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体育新闻 体育新闻

关于北京奥运会纪录片

tamoadmin 2024-08-03 人已围观

简介体育的力量的分集剧情第1集 从北京到伦敦伦敦,一座奥运城,2012年奥运会的大幕即将在这里开启。北京,另一座奥运的城。四年前,这里见证了“无与伦比”的辉煌与奇迹;四年后,奥运为这座城市,乃至整个中国留下了什么?五十一枚金牌,新的地铁线路,恢弘的场馆,还有……奥运精神如何感召更多普通人,让他们参与到运动中来——这恐怕是历届奥运承办城市,奥运会举办国最看重的“奥运遗产”。北京的故事,围绕清华赛艇队和几

体育的力量的分集剧情

关于北京奥运会纪录片

第1集 从北京到伦敦

伦敦,一座奥运城,2012年奥运会的大幕即将在这里开启。

北京,另一座奥运的城。四年前,这里见证了“无与伦比”的辉煌与奇迹;四年后,奥运为这座城市,乃至整个中国留下了什么?五十一枚金牌,新的地铁线路,恢弘的场馆,还有……

奥运精神如何感召更多普通人,让他们参与到运动中来——这恐怕是历届奥运承办城市,奥运会举办国最看重的“奥运遗产”。

北京的故事,围绕清华赛艇队和几位民间马拉松爱好者展开。

清华大学赛艇队成立于1999年,大背景自然是北京申奥。之后,“北大清华对抗赛”号称“百年赛事”,结果却十年夭折,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如今,北大赛艇队已经解散,清华赛艇队仍在坚持,教练和队员会如何表达他们的感悟与反思?清华赛艇队应申奥背景而生,很多队员也与奥运结缘。如今,北京奥运已成过去,一批批队员也随着毕业而离队,这段运动的经历,的岁月,在他们一生中又会留下怎样的烙印?《从北京到伦敦》,将为您娓娓道来。

北京马拉松,一项有着二十年历史的赛事。2011年,金秋十月,三万人奔跑着从天安门出发,这是一场民间运动的狂欢。42公里,三万个故事,我们从中选取了三个:生活无忧的年轻白领,家庭破碎的单身母亲,进京闯荡的下岗职工,他们,曾经迷失,曾经抑郁,封闭,甚至试图自杀,曾经否定自我,梦想沉沦……然而,这一切最终因“奔跑”而改变。2008年,同样受到奥运的影响和感召,他们上路了,这一年,在北京,他们完成了人生中第一个全程马拉松。运动改变了他们,他们也在通过运动,改变着身边的人,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草根运动领袖”。

2011年4月,伦敦泰晤士河,第158届牛津剑桥赛艇比赛在这里举行。最终,剑桥队获胜,他们与痛哭的对手拥抱在一起;同样是在这个4月,诞生于1981年的伦敦马拉松赛开赛,参赛者超过三万。

从北京到伦敦,四年的时间,一万二千公里的距离。当船桨划破寂静水面,当人群跑过喧闹长街,两座城市在奥运的光芒里交相辉映,人们共同继承着奥运的“遗产”,感受着体育的力量。

第2集 篮球之乡

《篮球之乡》是这系列纪录片的第二集,意图通过一项运动,一些地方,和那些地方的人,勾勒出体育的力量,对个体生命和地域文化的影响。

中国有很多的体育之乡,比如体操之乡仙桃市,跳水之乡湛江市,举重之乡石龙镇等等,这些体育之乡,多以出众的竞技体育成绩而闻名。然而体育,绝不仅仅是竞技成绩,它更是强健体格的活动,是塑造性格的教育活动,也是修炼人格的社会活动。因此我们认为,如果一项体育运动,在一个地方具有作用,具有教育功能,具有社会影响,那么,那个地方就可以被称之为体育之乡。这一集《篮球之乡》,我们选择了两个地方,来讲述我们看到的故事。

第一个地方是云南省楚雄州大姚县下属的一个村子,这个村子叫暑立里,地处云南西北部的群山之间,交通极为闭塞,全村共有83户人家,不到400人,村民们依靠种植核桃和水稻为生,年平均收入不过3,4千元,非常贫困。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样一个贫瘠的山村里,居然拥有三座篮球场,都是老村长张云成,带人盖起来的。

