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体育新闻 体育新闻
贝尔格莱德吧_贝尔格莱德投降
tamoadmin 2024-06-08 人已围观
简介1.纳粹德国侵入南斯拉夫2.第二次世界大战简要的故事能否为我说些?3.切特尼克的历史沿革4.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 详细5.求二战德军第4装甲师的资料6.德国所有部下和盟军名字7.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役1941年4月6日,德国及其盟国共出动80多个师(其中德国32个师,意大利40个师,余为匈牙利和保加利亚武装部队),在2000余架飞机和2000余辆坦克掩护下大举入侵希腊和南斯拉夫。李斯特元帅率领德第十
1.纳粹德国侵入南斯拉夫
2.第二次世界大战简要的故事能否为我说些?
3.切特尼克的历史沿革
4.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 详细
5.求二战德军第4装甲师的资料
6.德国所有部下和盟军名字
7.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役
1941年4月6日,德国及其盟国共出动80多个师(其中德国32个师,意大利40个师,余为匈牙利和保加利亚武装部队),在2000余架飞机和2000余辆坦克掩护下大举入侵希腊和南斯拉夫。李斯特元帅率领德第十二集团军闯入塞尔维亚和马其顿,另有一支德军则自北穿过克罗地亚直指贝尔格莱德,南军约120万人与之抗争,但因仅拥有110辆坦克和416架旧式飞机,再加指挥失当,只得朝南撤退。14日,28个南斯拉夫师在溃退至萨拉热窝后向德军投降。?
随着国土的沦陷,南斯拉夫境内的各种力量也开始急剧的分化和重新组合。国王彼得率政府流亡伦敦,前陆军大臣奈迪奇在贝尔格莱德组成傀儡政府,帕韦利奇领导的?乌斯塔莎?则控制了克罗地亚。由米哈依洛维奇率领的?切特尼克?(意为游击队、志愿军)先后在土耳其和及英国驻开罗的东方军总参谋部建立了联系,并得到支持,成为一支反占领的武装力量。?
由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于1941年7月7日在塞尔维亚发动武装起义,声势浩大,迅速
席卷黑山、波斯尼亚等地,并建立起以乌日策为中心的大片解放区。起义之初拥有60支游击队,约7万人,后于1942年正式组建15万人的人民解放军,成为国内最有战斗力的抗战力量。1942年11月,在比哈奇召开反法西斯人民解放大会第一次会议,成立执行委员会行使中央政府职能。至1943年5月人民解放军先后粉碎占领军的5次围剿,力量不断壮大。
在1943年德军实施的第5次围剿中,虽然游击队的突围方向被德军判断出来,并且遭到强大敌军的阻击,但是游击队员们不顾伤亡坚持战斗,在付出牺牲8000人的代价后赢得了反围剿作战的胜利。
1944年,德军集中25个师加上保加利亚、匈牙利及傀儡军共58万人来对付南人民武装,但仍处处被动挨打。为此,也不得不面对现实,于1944年6月派出其总理舒巴希奇与铁托会谈,签订协议,决定成立联合政府。
同年8月,丘吉尔会晤了铁托,从此英国政府的态度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西方大国开始支持南共领导的。共向南人民解放军提供了10万支、5万挺机关、枪、1400门迫击炮、107辆坦克和364架飞机。苏联也大力支援南斯拉夫人民的解放斗争,苏军在南人民解放军的配合下,于1944年10月解放了贝尔格莱德。1945年3月,成立了以铁托为首的南斯拉夫民主联邦政府。?
1945年南斯拉夫解放军已经发展到80万人,拥有17个军52个师又23个独立营和107支游击队。在整个战争中,仅在1944年9月底就牵制了近20万德军、23万伪军和2.5万匈军。南斯拉夫解放军歼敌40余万人,这还不包括在战争最后阶段围歼并接受德军E集团军群投降(共歼敌30万人-俘虏20余万人)。当然南斯拉夫解放军也付出了重大代价,作战牺牲245549人,受伤399880人,因伤死亡31200人,失踪28925人?
纳粹德国侵入南斯拉夫
Ewald von Kleist
保罗·路德维希·冯·克莱斯特
(1881-1954)
纳粹德国陆军元帅。他是纳粹德国上层集团策划入侵波兰、荷兰、比利时、法国、南斯拉夫和苏联的重要参与者。
克莱斯特于1881年8 月8 日生在德国布劳恩非尔斯的一位教授家中。他的祖先
本是军人世家,其高祖曾是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麾下的元帅;其曾祖父、祖父也多是勇敢的军人。他本人高中毕业后,被送往野战炮兵第三团任见习军官,一年后升为少尉;1910年再升为中尉,并考人军事学院深造。1913年军事学院毕业,次年以近卫骠骑兵第一团上尉连长的身份投入第一次世界大战。参加的首次重要战役是坦能堡会战。1917年调任近卫骑兵师首席参谋官。同年11月,该师奉命开往西线,先后参加了兰斯、香宾、马斯河战役。德意志帝国崩溃后,克莱斯特上尉加入义勇民团,以后进入国防部步兵第六指挥部,1921年晋升为少校,1926年晋升为中校,1928年任骑兵第二师参谋长,1929年晋升为上校。1931年任驻波茨坦的步兵第九团团长,次年升任骑兵第二师师长,军衔也升为少将。上台后不久,军衔又被提为中将。1936年,由于纳粹党政府大力扩充军备,克莱斯特担任驻布雷斯劳的第八军军长。1938年,鉴于克莱斯特参与了反对纳粹党和本人的密谋活动,他被要求免职退役。后来,因为发动世界大战的需要,根据1939-1940年的动员计划,克莱斯特重新人伍,并被任命为第十集团军属下的第一坦克军军长。纳粹德国入侵波兰后,克莱斯特的第一坦克军迅速突破波军防线,在拉多姆附近与来自北线的古德里安第二坦克军合围了波兰军队。装甲部队独立作战获得胜利,这在德国军事史上还是第一次,克莱斯特和古德里安以装甲兵一线指挥官的身份获此殊荣。
1940年纳粹德国攻击西欧国家时,克莱斯特出任A 集团军群的坦克集群司令,总共统辖2000辆坦克,共有5 个坦克师和正个步兵军(共5 个摩托化师),成为该战役的突击主力,该部在进攻的第一天夜晚就突破了比利时军队的边境防线。6 月5 日以来,克莱斯特的部队又接连突破法国军队在贡比涅等地的防线,占领战略要地兰斯和里昂。6 月22日,法军宣布投降。随即,克莱斯特荣获骑士十字勋章,并晋升为上将。
