位政协委员联名提交了了一份提案,建议确定全国教师节日期及活动内容案。其理由是:教师担负着培养四化建设人才的重任,应当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

 1982年4月,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联合,由张承先和方明共同签发的“关于恢复‘教师节’的请示报告”送中央书记处,报告中并建议以马克思的诞辰日5月5日为教师节。

 1983年3月全国政协六届一次会议上,方明和民进18位政协委员联名再次提出“为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造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建议恢复教师节案”。全国政协审查的意见如下:“建议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会同教育部研究办理。”同年9月,中宣部办公厅致函教育部办公厅,经研究政协一次会议方明等同志的提案,同意恢复教师节。1983年12月,由教育部何东昌部长和方明共同签发的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关于恢复‘教师节’的请示”送中央宣传部。

 年10月,万里、等中央领导对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的请示圈阅。年12月,教育部党组和全国教育工会分党组“关于建立‘教师节’的报告”送中央书记处并报国务院。报告中说,“根据中央领导的同志的指示精神,我们进行了研究,建议确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在新学年开始,新生一入学,即开展尊师活动。……如中央和国务院原则上同意建立‘教师节’,我们建议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务委员会批准颁布。”

 根据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特别是各地教师的多次提议,以及各地开展尊师活动的经验,国务院于1985年1月11日,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常务委员会提出关于确定每年9月10日为教师节的议案。同年1月21日举行的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同意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1985年9月10日为新中国的第一个教师节。

 确定9月10日为教师节,是因为新生入学伊始,即开始尊师重教活动,可以给教师教好、学生学好创造良好的气氛。同时,9月份全国性节日少,便于各方面集中时间组织活动和突出宣传报道,促进在全国范围内形成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社会风尚。近年来,我国政府采取了许多措施,动员全社会尊重教师,提高教师的地位,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形成尊师重教、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建立教师节,标志着教师在我国受到全社会的尊敬。这是因为教师的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国家的未来。教师的工作同每个家庭、每个儿童、少年、青年息息相关。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教师起着巨大的作用。教师是铸造人类文明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人类文明发展的连续性,有赖于一代又一代的教师的劳动。一个社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教师辛勤的、有效的劳动,那么,这个社会、国家和民族的文明进程就会遭受损失。所以,一部文明史,离开教师的因素,是不可想象的。

 教师节不仅仅是赞美教师,更重要的是讴歌灿烂的、塑造人类灵魂的一种职业。希望全社会都来尊师重教,那样才会国富民强,繁荣昌盛!

;

世界各国教育支出

贝隆夫人

Evita是阿根廷前总统贝隆的夫人,她出生贫寒,做过舞女和影视演员,她靠姿色和手腕成为贝隆夫人后,为阿根廷的社会、劳工、医疗等方面均作出过卓越的贡献,逝世时年仅33岁。贝隆夫人的传奇经历一向是剧作家非常感兴趣的题材,1976年,韦伯首先推出了由朱丽叶·科文顿(Julie Covington)演唱的单曲《阿根廷别为我哭泣》(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随着这首歌的轰动,由寇姆韦尔金森加盟的唱片随即发行,而且不出意料地广受欢迎。1978年,在万千音乐剧迷的企盼下,《贝隆夫人》在伦敦爱德华王子剧院正式上演,创下了连演八年的惊人纪录。次年9月,它又登上了百老汇的舞台,拉开了英国音乐剧攻陷百老汇的序幕。

这里介绍的DVD是1996年由麦当娜、班德拉斯和普莱斯主演的**版本,其中移植了舞台剧的所有歌曲。正如《万世巨星》被宗教人士认为贬低耶稣一样,这部**由于描写了贝隆夫人早年的风尘生涯,在开拍时就遭到了阿根廷群众的抗议和抵制,再加上导演挑选以性感出位的表演而闻名的歌星麦当娜来出演阿根廷的国母,更是屡遭非议。后来的事实证明,麦当娜的演出风格无损于她对角色的精当把握,也不会遏制她的艺术天分和敬业精神,尽管韦伯为适应麦当娜的音域特地把《阿根廷别为我哭泣》降了几度,但她的演绎自然贴切,歌声真切感人,不但在拍摄时感动了全体摄制组,还使了整个阿根廷完全接受了麦当娜扮演的这个角色,为这种名曲增添了新的光彩。麦当娜因此获得当年金球奖最佳女主角奖实非侥幸。对于这样一部唱做俱佳的DVD,音乐剧迷实在没有不收的理由。