篮球在这个村子里,已经开展了40多年,当年,是老村长一次偶然的机会,去山外面开会,见到了篮球,才把这项运动带回村里。从此,篮球改变了这个与世隔绝的山村。

因为篮球,村里人想尽办法通上了电,因为篮球,村里人知道了现代体育的规则,因为篮球,村里人看到了外面的世界,甚至因为篮球,让村里的孩子走出了大山。

在那个相对传统的彝族村落,篮球为村民了提供了健身,放松,社交的机会,更成为了村里逢年过节,颇具有仪式感的项目。篮球让村民们感受到了现代文明和体育的魅力。

第二个地方,是广东省东莞市。这是一座新兴的繁荣都市,在这个世界闻名的加工业和制造业发达的城市里,有800万来自全国各地的务工人员,他们伴随着这座城市腾飞的步伐,而辛勤地工作着。高速的发展,繁忙的节奏,是这座城市的标签。 然而这座城市还有另一个标签,那就是篮球。

东莞是一座地级市,在这个不大的城市里,有四支职业篮球俱乐部,有1万3千多片篮球场,有超过100万篮球人口。每到夜晚,这个城市任何一个有光亮的篮框下,都会有人打球。东莞的篮球,是在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两方面都齐头并进的最佳案例。

东莞人对篮球的热爱,超乎一般人的想象,工厂,社区,机关,学校,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篮球队,每个行业,每个镇街,每一年度都有自己的联赛。一场高中生的篮球比赛,可能一票难求,一支社区的冠军队伍,也许被居民奉为英雄,一个工厂的最佳球员,都有可能登上报纸,这就是东莞人,对篮球的爱。在东莞,如果你跟人聊天,不知道聊什么,最好的话题,就是篮球。

曾经很多外来务工人员,被当地人称之为“打工仔”“北佬儿”,如今他们有了一个好听的新名字“新莞人”。其中很多人,是因为篮球让他们迅速适应了这座城市,让他们乐于融入这座城市,并最终,让他们真心爱上这座城市。还有一些人,他们从事着普通的工作,过着普通的生活,是篮球让他们感受到了超越平凡的快感,是体育让他们体验到了心灵升华的境界。

一个村子,一座城市,一个代表着中国广大的农村和农民,一个代表着许多正在高速发展的中国城市和那里的人们。从最偏远的山村,到最现代化的都市,体育都在发挥着自己的力量,它凝聚着人,塑造着人,改变着人。它是一扇窗,让人通过它看到外面的世界,它是一扇门,让人通过它走出自我狭小的空间,它是一面镜子,让人通过它不断的修正自己。

第3集 职业之路

随着北京奥运会的结束,中国体育体制的转变被多次提及, “职业运动员”这个神秘而令人向往的职业状态,也被越来越多的讨论。甚至很多举国体制下生存的运动员,都在跃跃欲试,想成为真正的职业运动员。

作为竞技体育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体育到底是什么?一个职业运动员的生存状态和职业之路又是什么样?本片以李娜、姚明、王伟三位职业运动员为主人公,展现中国竞技体育中职业化程度最高的运动员真实的职业状态。一类如像李娜、姚明这样的职业明星。另一类则是普通的职业球员,中国唯一一位在美国职业棒球小联盟艰难生存的球手王伟。体育对于他们来说,就是一份工作,只不过这份工作不仅仅养活他们,还承载着他们的梦想。

本片通过一年时间的跟踪拍摄,记录了李娜在2011赛季从普通职业球员蜕变成职业明星的职业之路,三次不同阶段的独家专访记录了李娜获得大满贯前后的欣喜、迷茫、低谷和重装出发的心路历程。摄制组远赴美国亚利桑那州西雅图水手队基地,拍摄王伟在职业化程度相当高的美国棒球小联盟的生存状态。而刚刚结束了职业生涯的姚明又是如何延续职业之路……

第4集 我的奥林匹克

2011年11月,当北方大部分地区还笼罩在茫茫白雪中的时候,武汉依旧温暖,这个月张秀云把自己的冬训就安排在了这里,20年前她就是从这里划向世界,划向奥运会。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张秀云和队友一起登上了女子双人双桨的亚军领奖台,创造了中国这个项目在奥运会上的历史最好成绩。这届奥运会后张秀云改练单人双桨项目,并期待能在奥运会上问鼎。然而命运并没有按照张秀云的设想上演,在她运动生涯的最好年纪,因为身体原因错过了2000年悉尼奥运会和2004年雅典奥运会。