1941年4 月,为实现控制巴尔于半岛的野心,克莱斯特指挥德军第一坦克军群,从保加利亚越过边境,攻人南斯拉夫,击溃南军主力第五集团军,占领贝尔格莱德,迫使南斯拉夫军队投降。随后,又入侵希腊,侵占雅典,迫使希腊军队投降;进而南下伯罗奔尼撒半岛,重创英国远征军。在苏德战役中,克莱斯特指挥的第一坦克集群隶属于隆斯德特元帅指挥的南线德军。作为先锋部队之一,该部能打硬仗,进展神速,曾以600 辆坦克击败苏联元帅布琼尼所部2400辆坦克;参加了合围近百万苏军的基辅战役以及围歼2 个苏军集团军的亚速海会战。1942年9 月,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撤换了与己意见不和的利斯特元帅,提升克莱斯特为A 集团军群总司令,并晋升为元帅军衔。他此后
的最后一次辉煌是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遭到惨败后,能够顶住苏军的凌厉攻势,并伺机夺回战略重地哈尔科夫等地。以后,在苏军的大反攻形势下,他指挥的部队一退再退,屡遭败仗。1944年3 月,因不顾的意见,为保存实力而弃守克里米亚半岛,被解除一切职务并退役。
战争结束,克莱斯特在巴伐利亚居所为英军俘虏。1946年作为战犯,被引渡到南斯拉夫受审,被判处15年监禁;1948年又被引渡到苏联,关押在莫斯科监狱的单人牢中。1954年被转移到弗拉基米罗夫卡的将官俘虏营,同年秋天病逝于此。
克莱斯特生在德国一个贵族家庭,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曾任陆军中尉和近卫骠骑兵第一团上尉连长。后历任:
1928年,任骑兵第二师参谋长。
1931年,任驻波茨坦的步兵第九团团长。
1932年,任骑兵第二师师长,晋升为少将。
1936年,任驻布雷斯劳的第八军军长,晋升为中将。
1938年,被要求免职退役。
1940年,重新人伍,第一坦克军军长、A集团军群的坦克集群司令,荣获骑士十字勋章,并晋升为上将。
1942年9月,接替李斯特元帅为A集团军群总司令,并晋升为元帅军衔。
1944年3月,被解除一切职务并退役。
战争结束后,克莱斯特作为战犯被判处15年监禁,1954年病逝于苏联弗拉基米罗夫卡监狱。
第二次世界大战简要的故事能否为我说些?
意大利法西斯在1940年10月进攻希腊后,被希腊军队击退回阿尔巴尼亚,阿道夫·认识到他需要帮助其盟友,不单只重建轴心国的威望,更要阻止大英帝国有能力轰炸罗马尼亚的油田,因为德国大部份的石油供应来源自此处。
根据协议,匈牙利王国、罗马尼亚王国及保加利亚王国已加入轴心国,对南斯拉夫施加压力,令南斯拉夫加入三国同盟条约,摄政王保罗王子在1941年3月25日屈服于这种压力,但是,这行动深深不受反对加入轴心国的塞尔维亚民众及军方欢迎,3月27日,反对加入轴心国的塞尔维亚军官发动军事政变,国王彼得二世代替保罗王子亲掌政务。
这个意外令非常震怒,他决定延迟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作战,以出兵惩罚南斯拉夫的背叛,虽然南斯拉夫新领导层已发出信息忠于轴心国,但仍然不能平息他的愤怒。
1941年4月6日,轴心国军队从四方入侵及德意志国防军轰炸贝尔格莱德,轴心国很快就取得胜利,因南斯拉夫只抵抗了11天便在4月17日投降,南斯拉夫军队虽然尽力坚守,但结果仍然一样,南斯拉夫被德国、匈牙利、意大利及保加利亚瓜分,大部份塞尔维亚被德国占领,而克罗地亚独立国法西斯领袖安特·帕维利克把握机会宣布克罗地亚独立。
除了与德军(德意志国防军)在装备上无力相比外,南斯拉夫军队试图防卫所有的边界,但却只能分薄有限的资源。另外,一些南斯拉夫师团拒绝进行战斗。相反,他们视德军为把他们从塞族压迫的解放者来欢迎。因此,南斯拉夫对入侵者的抵抗很快崩溃。
主要的原因是,国内没有一个少数民族-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和马其顿人-准备为捍卫由塞尔维亚人领导的南斯拉夫而战斗。唯一有效抵抗来自在塞尔维亚境内由塞尔维亚人自己组成的部队。[5] 塞尔维亚总参谋部认为,南斯拉夫作为一个"大塞尔维亚”的问题上,是在一种或另一种方式下由塞尔维亚人领导。在入侵前夕,南斯拉夫共有165名现役将领。在这些人当中,只有4名是塞族人。[6]
德国占领了斯洛文尼亚北部,同时保持直接占领了塞尔维亚的手臀和对新建立的傀儡国有相当的影响力,[7] 克罗地亚独立国 ,得到了今天克罗地亚全境之大部分及现今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领土。意大利获得剩余的斯洛文尼亚、科索沃和大片的达尔马提亚沿海地区(连同几乎所有的亚得里亚群岛)。它还获得了新成立的黑山傀儡国控制权,并获得克罗地亚独立国的王位,虽然没有真正的行使权力。匈牙利派遣匈牙利第三军国占领在塞尔维亚北部的佛伊弗迪纳,后来又强行吞并部分巴拉尼亚、巴奇卡、梅吉穆列县和普雷克穆尔基。[8]同时保加利亚占领了邻近今日马其顿共和国全境。
同盟国继续承认流亡的南斯拉夫王国政府及后来新成立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
南斯拉夫的抵抗力量分成两个派系:南斯拉夫游击队,***领导;塞尔维击队,一个保守的保皇党和民族主义派别,得到被占领的南斯拉夫内几乎全部塞尔维亚人的支持。塞尔维击队最初得到西方盟国的承认。而南斯拉夫游击队就得到苏联的支持,但在德黑兰会议(1943年)上才代替塞尔维击队得到盟国的普遍承认。在这次会议后,塞尔维击队跟轴心国的合作程度大大增加。
南斯拉夫游击队(官方正式名称是南斯拉夫人民民族解放军及党卫队),由约瑟普·布罗兹·铁托元师指挥,主要是抗击德国、意大利、匈牙利、保加利亚和国内的通敌者。他们依靠一批从西班牙内战中获得丰富作战经验的战士练兵,并在社会主义者思想下赢得不同国家的支持,他们在斗争中逐步获得同盟国和南斯拉夫承认为合法的南斯拉夫解放力量。该运动令他们成为在被占领的欧洲下最大的抵抗力量,共800,000人部队编为4个方面军,[9]最终南斯拉夫游击队击败所有反对者成为新成立的南斯拉夫民主联邦 (后来的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官方军队。
虽然马其顿游击队的活动南斯拉夫人民之一部分,但马其顿的特殊情况(由于当地***人强烈的自治倾向)导致建立了一支独立的军队称为马其顿解放军并参与马其顿民族。到1944年,马其顿人和塞尔维亚人在塞尔维亚南部取得了联系,形成了联合指挥,因而使马其顿游击队直接受约瑟普·布罗兹·铁托元师指挥。[10]马其顿***的自治倾向,其中主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终于在1945年的第二届马其顿民族解放反法西斯大会大会上被解决了。