2018年教师节手抄报版面设计边框图案黑板报内容资料大全

据《人民日报》报道,从2011年1月1日起,各地区要从当年以招标、拍卖、挂牌或者协议方式出让国家土地使用权取得的土地出让收入中,按照扣除征地和拆迁补偿、土地开发等支出后余额10%的比例,计提教育资金。

这是为确保《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到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4%的目标按期实现,国务院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举措之一。

然而,国际上一些大国的教育投入比重的平均值早就超过了5%,而我们的教育投入不到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总支出的4%,通过下面的对比,更能清楚的看出我国和其他国家在教育方面的差距。

阿根廷的历史沿革

2018年教师节手抄报版面设计边框图案黑板报内容资料大全

由来

尊师重教是中国的优良传统,早在公元前11世纪的西周时期,就提出弟子事师,敬同于父。教师节,旨在肯定教师为教育事业所做的贡献。1985年,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通过了国务院关于建立教师节的议案,会议决定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1985年9月10日,是中国第一个教师节。从2004年开始,时任全国政协委员的著名人文学者李汉秋以提案的方式,多次呼吁以孔子诞辰作为教师节。经权威部门研究测算,孔子诞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阳历),这个日子也恰当其时:新学年开始时的繁忙已经过去,可以有时间筹办教师节和国庆节。

赞美老师典故

春蚕

唐代大诗人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把春蚕的执着、坚贞、奉献精神表现到了极至,成为千古传唱的佳句。人们生动地把教师比作春蚕,是对老师的无私奉献精神和高尚品质给予的高度评价。人们赞美教师就像春蚕一样吐尽心中万缕丝,奉献人生无限爱,默默无闻无所图,织就锦绣暖人间。春蚕是广大教师感到无比荣耀的称谓。著名教育家朱光潜说:只要我还在世一日,就要吐丝一日,但愿我吐的丝,能替人间增一丝丝温暖,使春意更浓。

春蚕冰清玉洁,气质高贵;春蚕食几茎绿叶,吐一片锦绣;春蚕生命不息,吐丝不止?春蚕这些优秀的品质,只有光荣的人民教师才无愧于这样的称谓。

蜡烛最温馨动人的称谓

蜡烛

源于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名句。人们歌颂蜡烛,是因为蜡烛默默地燃烧着自己,用自己的光去照亮别人,直至将自己燃尽。说起蜡烛这种品质,人们就联想到敬爱的老师,老师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用智慧和品格之光给学生照亮前进的航程,这种为他人照亮道路,让他人看见光明,燃尽自己耀人间的无私奉献精神不正是对人民教师的最生动的比喻吗?如红烛发光发热,精心培育国家良材,似春蚕无怨无悔,毕生献给教育事业,这幅老师自勉的对联正是对蜡烛称谓的认可和自豪。

孺子牛

现代伟大文学家鲁迅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儒子牛名句使孺子牛的精神得到升华和拓展,而后人们用孺子牛来比喻心甘情愿为人民大众服务,无私奉献的人。人们之所以把老师称作孺子牛,认为这是当之无愧最贴切的比喻。我国历来有师生亲如父子的传统美德,老师爱学生就像爱自己的孩子,就像 孺子牛一样辛勤地耕耘,为把孺子培养成才心甘情愿地作出奉献、鞠躬尽瘁,不图回报。获得孺子牛奖的全国优秀教师刘让贤扎根青海高原乡村几十年如一日,像牛一样兢兢业业地工作,把自己的爱无私奉献给孩子,刘让贤是广大教师的杰出代表,是孺子牛精神的生动体现。孺子牛精神表现为深怀爱心,默默耕耘、埋头苦干、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这些优秀品质都集中体现在我国广大教师身上。因此把老师称作儒子牛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褒奖。

赞美老师的诗歌

1.