2004年,当张秀云陷入运动生涯最低谷的时候,雅典奥运会开幕,杜丽在射击项目上为中国军团摘得首金,刘翔在男子跨栏项目上为中国创造历史。两个人年轻人的名字从此被永久的载入中国奥运史册,也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明星人物。

雅典奥运会后,张秀云宣布挂桨,并在2005年成为了母亲,2006年出于对赛艇的热爱和对将在北京举行的奥运会的期待,张秀云决定复出,希望能在北京奥运会上有所突破。而杜丽和刘翔则在雅典奥运会后迎来他们运动生涯的高峰,世界纪录不断被改写。

2008年,中国百年奥运梦想终于在8月实现。人们期待杜丽在家门口为中国军团再次摘得首金时,她却在具大的压力面前失手了。然而这并没有影响国人对另一个奥运明星刘翔在北京奥运会上的表现,让亿万人都没有想到的是,预赛刚一开始,刘翔就在九万多现场观众的注视下离开了鸟巢,退赛在刘翔身上发生了。此时的张秀云已经顺利进入单人双桨的决赛,决赛中对手的出色发挥打乱了她先前制定的战术,最终以第四名的成绩遗憾的结束了北京奥运会的旅程。让人没有想到的是,杜丽在时隔四天之后的比赛中问鼎冠军。

北京奥运会后,刘翔在一片争议声中离开国土,前往美国医台脚伤。在术后九个月后,他回到家乡上海,参加了2009年的黄金大奖赛,这场比赛吸引了世界的目光,这不仅是一场比赛,更是刘翔北京奥运会退赛后首次在家乡参加比赛,虽然最终获得亚军,但人们却看到刘翔在过去一年经受了多少煎熬。2009年10月的全运会,刘翔第三次收获了110米栏项目的冠军,也是这届全运会,张秀云收获了她人生中第四块全运会的金牌,并在全运会后再次宣布挂桨,挂桨后张秀云选择出国一边学习教练员课程一边在外教的指导下继续训练。这届全运会结束后,杜丽和庞伟走进结婚礼堂,2010年,他们的孩子出生。

2011年,世界田径锦标赛在韩国大邱开赛,这场比赛是刘翔术后参加的首个国际大赛,在顶尖选手云集的比赛上,由于罗伯斯在比赛中两次拉拽刘翔犯规被取消成绩,最终刘翔获得亚军,赛后刘翔面对访,表现出对对手的宽容和对胜负的淡然却让人刮目相看,此时人们发现经历低谷后的刘翔正在蜕变。2011年赛艇世界杯,一个熟悉的面孔再次出现在领奖台上,出于对赛艇事业的热爱和在经历过高潮,低谷后,张秀云再次拿起桨复出了,同样在这一年,杜丽在产后一年后再次回到射击队开始了新一轮的奥运备战。

2012年伦敦奥运会将近,杜丽并没有拿到主项十米气的奥运资格,但她的十米三姿项目已经进入奥运名单。2012年春节,上海田径训练基地,刘翔依然在刻苦的训练着,但他的脚伤并没有完全恢复。2012年36岁的张秀云又一次拿到奥运资格,现在她正在克服年龄带来的诸多问题。面对新一轮的奥运周期,三个人的人生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年龄,角色,家庭,伤病,这些变化却磨砺出他们对体育,对生活,对人生的态度。

第5集 中国之队

直线距离12304.76公里,时差8小时,这是地理意义上北京到伦敦的距离。对于运动员来说,北京到伦敦,是四年训练目标的倒计时,是胜负之间的复杂计算,更是一场长达四年的自我博弈。《中国之队》是五集纪录片的收尾之作,重点纪录了三支中国国家队备战伦敦奥运会的过程,纪录的起点从2011年的5月一直到伦敦奥运会开幕之前。

三支中国国家队包括中国男子乒乓球队,中国男子体操队和中国女子曲棍球队。每一支队伍都代表了一种独特的类型。中国男乒我们挑选了王皓和马琳作为纪录对象。在奥运名单5选3的大命题当中,中国最优势项目的队内竞争的水准几乎就是实际意义上国际最高水平的竞争,这种队内竞争的残酷性可见一斑。中国男子体操队的标本意义则在于一支优秀的国家队要保持住北京奥运会的辉煌,就需要承受新老交替带来的阵痛。同样地,我们也是挑选了两名主人公,陈一冰和滕海滨。中国女子曲棍球队代表的又是另一种类型,那就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收获银牌之后,要面临巅峰期之后的调整适应,要面临人员的诸多问题,如何克服这些现实的问题保持状态,这是中国女曲的伦敦备战考题。

《中国之队》将会向观众更为细致地展现中国的运动员备战伦敦奥运会的辛酸与喜悦。

双奥之城的意义是什么?