保皇党的塞尔维击队(正式名称是南斯拉夫祖国军),由德拉查·米哈伊洛维奇指挥,主要由是从分散的南斯拉夫皇家军队残余组成,获得塞族压倒性的支持。塞尔维击队在德军入侵南斯拉夫和政府在1941年4月17日投降后不久成立。最初塞尔维击队是被南斯拉夫和同盟国唯一承认的抵抗运动组织。南斯拉夫游击队曾试图在冲突早期与塞尔维击队合作,但这合作关系很快土崩瓦解。在毫无结果的谈判后,塞尔维击队***,米哈伊洛维奇将军,转而将南斯拉夫游击队当作自己的主要敌人。据他说,原因是人道主义:防止德军向塞尔维亚人报复。[11]不过,这并没有令南斯拉夫游击队的抵抗活动中止,塞尔维击队单位在1941年11月攻击南斯拉夫游击队,而越来越多地接受德国和意大利人之补给和合作。英国联络米哈伊洛维奇告知伦敦将在乌日采攻击(见第一次反南斯拉夫游击队攻势)后停止供应,但英国在攻击后继续这样做。[4]
早期之抵抗
轴心国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行动在1941年6月22日开始发动。[12] 同日,南斯拉夫游击队组成了第1锡萨克游击支队,是在欧洲第一支武装抵抗单位。成立于克罗地亚锡萨克附近的布赖左威查森林,其成立标志着在占领的南斯拉夫内反轴心国抵抗的开始。
在随后的几个星期各个与解放运动有或多或少连系的军事组织都在南斯拉夫各个地区与轴心国部队爆发了武装对抗。南斯拉夫***决定在1941年7月4日正式发动武装起义,该日后来被标记为战士节-是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公众假期之一 。日基察·约万诺维奇 (“西班牙人”)在1941年7月7日于该战役中发射了第一枪,这一天亦是塞尔维亚社会主义共和国(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其中一个加盟共和国)的国庆日。
1941年8月10日,在一个名叫Stanulovi?的山区村落,南斯拉夫游击队组成了科帕奥尼克游击队支队总部。他们解放区,包括附近的村庄,最初在南斯拉夫被称为“矿工共和国”,并存在了42天。抵抗运动战士稍后正式加入南斯拉夫游击队。1941年12月22日,南斯拉夫游击队组成了第一无产阶级突击旅 (1. Proleterska Udarna Brigada) - 是南斯拉夫游击队第一个正规军事单位,能对该区以外之地方采取军事行动。12月22日成为“南斯拉夫人民军日”。1942年游击队分队正式并入南斯拉夫人民民族解放军及党卫队支队(NOV i POJ)。
塞尔维击队是在南斯拉夫皇家军队投降后,由一些剩余的南斯拉夫士兵编成。这支部队由德拉查·米哈伊洛维奇陆军上校在塞尔维亚西部戈瓦组成。然而,不同于南斯拉夫游击队,米哈伊洛维奇的部队成员几乎完全是清一色的塞尔维亚人。他指示他的部队武装自己,并等待他的命令作最后攻击。米哈伊洛维奇避免直接采取行动攻击轴心国部队,他判断这在战略重要性是不高的。
在1942年,时代周刊,精选了一篇文章以称赞米哈伊洛维奇所领导塞尔维击队的“成功”,并预言他是在纳粹占领下的欧洲唯一的自由防守者。塞尔维击队也得到被救援的几个被击落之盟军飞行员的赞许。然而,铁托的游击队在这一时期更积极地与德军战斗。铁托和米哈伊洛维奇曾被悬红10万元以取他们的头颅。虽然在“正式”上与德军和乌斯塔沙是不共戴天的敌人,但塞尔维击队却遣使与意大利和其他占领军和卖国贼部队作秘密交易。
轴心国的反应
使用日益成功的游击战术以对付轴心国占领军和其在当地的通敌者、塞尔维亚救国政府、乌斯塔沙控制的克罗地亚独立国及塞尔维击队(他们亦被认为认为通敌者)。他们逐渐取得更多成功和来自一般民众的支持,并成功地控制大片南斯拉夫领土。人民委员会被组成以作为被南斯拉夫游击队解放的地区的民选政府。在一些地区,甚至设立一些工业。
但是,开始时,南斯拉夫游击队力量相对较小,装备较差,也没有任何基础设施。但是,他们相对于其他在前南斯拉夫的军事和准军事组织有两个主要优势:第一个和最直接的好处是拥有一批人数需少但从西班牙内战中获得丰富经验的退伍军人。不像其他一些军事和准军事单位,这些退伍军人有丰富的现代战争经验,这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南斯拉夫相当类似。其他主要优势,特别是在战争后期变得更加明显,是南斯拉夫游击队是重视意识形态而不是民族。因此,他们可以期望几乎在这个国家的任何一个角落至少获得一定水平的支持,而不像其他准军事组织限于克族或塞族占多数的领土。这使他们的单位有更多的机动性,更多的移动,有更大的潜力招募新兵以提高他们的声望。
但是,轴心国,相当了解南斯拉夫游击队的威胁。他们试图发动一系列小型攻势以摧毁它们。同时还有7次主要的反南斯拉夫游击队攻势以专门针对消灭所有南斯拉夫游击队。这些重大的攻势通常是由德国国防军和武装亲卫队、意大利、塞尔维击队、克罗地亚独立国、塞尔维亚救国政府、保加利亚和匈牙利之联合部队实施。主要攻势包括两次大规模的行动: 白色行动和黑色行动又称为第四次攻势(雷特瓦战役)和第5次攻势(苏积斯卡河战役)。[13]
在10月和11月寒冷的天气限制了在南斯拉夫战线的空中活动。南斯拉夫游击队的行动蔓延到塞尔维亚东部地区和一些以萨拉热窝机场为基地的空军中队使他们出现在波斯尼亚-塞尔维亚边境地区。南斯拉夫游击队试图巩固和扩大在南斯拉夫东部的控制区,他们已经在1941年秋季解放了这些地区。[14]
在1942年,与南斯拉夫游击队的战斗加剧。游击队不仅解放了南斯拉夫东部大片领土,而且鼓励全国各地发动叛乱。
南斯拉夫的抵抗组织,除了一些较小的地区,将其设立的大型解放区沿萨格勒布和里耶卡的城市方法扩大至雷特瓦河西部和波斯纳。南斯拉夫游击队已发展更强大-兵力已超过60,000人并成称为“铁托的国家”,他们都是受过良好的训练和得到炮火支援。1943年1月20日,驻南斯拉夫德军总部发动进攻的代号为“白色行动”目的是收复失去的领土。这次行动得到德国空军、意大利皇家空军及克罗地亚独立国空军的飞机支援。从萨拉热窝起飞的第2及第3中队和由巴尼亚卢卡来的第6中队参与轰炸以及投下传单张的任务。
在白色行动后巴尼亚卢卡空军基地得到新成立的第5中队的增援。克罗地亚独立国空军现在拥有3个空军基地和6个联队和14个中队。1943年期间新飞机陆续抵达,包括30架经过大修从德国飞来的Do 17E轰炸机,它们被分派至第3中队(萨格勒布),以及第13和第15中队(巴尼亚卢卡)。从意大利到来的34架长程Bücker Bü 131年青人和25架Saiman 200轻型双座训练机,它们被分派至所有三个空军基地。
虽然克罗地亚独立国空军在随后的反游击战的进攻中只扮演了简单的角色,包括在1943年中的黑色行动,其主要参与在克罗埃西地亚中部战线的行动。与往常一样,南斯拉夫游击队的抵抗显示出生存性和有效性,并开始进行新的行动以影响在南斯拉夫的战局。