送您一束鲜花

表达我们对您的敬意;

送您一首动听的歌曲,

给您带来一丝甜蜜。

老师您辛苦了,

是您带我们走过风雨,

是您用知识的营养将我们哺育,

却从来不求回报与索取。

是您给我们解答一道道难题,

是您告诉我们:

遇到困难时,

不要轻易说放弃。

从此我们的生命中,

随时充满了欢喜。

少了许多烦恼,

增添了一份坚毅。

又是一个收获的秋季,

您仍紧握手中彩色的画笔。

描绘着美好的蓝图,

滋润着祖国的桃李。

深夜里您还在认真地备课,

睡梦中您仍回味着我们成功的乐趣。

我们是春天里盛开的鲜花,

是您给我们奏出美妙的旋律。

您是辛勤的园丁,

我们会牢记您的谆谆话语。

走好生命中的每一步,

友爱,健美,求实,进取!

2.

老师的眼睛

老师的眼睛,像夜晚的月亮,

我们是一颗颗星星,

在老师的微笑里,

闪烁闪烁。

老师的眼睛,像一望无际的海洋。

我们是一条条小鱼,

在老师的怀抱里,

快乐的游来游去。

老师的眼睛,像蓝色的天空。

我们是一朵一朵白云。

在她的注视下,

自由的飘来飘去,

老师的眼睛,像一面镜子。

能照亮我们的心灵。

3.

老师像园丁,桃李满天下;

老师像红烛,燃烧自己照亮我们;

老师像蜜蜂,勤劳又勇敢;

老师像妈妈,美丽而善良;

老师像一本书,交给我们很多知识。

祝亲爱的老师-教师节快乐。

4.

终于还是要说再见了,在这个苍茫的夏天。

天很高,很蓝,栀子花的香气在风中飘散。

我们在黄昏的小路上最后一次的相携走过,

听到斜阳里有人在唱着我们曾经唱过的歌。

我们相视而笑。

这样的歌声让我们想起了那不再回来的从前,

想起了从前的日子里,

曾经看到的无数次别离。

我们也曾经在那些别离之外唱歌,

但今天轮到了我们。

我们在夏天的风里握别,说一声珍重,再见。

为了这次道别,我们用了整个的青春做为铺垫。

我们什么都准备好了,

这一生将再也不会有如此豪华而隆重的道别,

但泪水还是从我们的心底奔涌而出,

就象那些逝去了就再也不肯回来的年轻岁月。

你对我说,不要再流泪了,

过去的一切我们将永不忘怀,我们相信这世上还有永远。

但是为什么呢,抬起头的时候,我看见你的眼里也有泪光。

那就让我们痛痛快快的哭一次吧。

在这个夏天的风中,握着你的手,

让我们再想起在一起走过的日子,

想起那些不再回来的梦想,

让所有的一切在心中再一次的走过。

这可能是我们年轻岁月中最后的,

也是最温柔的夏天。

在这个夏天之后我们还将面对很多个四季,

很多次别离。

但不能再有这样的夏天了,不会再有这样的道别。

我们会把这个夏天一次次的想起,

想起所有的欢笑和眼泪,想起所有的清醒和沉醉,

也想起所有的友谊与爱情。

多年以后,我们会在某个相似的夏夜,

翻开那本泛了黄的纪念册。

所有的字迹都将模糊,

只有那朵被我们夹进本子的栀子花,

仍然保留着属于这个夏天的最后一缕香气。

国际节日

国际教师节

1966年10月5日,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通过了《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1994年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从是年起,每年10月5日为国际教师节,目的是为了向全世界的所有教师表达国际社会的崇敬之情,感谢他们的辛勤劳动,他们的敬业精神,以及他们为把今天的孩子培养成明天的公民所承担的巨大责任。就在这年10月5日,出席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教育大会第44届会议的代表,欢聚一起庆祝国际教师节的诞生。