双奥之城见证改革开放的世界意义。

奥运会是一个世界时刻,是各国运动员及其背后的国家民族社会,历史文化科技全面展现风的舞台,对于中国来说,百年奥运会历程与百年民族复兴进程几乎是同步展开的,参加和举办奥运会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

现代奥运会的百年历程,见证了近代以来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渐次变化,中国人在奥运舞台上的一次比一次更加盛装丰满的亮相,让世界真切感知着中国的发展,社会的革新以及人民的自信。

双奥之城是由陈玉,汪琳,李欣,陈正执导,北京电视台推出的纪录片。

于2018年8月6日在中国大陆首播,该片讲述北京如何传承奥运遗产和奥林匹克精神,包括2008年场馆的赛后遗产利用,还有冬奥会的场馆规划,2015年北京携手张家口获得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举办权,北京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将举办冬季奥运会的双奥之城。

恰逢北京奥运会召开十周年的契机,通过走访业内专家,奥运会亲历者,奥运场馆的建设者,奥组委及奥促会相关人士等等,讲述十年来他们为奥运奋斗的点点滴滴。

CCTV和BBC合拍的《美丽中国》观后感

我来发一篇吧,你说从专业角度,这篇就比较合适,你可以借鉴一下,稍微润饰一下就可以了,不要吝啬分哦~~~

《美丽中国》由世界闻名的英国BBC自然历史制作小组和中央电视台制作主力——中视传媒——合作制作。该片也是BBC和中国电视台的首次合作。

《美丽中国》将全部以晰度方式拍摄,将使观众置身于中国的多彩风光中,包括汉代宫殿、蒙古草原和维吾尔的沙漠、丝绸之路、青藏高原。影片还包括罕见的大熊猫和一种珍稀的中国特有的食鱼蝙蝠的珍贵生活记录。

英国驻华大使欧威廉爵士在谈到这一系列片对中英两国关系的重要性时说:“《美丽中国》是一部具有空前雄心壮志的自然历史系列片。该片的成功拍摄及制作不仅是两国电视节目制作合作的成功,也是中英两国创意产业领域的一次成功合作。”

在覆盖着薄薄白雪的山涧中,负责拍摄《美丽中国》的中英两国摄影师已经在这里埋伏了好几天。他们把帐篷搭在野生熊猫经常出没的地方,几个人守着42倍镜头的长焦摄影机轮流值班,但之前的每次几乎都以失败告终。“我们最想拍到的,是野生熊猫交配的镜头。”小路说,野生熊猫在交配期间非常谨慎,人们很难知道确切的交配方位。所以长时间以来,拍摄野生熊猫的交配场景是一件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但随着小路和同事扛着沉重的摄像机飞奔到拍摄地点,在长焦镜头中人们看到,树上有一只年轻的母熊猫正在不断发出叫声,而树下正有一头雄熊猫围着树“求爱”。几个小时后,另一头雄熊猫被叫声吸引而来,两头雄性在一番连咬带抓的搏斗之后,“后来者”悻悻而去。而树上的母熊猫也最终被战斗中的勇士掳获了芳心,不一会儿就从树上爬下来,乖乖地趴在石头上等待交配。就这样,一段无比珍贵的野生大熊猫野外交配的影像永远留在了《美丽中国》的胶片中。这部历经三年拍摄成功的6集纪录片,由英国BBC环球公司和中国中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摄制,将于北京奥运会前夕在央视首播。

影片中,从秦岭的大熊猫、西藏的野牦牛、内蒙古的绿色草原,到云南壮观的稻米梯田,这个里程碑式的系列片真实记录了中国大地的美丽风光和动植物的丰富多样性。

BBC环球公司首席执行官史约翰先生说:“我们很自豪地将这个宏伟的系列片介绍给世界各地的观众,所有镜头都是拍摄。”