南斯拉夫游击队已清楚地意识到克罗地亚独立国空军的中型轰炸机部队不断空袭所造成的威胁。1943年8月10日由萨拉热窝的拉伊洛瓦茨机场飞来的一个旅进行了一次毁灭性的夜间袭击,三个半小时的袭击,克罗地亚独立国空军有10架轰炸机被击落,另外还有5架德国空军的轰炸机和运输机被摧毁,另有17架飞机受伤。虽然一些机组人员利用飞机上的机枪还击从,南斯拉夫游击队只损失少于20架起机。此后克罗地亚独立国空军司令部抱怨说,德军命令在发生空袭时把飞机分散至各地的机场周边地区,使飞机尤其容易受到这种类型的地面攻击。[19].
在南斯拉夫历史学家确定了7个轴心国行动为有编号的反南斯拉夫游击队攻势:
第一次反南斯拉夫游击队攻势(第一次敌人进攻),是轴心国在1941年秋季对乌日采共和国的攻击,这是一片由南斯拉夫游击队在塞尔维亚西部所建立的一片解放领土。1941年11月,德军攻击和重新占领这片领土,大多数南斯拉夫游击队逃往波斯尼亚。正是在这一攻势,南斯拉夫游击队和保皇党的塞尔维击队之间脆弱的协作关系破裂,公开敌视对方。
第二次反南斯拉夫游击队攻势(第二次敌人进攻),是在1942年1月由轴心国部队对在波斯尼亚东部对南斯拉夫游击队所作的协同攻击。南斯拉夫游击队为避免再次被包围并被迫撤退至萨拉热窝附近的伊格曼山区。
第三次反南斯拉夫游击队攻势(第三次敌人进攻),是在1942年春季对在波斯尼亚东部、蒙的内哥罗、桑扎克和赫塞哥维纳的南斯拉夫游击队之进攻。德军称此次是代号为三重奏行动,但南斯拉夫游击队在行动结束时再次及时逃出。有一些资料来源错误地称这次行动为发生在1942年夏季的科扎拉战役。
第四次反南斯拉夫游击队攻势(第四次敌人进攻),也称为雷特瓦战役或白色行动,该战役之战场跨越波斯尼亚西部及黑塞哥维那北部,最终南斯拉夫游击队撤退至雷特瓦河。该战役发生在1943年1月至4月。
第五次反南斯拉夫游击队攻势(第五次敌人进攻),也被称为苏积斯卡河战役或黑色行动。这次行动是紧接着第四次进攻之后展开,于1943年5月至6月在波斯尼亚东南部及蒙的内哥罗北部包围南斯拉夫游击队。
第六次反南斯拉夫游击队攻势(第六次敌人进攻),是在意大利投降后由德意志国防军和乌斯塔沙进行的一系列行动,企图确保亚得里亚海海岸。该攻势在1943年秋季和冬季至1944年展开。
第七次反南斯拉夫游击队攻势(第七次敌人进攻),是在1944年春季在波斯尼亚西部的最后攻击行动,包括跳马行动(飞跃骑士),未能成功地消灭约瑟普·布罗兹·铁托本人及南斯拉夫游击队的领导属。
[编辑] 同盟国支持的转变
主条目:南斯拉夫与同盟国
在之后的冲突中,南斯拉夫游击队员在道义上取得胜利,他们只获得同盟国有限的物质支持,谁在这之前一直支持由德拉查·米哈伊洛维奇将军领导的塞尔维击队,但在战争期间相信他们双方互相协作收集许多情报。
为收集情报,西方盟国的代表被派来渗入南斯拉夫游击队和塞尔维击队。通过与抵抗组织交流收集情报对补给成功至关重要,对盟军在南斯拉夫的战略有重要影响 。收集情报工作最终导致他们被南斯拉夫游击队蒙蔽和塞尔维击队的失败。在1942年,虽然补给供应是有限的,象征性的支持同时被送往两个抵抗组织。在新的一年里,将出现变化。德军实施施瓦茨行动 (苏积斯卡河战役,第五反南斯拉夫游击队攻势),是一系列攻势的其中之一,目的是消灭抵抗力量,当时英国派遣威廉·迪肯到来,以收集资料。
他的报告中包含两个重要的意见。首先是南斯拉夫游击队是勇敢和积极的德军第1山地师和德军第104轻步兵师作战,遭受重大伤亡和需要增援。第二个意见是,整个德军第1山地师已经从俄罗斯利用过境铁路线通过塞尔维击队控制的领土转移至这里。英国截取(ULTRA)的德国情报信息证实塞尔维击队行为胆怯。即使到今天,许多情况下、事实及动机仍不清楚,情报报告导致盟军加快在南斯拉夫空中支援和转移政策。1943年9月,在丘吉尔的要求下,斯菲茨·麦克林准将空降至铁托在德尔瓦尔附近的总部担任与南斯拉夫游击队连系正式常任连络官员。虽然塞尔维击队偶尔仍然收到补给,但南斯拉夫游击队将得到大部分的援助。[1]
因此,在德黑兰会议后南斯拉夫游击队被同盟国正式承认为合法的民族解放力量,盟军随后更建立了巴尔干空军 (根据斯菲茨·麦克林准将的建议),其目的是提供更多的物资和战术空中支援给铁托元帅的南斯拉夫游击队。
在1944年1月,铁托的部队未能成功攻占巴尼亚卢卡。但是,尽管铁托是被迫撤回,米哈伊洛维奇和他的部队也被西方媒体的注意到缺乏行动。[20]在1944年6月16日,南斯拉夫游击队与国王彼得二世的南斯拉夫在维斯岛签署了铁托-苏比锡协议。这项协议是试图形成一个将包括***人和保皇党人士的新南斯拉夫政府。它要求与南斯拉夫游击队的阿夫诺伊 (Antifa?isti?ko V(ij)e?e Narodnog Oslobo?enja Jugoslavije, AVNOJ)合并。铁托-苏比锡协议还呼吁所有斯洛文尼亚人、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加入南斯拉夫游击队。该游击队被王国政府承认作为南斯拉夫的正规军。米哈伊洛维奇和许多塞尔维击队拒绝接听电话。
在1945年3月30日至4月8日之间,米哈伊洛维奇将军的塞尔维击队最后试图将自己建立为在南斯拉夫对轴心国的一个可信的打击力量。塞尔维击队与乌斯塔沙及克罗地亚国民警卫队的联合部队交战。当时这一仗是攻打在巴尼亚卢卡附近的克罗地亚独立国。该战役以克罗地亚独立国部队获胜而结束。
盟军在巴尔干的攻势
至1944年12月31日在1944年8月,罗马尼亚国王米哈伊一世发动政变,罗马尼亚退出战争,和罗马尼亚军队被置于苏联红军的指挥之下。罗马尼亚部队,攻击德军,参加了布拉格攻势。保加利亚亦退出战争,并在9月10日 ,对德国和其剩余的盟友宣战。轴心国派出较弱的师团入侵保加利亚但很轻易被击退。在马其顿,保加利亚军队被德国军队所包围和被高级军事指挥官背叛,迫使他们边战边退回到旧日的保加利亚边境。3个保加利亚军团(总数约455,000人)在1944年9月下旬得到托狄及南斯拉夫游击队的同意下进入南斯拉夫,并从索非亚移至尼什和斯科普里一线以实施阻止德军撤出希腊的战略任务。塞尔维亚东部及南部和马其顿于两个月内被解放和拥有130,000人强大兵力的保加利亚第1军团继续向匈牙利推进。
同时,在盟军的空中支援和苏联红军的帮助下,南斯拉夫游击队把他们的注意力转移至塞尔维亚救国政府身上,该国是塞尔维亚轴心国的第五纵队。该地区的战斗在1941年乌日采共和国垮台以来相对较少(见第一次反南斯拉夫游击队攻势)。在10月20日,红军和南斯拉夫游击队在一次联合进攻中解放贝尔格莱德。在冬季到来时,南斯拉夫游击队有效地控制了整个南斯拉夫—塞尔维亚东部地区的一半、瓦尔达尔马其顿、蒙的内哥罗—以及大多数的达尔马提亚海岸。德意志国防军和由乌斯塔莎控制的克罗地亚独立国部队在整个1944至1945年的冬季坚守斯雷姆战线。为了提高南斯拉夫游击队的兵力,铁托宣布大赦所有在1944年12月31日前投诚的卖国势力成员。
南斯拉夫游击队的全面进攻