各国时间

葡萄牙:教师节是每年的5月18日。葡萄牙是世界上最早确定教师节的国家。

美国:每年9月28日定为教师节。这是中美建交前的1971年由美国两院法定通过的。

波兰:每年10月14日为国家教育日和教师节。

法国:教师节是每年的12月25日。

俄罗斯:每年10月的第一个周日定为教师节。

朝鲜:为纪念金日成1977年9月5日发表《社会主义教育提纲》,将这天定为教师节。

印度:每年9月5日定为教师节,而每年11月14日的印度儿童节同时定为印度儿童教育工作者的节日。

蒙古:从1967年起,把每年2月的第一个星期日定为教师日。

阿尔巴尼亚:每年的3月7日,正好在妇女节的前一天。在教师节这天,阿尔巴尼亚放假一天。

拉丁美洲:教师节为9月11日,这个节日是在1943年巴拿马所举行的泛美教育会议(Interamerican Conference on Education)上所制定的。这天也是阿根廷教育家Domingo Faustino Sarmiento的`逝世纪念日。许多拉丁美洲国家也会根据自己的国家的历史,设立教师节。在巴西,教师节是每年的10月15日;墨西哥的教师节始于1917年的9月,由国家议会颁布5月15日为教师节,并于1918年首次庆祝。

韩国:教师节是5月15日,在这天,学生们会送给老师们康乃馨,并和学生一起度过欢愉的一天。

新加坡:教师节是9月1日。这天新加坡所有的学校放假一天。

委内瑞拉:每年1月15日定为教师节。这天除庆祝大会外,还有向教师献花等敬师活动。

泰国:每年1月16日定为教师节。这天全国学校放假,隆重庆祝。各地的庆祝仪式上,向当年退休和刚参加工作的教师颁发奖状并献花。

苏丹:从1971年2月24日起,全国实行教育改革,将这天定为教师节。中、小学一律放假一天,以示庆祝和纪念。

捷克、斯洛伐克:每年3月28日定为教师节。 这天前后的一周之内,全国广泛而隆重地举行尊师重教活动。国家向优秀教师颁发勋章或授予荣誉称号等。

德国:每年6月12日定为教师节。各地开展尊师敬师活动。

匈牙利:每年6月的第一个周一定为教师节。节前,国家要召开教师代表大会,表彰和命名一批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有的还颁以重奖。

教师节祝福语

1、我是一棵绿树,沐浴着智慧的阳光,在您知识的土壤里,茁壮成长.天的深情,地的厚爱,铭刻在我心里,生生世世,永不忘怀。

2、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

3、老师,您还记得我吗?那个顽皮而不懂事的孩子.当您收到这张心意卡时,就想我又来到您的身边.您的教诲,是明朗朗的阳光,照在我的心田里,让我青春之花开放.

4、老师,您启迪我真正领会了大自然的恩惠,从此我读懂了每一瓣绿叶,每一片彩云,每一个浪花。

5、敬爱的老师,素白的雪,是您的象征;献上为您编织的神圣光环,祝福您岁岁愉快,年年如意!

6、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

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桃李芬芳,其乐亦融融.祝福您,节日愉快!

8、别后,漫漫岁月,您的声音,总在我耳畔响起;您的身影,常在我脑中浮现;您的教诲,常驻在我心田?在今天这属于您的日子里,恭祝您平安如愿!

9、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而您却是我最崇敬的老师.在您的节日,您的学生愿您永远年轻!

10、恩师掬取天池水,洒向人间育新苗。

11、我不是您最出色的学生,而您却是我最崇敬的老师.在您的节日,您的学生愿您永远年轻!教师节快乐!

12、教诲如春风,师恩似海深。教师节快乐!

1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桃李芬芳,其乐亦融融.祝福您,节日愉快!