由中视传媒与英国BBC环球公司合作拍摄的6集系列纪录片《美丽中国》即将投放市场,有望继《行星地球》之后再度引发热潮。

全片拍摄中国50多个国家级野生动植物和风景保护区、86种中国珍奇野生动植物和30多个民族生活故事,展现中国自然人文景观。

“在奥运会开幕之前,这样的纪录片非常有意义,可以向全世界推广中国的美丽,让全世界的人了解中国的自然历史。”中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小平为即将投放市场的大型系列纪录片《美丽中国》(Beautiful China)激动不已。

《美丽中国》分为“富饶华南”、“彩云之南”、“青藏高原”、“长城以外”、“龙之疆域”、“喧闹海岸”6集,由中央电视台控股的中视传媒(CTV)与英国BBC环球公司合作拍摄,时间总长约6个小时,制作历时3年,摄制组踏过了26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拍摄了50多个国家级野生动植物和风景保护区、86种中国珍奇野生动植物,以及30多个民族的生活故事。从极北的赫哲人的生活到桂林的船上人家,从中华民族标志性建筑长城到西南边陲的苗族村寨,从青藏高原的藏羚羊到秦岭的野生大熊猫,再到云南的亚洲象……不论是风土,还是人情,都呈现在6个小时的全景描述中。

BBC环球公司总裁史约翰(John Smith)对《美丽中国》的全球发行充满信心:“在今年2月的英国广播公司节目展示会上,我们向世界各地的560个买家隆重推荐了这个特别的系列节目。目前,它已经成为BBC自然历史类节目当中头号被关注的对象,来自德国、澳大利亚等25个国家的频道已经购买了播出权。”史约翰认为,《美丽中国》将成为2006年在全球引发热潮的《行星地球》(Planet Earth)的后续者。《行星地球》不但在世界各地的电视网络获得了极高收视率、有良好的DVD销售成绩,也席卷了当年艾美奖纪录片类的几乎全部奖项。

“《美丽中国》的制作费大约是500多万英镑。”在史约翰看来,这一制作成本在纪录片中已属非常高。“我们专门购置的航拍等昂贵的设备还不算在内”,但高小平算下账来,觉得并不亏:“我们需要这样一部全面反映中国风土人情的片子,和BBC合作,我们也可以学到很多。而且,通过这次拍摄,我们也锻炼出了一支自己的国际化队伍。”

曾经用于拍摄《行星地球》的Pole-cam摄影技术,能够呈现极为丰富细腻的影像。“这样的摄影机全世界没几台,我们专门带了一台过来。”纪录片总制片人连拜恩(Brian Leith)如数家珍地细数他们用来拍摄各种“不可思议”的镜头的“精密武器”:“我们还带了超高速摄影机,可以拍出比一般摄影机快80倍的镜头。比如一条蛇捕捉鸟的镜头,平常人可能根本都察觉不到这个过程,因为实在太快了,但是用这种超高速摄影机,就可以捕捉到蛇和鸟在这个过程中一帧一帧的详细过程。还有树叶发芽、树枝成长的镜头,用的是专门的延时摄影技术,可以快速地呈现一片森林的生长和变化。”此外还有水下摄影机捕捉中国南海下美丽的珊瑚礁,红外摄影机在黑暗中拍摄岩洞里的黑叶猴。

“我们还拍摄到了野生大熊猫求偶和交配的全过程。对于外国人来说,这是第一次;而用摄影表现,我相信这也是第一次。”BBC自然历史部主管尼尔·纳庭格(Neil Nightingale)非常自豪。

呈现“野性中国”

《美丽中国》中,大约三分之一内容用于呈现中国多元的地域和民族文化,另外三分之二全部展现自然生态。开始拍摄之前,工作人员进行了大量调研,“前期调研在野生动物纪录片中的地位很重要,只有通过前期调研,才能真正确定野生动物的行为真实性、交配的准确时间和它们的活动位置,我们才会决定去哪个保护区拍摄、什么时间去、拍摄什么,等等,然后作出详细的拍摄。”中方制片司路如此总结调研的重要性。

司路和同事们承担了大部分调研任务。李珂也是《美丽中国》制片之一,她记得前期合作中有中英双方的调研员,“导演提出感兴趣的选题后,调研员针对各个选题做可行性和拍摄信息的调研,例如拍摄最佳时间、地点、物种特性等问题。对BBC来说,由于时差和沟通问题,从英国进行调研非常不便,所以大部分调研工作都是由中方调研员进行。”然而,他们并非专业生物生态研究者,所以专家们的意见和经验就至关重要。在调研和拍摄期间,中科院和各个自然保护区的科学家、专业野生动物摄影师等,都成为他们的顾问,“像上海水产大学的钟俊生教授,正是由于他的帮助,我们才能拍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李珂回忆道。