1945年3月20日,南斯拉夫游击队在莫斯塔尔-维谢格拉德-雷特瓦地区发起了总攻的。随着大片的波斯尼亚,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农村地区被南斯拉夫游击队控制,最后的进攻行动包括将这些领土连接在一起和攻占主要城市和公路。在这次总攻中铁托元帅指挥游击队约80万人分为4个军团 :在第1军团由达普·切维奇指挥、第2军团由科贾·波波维奇指挥、第3军团由科斯塔·拿华指挥和第4军团由佩塔.德拉普辛指挥。此外,南斯拉夫游击队还有8个独立军(第2、第3、第4、第5、第6、第7、第9和第10军)。
面对南斯拉夫游击队的是德国将军亚历山大·罗尔的德国E集团军,这个集团军有7个军(第15山地军、第15哥萨克军、第21山地军、第34军、第69军和第68军)。这些部队包括17个被削弱的师团(第1哥萨克师、第2哥萨克师、武装亲卫队第7师、第11空军野战师、第22、第41、第104、第117、第138、第181、第188、第237、第297、第369步兵师、第373克罗地亚人、第392克罗地亚人和武装亲卫队第14乌克兰师)。除了这7个军外,轴心国还有海军和空军残余力量,但不断遭受由英国皇家海军、皇家空军和美国陆军航空队的袭击,和强有力的警察部队,以确保后方。[21]
克罗地亚独立国的军队在1944年11月进行了改组,其部队与乌斯塔沙和克罗地亚国民警卫队的单位合并为18个师,其中包括13个步兵师、2个山地师、2个攻击师和1个克罗地亚后补师,每一个师都装备了机动火炮和其他支援单位,还有几个装甲单位。从1945年年初起,克罗地亚各师团被分配到德军数个军及从1945年3月起防卫南部战线。[22]
克罗地亚独立国空军和克罗地亚空军军团各单位的 ,由东部阵线撤回以提供了某种程度的空中支援(对地、战斗机和运输)直到1945年5月,更有时遇到及击败英国皇家空军、美国陆军航空队和苏联空军的空中攻击。至1945年3月德军仍提供最新式的德国Bf 109G和K型战斗机给它们。[23]
塞尔维亚单位包括塞尔维亚救国政府属下的塞尔维亚国民警卫队和塞尔维亚志愿军残余。甚至有一些斯洛文尼亚国民警卫队(Slovensko domobranstvo, or SD)的单位,仍然完好无缺地驻守在斯洛文尼亚。[24]
到1945年3月底,在向克罗地亚军队司令部知道,尽管战线仍然完好,它们最终将因缺乏而战败。出于这个原因,它们决定撤退至到奥地利,以向从意大利向北推进之英国军队投降。[25]
在总攻击实施的第一天,比哈奇被南斯拉夫游击队解放。第4军团在佩塔.德拉普辛的指挥下,攻破了第15武装亲卫队骑兵军的防线。至4月20日,德拉普辛解放了利卡和克罗地亚沿海地区,其中包括一些岛屿,并到达旧南斯拉夫接壤与意大利的边界。5月1日,在攻占由德国第68军防守、由前意大利控制的里耶卡和伊斯特里亚后,南斯拉夫第四军团在同一天于伊斯特拉半岛同西方盟军会师。
南斯拉夫第2军团在科贾·波波维奇的指挥下,4月5日强行渡过波斯纳河,攻占了多博伊,并到达了乌纳河。5月8日,南斯拉夫第2军团,连同南斯拉夫第1军团的单位,攻占了萨格勒布。在4月6日,南斯拉夫游击队第2、第3和第5军从德国第21军手中收复了萨拉热窝。
4月12日,南斯拉夫第3军团在科斯塔·拿华的指挥下,强行渡过雷特瓦河。第3军团然后通过波德拉维那成扇形展开,到达萨格勒布以北地区,并在德拉沃格勒地区越过旧日奥地利同南斯拉夫之间的边境。第3军团封锁了周围的敌军,其前进的机动支队与第4军团的支队在克恩顿会师。
同是在4月12日,南斯拉夫第1军团在达普·切维奇的指挥下,渗入德国第34军在斯雷姆的防线。4月22日,第1军团粉碎了防御工事和向萨格勒布推进。在联同第2军团攻占萨格勒布后,两个军团向斯洛文尼亚前进。
最后行动
南斯拉夫游击队通过被解放的比托拉5月2日,德国首都,柏林,失陷。在1945年5月7日,德国无条件投降及欧洲战争正式结束。意大利已经于1943年退出战争,保加利亚在1944年停战,而匈牙利在1945年早些时候投降。尽管德国投降,但仍有零星的战斗在南斯拉夫发生。5月7日,萨格勒布被解放,5月9日,马里博尔和卢布尔雅那被南斯拉夫游击队攻占,一般[ [亚历山大L?hr ] ] ,德国E集团军总司令亚历山大·罗尔将军于1945年5月9日即星期三在斯洛文尼亚华伦积附近的Topol?ica被迫签订其指挥下的部队的全体投降书。只有在克罗地亚和其他反南斯拉夫游击队的势力依然存在。
从5月10日到5月15日,南斯拉夫游击队在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其它地区继续面对来自克罗地亚人和其他反南斯拉夫游击队的部队抵抗。在波加那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欧洲的最后一场战役,于5月14日在斯洛文尼亚Prevalje附近的波加那展开,及在1945年5月15日结束。这是最后的高潮和一系列南斯拉夫游击队和大量(超过30,000人)德军 (德意志国防军)、克罗地亚乌斯塔沙、克罗地亚国民警卫队 (哈瓦斯科本土防卫军)、斯洛文尼亚国民警卫队 (本土防卫军),和其他反南斯拉夫游击队部队企图撤退到奥地利。
总结
在1945年5月15日,克罗地亚国民警卫队、乌斯塔沙、武装亲卫队第15哥萨克骑兵军和塞尔维亚国民警卫队之残余和塞尔维亚志愿者军 ,向英国军队投降。克罗地亚人试图根据日内瓦公约内的条款跟英国谈判投降,但是没有被理会。克罗地亚独立国在1943年1月20日已加入该公约,并被确认这是“好战者”,也就是说,作为在战场拥有武装部队的一个民族国家。所有签署该公约的国家,其中包括大不列颠和美国,均被告知这一确认。[25] 5月5日,在帕尔马 (伊斯特里亚西北50公里的里雅斯特),2,400和2,800名塞尔维亚志愿军士兵向英军投降。5月12日,另外2500名塞尔维亚志愿军士兵在雷特瓦河的Unterbergen向英军投降。
大约在6月1日,向英军投降的大多数塞尔维亚国民警卫队、塞尔维亚志愿军、克罗地亚国民警卫队,乌斯塔沙民兵和武装亲卫队第15哥萨克骑兵军士兵,被英军移交给南斯拉夫联合政府,这行动代号为驳船行动。南斯拉夫游击队以残酷手段对待战俘,被称为布雷堡屠杀。6月8日,美国、英国及南斯拉夫同意控制的里雅斯特。
1945年3月8日,南斯拉夫联盟政府在贝尔格莱德成立与铁托出任首相和伊万·舒巴希奇作为外交部长。国王彼得二世同意在结束统治流亡之前等待全民公决结果。在7月18日清晨,米哈伊洛维奇,连同9名塞尔维击队其他人员,在Lisi?iji Potok被处决。这基本上结束了二次大战属于***的南斯拉夫游击队和保皇派的塞尔维击队之间的内战。
切特尼克的历史沿革
决定人类命运与前途的大搏斗