14、在笔和纸的摩擦间,你度过了你神圣地一生。祝福你,老师! 再也听不到你的教诲,对我来说,真是遗憾。对于你为我付出的辛劳,我无以为报,我说一声老师,你好!

15、老师,谢谢您,节日快乐!

16、您的声音,时时在我耳边响起;您的身影,常常在我脑海浮现;您的教诲,日日驻在我心田?在今天这属于您的日子里,恭祝您平安如愿!

17、恩师掬取天池水,洒向人间育新苗。教师节快乐!

18、您给了我灿灿如金的生活真谛,经过岁月的磨洗,弥久而愈明!教师节快乐!

19、刻在木板上的名字未必不朽,刻在石头上的名字亦未必永垂千古;而刻在我们心灵深处的您的名字,将真正永存!教师节快乐!手抄报版面设计边框图案内容

20、一切过去了的都会变成亲切的怀念,一切逝去了的方知其可贵我怀念这您带我们走过的分分秒秒。教师节快乐!

1502年,航海家亚美利哥·韦斯普奇一行成为首次抵达此地的欧洲人。西班牙航海家胡安·迪亚斯·德索利斯和塞巴斯蒂安·卡伯特分别于1516年和1526年到访。1536年,佩德罗·德门多萨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一带建立了小型定居点,后于1541年在土著居民的抵抗中放弃。

进一步的殖民努力来自巴拉圭、秘鲁和智利。弗朗西斯科·德阿吉雷建立了圣地亚哥-德尔埃斯特罗。隆德雷斯建于1558年,门多萨建于1561年,圣胡安建于1562年,圣米格尔-德图库曼建于1565年,胡安·德·加雷于1573年建立了圣菲,同年赫罗尼莫·路易斯·德卡夫雷拉建立了科尔多瓦。1580年加雷南下,重建了布宜诺斯艾利斯。1596年,圣路易斯始建。

相比于玻利维亚和秘鲁的真金白银,阿根廷境内的经济潜力并不为西班牙帝国重视。因此,在1776年以布宜诺斯艾利斯为首府的拉普拉塔总督辖区建立之前,它一直是秘鲁总督区的一部分。

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于1806年和1807年击退两次英国入侵之时,启蒙思想的传入和资产阶级革命先例已经酝酿出对君主专制统治的批判,拿破仑对西班牙的入侵使阿根廷乃至整个西属美洲的独立派看到了机会。 阿根廷取代总督辖区的过程开始了。在1810年的五月革命中,第一届国民大会取代了西斯内罗斯总督。新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政府由当地人组成。在独立战争期间的第一场冲突中,它粉碎了忠君者在科尔多瓦的行动,但在东岸、上秘鲁和巴拉圭遭遇失败,这些地方后来成为独立国家。

革命者分裂为敌对的集权派和联邦派,它们的争斗成了阿根廷独立初期的主题。1813年议会任命格瓦西奥·安东尼奥·德·波萨达斯为阿根廷首任最高指挥。1816年,图库曼议会通过了《独立宣言》。一年后,马丁·米格尔·古埃梅斯消灭了北方的忠君者。何塞·德·圣马丁将军跨越安第斯山脉,保卫了智利的独立。之后他的军队打下了西班牙在利马的据点,宣告了秘鲁的独立。1819年布宜诺斯艾利斯制定了的中央集权制宪法很快被联邦派废除。

1820年,集权派与联邦派之间的西佩达之战以最高指挥结束统治告终。1826年,布宜诺斯艾利斯制定了另一部中央集权宪法,并任命贝纳迪诺·里瓦达维亚为这个国家的首任总统。内陆省份很快起兵反抗,迫使他辞职并放弃宪法。两派间内战重燃。占了上风的联邦派于1831年建立了阿根廷邦联,由胡安·曼努埃尔·德·罗萨斯领导。他的贸易保护政策激怒了英、法等国和内陆省份,他的政权先后抵挡了法国封锁、邦联战争和英法联合封锁,避免了版图的进一步缩小,但在1852年,另一位强大的军事领袖胡斯托·何塞·德·乌尔基萨推翻他成为总统,并以1853年宪法确立了自由主义和联邦制。垄断地位遭到破坏的布宜诺斯艾利斯脱离邦联,直到1859年战败。 在1861年的帕翁战役中击败乌尔基萨后,巴托洛梅·米特雷确立了其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地位,并当选为国家重新统一后的首任总统。他同他的继任者多明戈·福斯蒂诺·萨米恩托和尼古拉斯·阿韦利亚内达建立了现代阿根廷国家的基础。18年,阿根廷参加了三国同盟战争,获得原巴拉圭领土的一部分。第二次荒漠远征将原住民当作发展的障碍予以清除,使阿根廷抢先征服了巴塔哥尼亚。