中国的广袤与巨大,让BBC制作人员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惊。“中国有15%的国土都是保护区,这让我们非常惊异,中国光保护区的面积就已经相当于4个英国了。”连拜恩使用了“谦卑”(humble)一词形容自己最直接的感受。

但这也让拍摄变得更加困难。拍摄讲述全球自然故事的《行星地球》,BBC自然历史部用了4年,而《美丽中国》的拍摄只比那少一年。3年中,连拜恩一直在“后方”BBC布里斯托制作部坐镇,“我的感觉,好像那1100多天,拍摄组一直在路上旅行,似乎路长得都没有时间拍摄。”中国的生态多样性,同样也给“对自然有不可遏制的”的纳庭格留下了深刻印象:“中国有继巴西和印度尼西亚之后第三多的雨林,我必须承认,看到塔克拉玛干的戈壁,再看到海南的海上森林,我才知道,原来中国是如此丰富多样的一个国家。”

拍摄之旅虽让他们饱览或壮丽或雄奇的景色,但还是会有一些意外发生,尽管对于有多年野外拍摄经验的纪录片导演菲尔·查普曼(Phil Chapman)来说,“拍摄本身并不惊险,我们基本上预见到了所有可能的意外。”在拍摄秦岭的羚牛时,摄制组遇上了一头孤独的羚牛。“如果成群活动,这种珍贵的动物是非常温和的。但离群出走的‘独牛’不同,它们性情非常暴躁,攻击性非常强。”毕业于牛津大学动物学专业的纳庭格解释道。摄制组和它对峙片刻就迅速撤离。而让司路难以忘怀的则是在云南高黎贡山拍摄白眉长臂猿时,他们与黑熊狭路相逢,“我们被黑熊追逐了一公里山路才脱险。”李珂还记得在大连蛇岛上的拍摄,他们允许活动的范围只是一块4平方米左右的木板,木板以外,全部是蛇的领地。“在这座小岛上到处都是剧毒的蝮蛇,拍摄过程中我们的精神时刻保持紧张,每天4点起床,工作到太阳落山。”“翻车、泥石流、沙尘暴、暴风雪……”,司路记得6个外拍小组都经历了不同的“劫难”,“但现在回忆起来,一切都是值得的。”李珂欣慰地说道。

主要担纲摄影的贾斯汀·迈奎尔(Justin Maguire)和迈克·勒蒙(Mike Lemmon)都是曾为BBC、美国国家地理频道和Discovery频道拍摄过诸多精品的自由摄影师,他们周游过全球,但如此深入广泛地拍摄中国却还是第一次。勒蒙有27年野生动物摄影经验,他追拍过地球上五个大洲的壮丽日出,这次,在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他等待了几个星期,才拍到一个“完美的落日”——丹顶鹤在落日的万丈光辉中优雅起舞。

第一次用摄影机拍摄到野生大熊猫在野外的求偶和交配的全过程,让所有制作人员都非常兴奋。“对于全世界来说,大熊猫都是偶像,所以,别提我们有多激动了。据我所知,国际团队以前确实还没有拍到过这样的镜头。”即使是秦岭保护区的工作人员,开始也对他们的不抱太大信心。“我们都开始要绝望了,我们大概已经去了两三次,每次都至少等待一星期,但并没有拍到我们想拍的镜头。最后一次,等了10天,终于等到了一对发情期的大熊猫。”查普曼回忆道。

在《美丽中国》拍摄过程中,甚至还收获了科学上的新发现。当他们用红外摄影机拍摄岩洞里的黑叶猴的时候,发现“黑叶猴在舔食峭壁上渗出来的含有矿物质的液体”,“甚至专门研究黑叶猴的专家都是第一次发现这种现象。”司路十分兴奋。

感受“天人合一”

“中国人和动物之间的关系,确切地说,非常实在。”查普曼在广西桂林兴坪县第一次看到人们利用鸬鹚。他和勒蒙以及中方制片在漓江的落日时分,拍摄这个过程,“坐着他们的小竹筏在漓江上漂流,真是一个神奇的经历。”同样的事情,他们在云南丽江拉市海也经历了一次。而云南的元阳梯田也一样让他们震撼:“每一寸可以耕种的土地都被利用了起来,而且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在贵州雷山的苗寨,他们看到,屋檐下燕子的行为对于苗民是耕种节气的象征。