1939—1945年,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国家发动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军民死亡5120余万人,最后以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和历史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时代所固有的各种基本矛盾一个也未解决,而又增加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随着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和军事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军事实力发展较快的德、意、日三国要求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使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起来。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又使这一矛盾进一步加剧。
为摆脱危机而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德、意、日三国,相继发动了局部侵略战争,最后终于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首先揭开这次战争序幕的是日本帝国主义。1931年9月18日,盘踞在中国沈阳地区的日本关东军向当地中国驻军发起进攻。1933年1月,日军开始向华北进犯。1937年7月7日,日军又向驻守北平西南郊芦沟桥的中国军队发起进攻,中国人民从此全面开展了历时8年的抗日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开始是德军入侵波兰以至西欧各国。战争分五个阶段。
战争第一阶段(1939年9月1日至1941年6月21日),1939年9月1日,法西斯德国进犯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此全面爆发。9月3日,英、法对德国宣战,不列颠帝国的自治领和殖民地加入了英、法同盟(9月3日,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加入;9月6日,南非联邦加入;9月10日,加拿大等加入)。由于波兰几乎没有战争准备,双方实力又极为悬殊,波兰很快就被德军占领,国家灭亡。9月17日,苏联军队开进了波兰,占领了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等地区。9月28日,德苏签订了“定界”条约,确定了双方各自在波兰的占领地区。
从战争爆发到1940年5月前,英法推行战前外交方针,企图将德国侵略祸水引向苏联。而法西斯德国则利用战略间歇,积极准备进攻西欧各国。
1940年4月9日,法西斯德军兵团未经宣战即侵入丹麦并占领该国领土。同时,开始入侵挪威。在以吉斯林为首的亲法西斯分子(所谓“第五纵队”)的协助下,法西斯德军在挪威的战斗行动经两个月便以占领全境而告结束。
法西斯德国军政头目早在结束挪威战役之前,就已着手实施“**计划”,这计划规定经卢森堡、比利时、荷兰对法国实施闪电突击。进攻于1940年5月10日拂晓开始,首先对机场进行了密集的空中突击,并实施了空降。法西斯德军的主要突击经阿登山从北面迂回“马奇诺防线”,横贯法国北部,抱定防御战略的法军统帅部将重兵配置在“马奇诺防线”,而未在纵深建立战略预备队。法西斯德军坦克兵团在突破色当地区的防御之后,于5月20日进抵英吉利海峡。5月14日,荷兰武装力量投降。比军、英国远征军和一部法军,在弗兰德平原被分割。5月28日,比军投降。英军和一部法军被封锁于敦刻尔克地区,在丢弃全部重型军事技术装备后,撤至英国。6月初,法西斯德军突破了法军在索姆河、埃纳河仓促建立的防线。6月10日,法国政府放弃巴黎。1940年6月22日,军事行动以签署法国投降书即所谓《贡比涅停战协定(1940年)》而告结束。
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加入反对英、法的战争。8月,意军侵占英属索马里和肯尼亚、苏丹各一部,9月中,又从利比亚侵入埃及,企图进逼苏伊士。希腊军队打破了意军由阿尔巴尼亚向希腊发展进攻的企图。1941年1—5月,不列颠帝国军队将意军逐出英属索马里、肯尼亚、苏丹、埃塞俄比亚、意属索马里、厄立特里亚,意大利舰队在地中海遭受很大损失。1941年初,德军组成一个“非洲军”,由隆美尔将军指挥开到北非。德、意联军于3月31日转入进攻,4月下半月进抵利比亚、埃及边界。
在欧战同时,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也进一步扩大了。日军向中国内地进攻,开始占领华南地区,侵占了法属印度北部。
1940年7月16日,发出了关于入侵英国的训令(“海狮”战役)。1940年8月,德国航空兵开始对英国城市进行密集突击。
德在侵英的同时,注意力已转向东方。与进犯苏联的计划密切相关的是德、意、日侵略同盟的加强。法西斯德国在准备侵苏战争过程中,先后入侵巴尔干半岛、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和希腊,夺占了克里特岛。
法西斯德国在战争第一阶段的军事胜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对手未能联合自己的力量,建立统一的军事领导体系。到战争第一阶段末,几乎全部西欧和中欧国家都已被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占领或沦为附庸,其经济和资源被用于准备侵苏战争。
战争第二阶段(1941年6月22日至1942年11月18日),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国背信弃义地进犯苏联。22日、24日,丘吉尔、罗斯福分别代表英国和美国政府发表声明和通过缔结协定,支持苏联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斗争。
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主战场的苏德战场,从军事行动一开始就异常激烈。头几个月里德军侵占了大片俄国领土。苏军在莫斯科附近的反攻和1941—1942年间的冬季总攻的结果,使法西斯的“闪击战”计划遭到了彻底破产。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然袭击美国在太平洋的军事基地珍珠港,挑起了对美战争。