从1880年上任的胡利奥·阿根蒂诺·罗卡开始,经济自由政策得到连续十届联邦政府的加强,政策激励下的欧洲入境移民潮重塑了阿根廷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面貌。从1870年到1910年,移民潮和死亡率的降低使人口翻了五番;铁路里程从503公里陡增至31,104公里;小麦年出口从10万吨增至250万吨,海上冷冻船的应用促使牛肉年出口从2.5万吨增至36.5万吨,令阿根廷跻身于世界出口五强之列;归功于世俗的免费公共义务教育系统,识字率从22%激增至65%,比大多数拉美国家五十年后的水平还高。1908年,阿根廷成为世界第七经济大国,人均收入与德国比肩。布宜诺斯艾利斯也从“大农村”转身成为国际化的“南美巴黎”。

然而,自然的馈赠长久地掩盖了问题。大地主寡头垄断了广袤的土地,使阿根廷的财富集中现象比美国严重得多,也使其在单一出口的老路上越走越远,偏离了工业化道路。而经济从属于英国的局面也在持续。在新兴中产阶层反对寡头统治集团,要求政治民主的呼声中,1891年,激进公民联盟(激进党)成立了。武装起义的威胁促使保守派总统罗克·萨恩斯·佩尼亚于1912年制定了普通男性无记名投票法。于是激进党领袖伊波利托·伊里戈延得以于1916年当选总统。他推行社会经济改革,将家庭农场主和小型企业纳入援助范围。阿根廷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保持中立,然而在伊里戈延的第二次统治中,阿根廷未能躲过全球大萧条带来的农产品滞销。 庇隆创造了被称为“庇隆主义”的政治理念。他将关键的工业与公共设施收归国有,提升了工资与工作环境,还清所有外债,并几乎实现了充分就业。他的妻子爱娃·庇隆发挥了核心的政治作用。1947年,她推动国会授予女性参政权,并为弱势群体带去空前的社会救济。1952年,她的早逝令视她为救星和偶像的无数国民为之哭泣。1951年,庇隆顺利获得连任,然而超支很快耗尽了二战带来的巨额外汇。经济下滑、腐败盛行、夫人光环的褪去,加上离婚法通过造成的与天主教会之间的矛盾,使其渐失执政基础。1955年,海军在刺杀总统的起事中轰炸了五月广场,几个月后,在军方自所谓的解放者革命中,庇隆被迫下台,流亡西班牙。

新的国家***佩德罗·尤金尼奥·阿兰布鲁与庇隆党为敌,同时禁止了由此产生的示威活动,庇隆主义者的有组织活动转入地下。激进党的阿图罗·弗隆迪西赢得了接下来的选举。他采取部分私有化和鼓励投资等措施,实现能源与工业自给自足,扭转了积重难返的贸易逆差,并解除了对庇隆主义的禁令,庇隆党的卷土重来令军方不满,他也被军方拉下台。参议院议长何塞·玛利亚·基多反应迅速,依照宪法成为代总统,庇隆党再度被禁。1963年当选的阿图罗·伊利亚引领国家实现了全方位发展,但他将庇隆党合法化的尝试失败,谋求军政府无限期统治的胡安·卡洛斯·翁加尼亚领导“阿根廷革命”,将他推翻。

文章标签: # 文化 # 教师节 # 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