连拜恩等人将怒江称作“英雄的怒江”,而那些有勇气用一根挂索横渡怒江的人,在他们眼中则是英雄。这条奔流于怒山和高黎贡山之间的咆哮的大江,是摄制组遇到的几乎最大的挑战。“我们摄影师必须把自己捆在挂索上,紧紧抱住摄影机,拍摄汹涌的江水,”查普曼露出了笑容,“真是很刺激。”两岸居民不论男女老幼,都面色如常地从钢筋索道上一滑而过,很多人身上还抱着要拿到集市上买卖的货物,查普曼认为,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如果没有CTV的中方制片,我们肯定完了。”连拜恩对中国文化的多样性五体投地,“很多少数民族不说普通话,也不说广东话。”但经过沟通,他们都很享受和当地人在一起的时光。查普曼和他的团队在贵州的中洞苗寨住了两个星期,体验苗族人的日常生活。“那是一个完全住在洞里的村庄,他们还在洞里修了篮球场。我们和当地小朋友一起玩,他们篮球打得非常好!”在中国诸多乡间奔走近3年之后,查普曼对中国充满了感情:“我对乡村中国的印象就是非常多美丽的风景,和非常多友好、好客、乐于助人的当地人。”

然而,他们同样也看到了城市边缘不断遭受影响的自然环境,这让他们的拍摄更充满意义。3年的艰苦工作之后,“让全世界的人都能看到中国的美,这是我们全体工作人员的愿望。当然,让全世界的人都更加爱护我们这个地球和与我们一样生存在地球上的动物,也是我们最大的愿望。”司路这样总结道。美丽中国的摄制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这一点是不容质疑的.中国的独特地质地貌,珍稀的野生动物,悠久的历史文化第一次较为完整地展现在世人的面前.就这样,中国走向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眼睛,走进了他们的心里.许多外国人对中国十分向往,而对于中国的了解却是十分有限,这部伟大的作品的产生无疑给那些想要更多了解中国的人们增添了一个重要的方法.其实,在展现中国独特风光的基础上,这部作品还向中国人民和外国人们描述了很多社会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生物灭绝问题,贫富差距问题等.这些问题在我们的国家是真实存在的,其实不仅仅这样的问题在我们的国家存在,在世界上也可以说是"通病"了.美丽的中国是风光和人文共同缔造的美丽,而我们始终相信,中国还可以更加美丽.随着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强,和谐社会观念的深入人心,这些都让我们看到了那个让中国更加美丽的希望!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yyds,你喜欢哪几个场景呢?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很多人心中最为经典的开幕式,里面展现了许多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元素,今天就让我们来介绍一下最喜欢里面哪几个场景。

第一,卷轴的开幕。我们都知道张艺谋作为中国优秀的大导演,他的想法上都非常的天马行空,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创办上,他就展现了自己非凡的想象力。因为中国有拥有造纸术这种技术,所以张艺谋选择用卷轴来展开北京奥运会的开幕式,然后让不同的演员在卷轴上面进行表演,所以伴随着古琴的声音,卷轴慢慢展开的那个场景真的是惊艳了世界上所有的人,卷轴开幕这个场景具有中国的特色,也运用了现代技术,因为它用了led灯,随着古琴的悠扬伴奏,这个led卷轴慢慢的展开,整个画面都是由led来展现的,非常的有趣,也很有现代科技感,所以非常惊艳,我们心中也是非常喜欢这个场景。因此,我们心中第一个喜欢的场景就是卷轴的开幕。

第二,李宁的点火。李宁,我们都知道他是我们国家著名的运动员,他在体操方面取得了许多的成就,而且直到现在,他创办的品牌也非常有名。北京奥运会火炬最后一棒就传到了李宁身上,李宁飞起来去点燃火炬的时候真的非常惊艳,我们可以看到火盘旋的到了最后的顶点,宣告着整个开幕式的结束,非常的精彩。当时我们作为这么多年都没有举办过奥运会的国家,在看到这么精彩的场景是真的非常的感动。我们在幕后的纪录片也可以看到,张艺谋团队的人直接就振奋地跳了起来,可见这个场景非常满足他们的设定。因此,我们心中第二个喜欢的场景就是李宁点火。

卡士体育网
文章标签: # 中国 # 他们 #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