12月8日,美、英等一系列国家对日宣战;12月11日,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对美宣战。
法西斯德军统帅部经过广泛的准备,于1942年7月中,开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的会战之一斯大林格勒会战(1942—1943年)。在太平洋,日本夺取了制海权,占领了香港、缅甸、马来西亚连同新加坡要塞、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各重要岛屿及其他地区。重创英、美、荷联合舰队,日本在太平洋战区的地位得到了加强,使美、英失去了太平洋西部所有海、空军事基地。从1942年上半年起,美国在太平洋的力量开始增加,日本舰队在珊瑚海海战(5月7—8日)和中途岛海战(6月)中受到了相当大的损失,于1942年底在太平洋转入防御。日本帝国主义者被迫放弃了对苏作战的打算。
战争第三阶段(1942年11月19日至1943年12月31日),1942年11月19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附近开始反攻,合围和粉碎了敌军33万人的集团。苏军夺取主动权后,于1942年冬、1943年春在北高加索、顿巴斯、列宁格勒附近和战场其他地区对敌实施了毁灭性突击,将敌人打退500—1300公里,解放了战前居住过4000余万人口的大片国土。敌军218个师被击溃,约5000门火炮、7000辆坦克、1.4万余架飞机被击毁,法西斯德国已无力补充这些惨重损失。这些胜利,从根本上破坏了德国的军事实力,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所有战场的军事政治形势。从1941年6月至1943年12月,对德宣战的国家由15个增加到36个。
从1942年秋开始,英、美的战斗行动积极了一些。盟国较大兵力的战略航空兵被调整来轰炸德国的城市、工业目标和军事目标。在大西洋交通线上与德国潜艇斗争的效率也有提高。盟军统帅部在艾森豪威尔将军统一指挥下,在北非的军事行动表现了相当大的积极性。1943年7月10日,美英军(13个师)在西西里岛登陆,并攻占该岛,9月初又派登陆兵在亚平宁半岛登陆,均未遭意军重大抵抗。英美军在意大利的进攻,适逢墨索里尼制度由于以意共为首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反法西斯斗争而陷于严重危机。7月25日,墨索里尼政府被推翻。巴多格里奥元帅成为新政府首脑,于9月3日与美、英签订了停战协定。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
战争第四阶段(1944年1月1日至1945年5月9日),美英武装力量在太平洋和亚洲的较大范围内展开了进攻。1944年夏秋苏军进行了数个较大的进攻战役。芬兰政府于1944年9月19日与苏联签订停战协定,退出法西斯集团,并于1945年3月4日对德宣战。由于进行了白俄罗斯战役(1944年),白俄罗斯全境、立陶宛大部获得解放。苏军以及波兰第一集团军部队7月下旬解放波兰。1944年中,摩尔达维亚全境、罗马尼亚大部获得解放。苏军进入保加利亚加速了该国正在酝酿的人民起义,9月9日,起义爆发,推翻了君主法西斯制度,成立了祖国阵线政府,也对德宣战。8月29日,斯洛伐克武装起义爆发。与此同时,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部队在苏军参加下,解放了贝尔格莱德。1944年10月,法西斯德军在巴拉顿湖地区的反攻被击退后,布达佩斯获得了解放。苏军援助了挪威人民,从法西斯德国侵略者手中解放了挪威东北地区。
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于1945年1月12—14日在维斯瓦河及东普鲁士发起进攻,粉碎了维斯瓦河、奥得河之间的法西斯德军集团,解放了波兰大部领土。强攻夺取了柯尼斯堡,消灭了敌军泽姆兰德集团。4月上半月,德军在东波美拉尼亚和西里西亚的重兵集团相继被歼,但泽至奥得河之间的波罗的海沿岸获得解放。为了协调反法西斯德国的行动和解决战后欧洲安排问题,2月4—11日在雅尔塔举行了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4月初,盟军在鲁尔合围法西斯德军约20个师。西线德军实际上停止了抵抗。4月下半月至5月初,盟军进抵易北河,占领了埃尔富特、纽伦堡,进入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西部。英军进抵什未林、吕贝克、汉堡。5月2日,驻意大利的德军C集团军群投降。4月16日,苏军3个方面军发动了规模巨大而极其紧张的柏林战役,德军柏林集团在这一战役中遭到围歼。
柏林被攻克后,西线出现了成批的投降。自杀(4月30日)后拼凑的邓尼茨政府,在不停止对苏作战的情况下与美、英缔结局部投降协定。5月8日午夜,凯特尔元帅为首的德军最高统帅部代表,在苏军占领的柏林近郊卡尔斯霍斯特签署了法西斯德国武装力量无条件投降书。苏联元帅朱可夫受苏联政府委托,同美、英、法代表一起接受了无条件投降。
战争第五阶段(1945年5月9日至9月2日),1944、1945年间,盟国武装力量在太平洋战区进行了粉碎日本舰队和解放日占岛屿的海上战役和登陆战役。1945年5月,在发动战争的侵略国家同盟中,只剩下日本还在继续作战。8月9日,苏联武装力量开始对集结于满洲的日本关东军采取军事行动。8月10日,蒙古人民共和国参加对日作战。关东军在短时间内即被完全击溃。中国东北、朝鲜北部、南萨哈林岛(南库页岛)和千岛群岛均获得解放。中国***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各战场对日作战中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胜利。美国于8月6日和9日对广岛、长崎投下了两颗,加速了日本侵略战争的失败。1945年9月2日,举行了日本投降书的签字仪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的命运产生了巨大影响,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点。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德、日、意法西斯国家集团发动的,它们的目的,不仅在于争夺殖民地,而且在于确立自己的世界霸权,奴役世界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拯救了各国免于法西斯的奴役,挽救了世界文明的毁灭。这是不幸中的幸事。
国际法西斯力量的溃败,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分布,决定了世界的整个战后发展。许多民族和国家赢得了独立和解放,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越南民主共和国、中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等国人民,在***和工人党领导下,推翻了资产阶级和地主的统治,完成了本国生活中深刻的社会政治变革和经济变革,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的建立,成了伟大十月革命胜利后最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武装斗争,具有军事行动规模巨大、军事生产空前发展、人员物资损失惨重的特点。全面战争持续了2194天(6年);军事行动遍及欧、亚、非洲陆地和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广阔水域;
被征入伍者达1.1亿人。在战争年代,仅反同盟各国就生产飞机58.8万架,坦克23.6万辆,火炮147.6万门;
德国生产飞机约10.9万架,坦克4.6万辆,火炮和迫击炮43.5万余门以及其他武器。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上破坏性最大的一次战争。仅在欧洲,战争破坏造成的物资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即达2600亿美元(按1938年价值);各交战国的直接军费支出占其国民总收入的60—70%。军队死亡1690余万人,居民死亡3430余万人,合计死亡5120余万人,仅苏联就达2000余万人。这对人类物质文明是一次巨大摧残。
第二次世界大战首次使用了雷达和其他无线电电子器材、火箭炮、第一批喷气式飞机、飞航式导弹和弹道火箭,在战争的最后阶段使用了核武器和雷达等。空军、国土防空军、潜水舰队、空降兵兵团、工程兵和技术兵的作用增大了。这些对战后各国的军事思想、战争思想和军队建设都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决定人类命运与前途的大搏斗
1939—1945年,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国家发动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规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军民死亡5120余万人,最后以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彻底失败而告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有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和历史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时代所固有的各种基本矛盾一个也未解决,而又增加了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矛盾,战胜国与战败国的矛盾以及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矛盾。随着帝国主义国家间经济、政治和军事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军事实力发展较快的德、意、日三国要求重新划分世界势力范围,使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起来。
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又使这一矛盾进一步加剧。
为摆脱危机而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德、意、日三国,相继发动了局部侵略战争,最后终于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首先揭开这次战争序幕的是日本帝国主义。1931年9月18日,盘踞在中国沈阳地区的日本关东军向当地中国驻军发起进攻。1933年1月,日军开始向华北进犯。1937年7月7日,日军又向驻守北平西南郊芦沟桥的中国军队发起进攻,中国人民从此全面开展了历时8年的抗日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开始是德军入侵波兰以至西欧各国。战争分五个阶段。
战争第一阶段(1939年9月1日至1941年6月21日),1939年9月1日,法西斯德国进犯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从此全面爆发。9月3日,英、法对德国宣战,不列颠帝国的自治领和殖民地加入了英、法同盟(9月3日,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加入;9月6日,南非联邦加入;9月10日,加拿大等加入)。由于波兰几乎没有战争准备,双方实力又极为悬殊,波兰很快就被德军占领,国家灭亡。9月17日,苏联军队开进了波兰,占领了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等地区。9月28日,德苏签订了“定界”条约,确定了双方各自在波兰的占领地区。
从战争爆发到1940年5月前,英法推行战前外交方针,企图将德国侵略祸水引向苏联。而法西斯德国则利用战略间歇,积极准备进攻西欧各国。
1940年4月9日,法西斯德军兵团未经宣战即侵入丹麦并占领该国领土。同时,开始入侵挪威。在以吉斯林为首的亲法西斯分子(所谓“第五纵队”)的协助下,法西斯德军在挪威的战斗行动经两个月便以占领全境而告结束。
法西斯德国军政头目早在结束挪威战役之前,就已着手实施“**计划”,这计划规定经卢森堡、比利时、荷兰对法国实施闪电突击。进攻于1940年5月10日拂晓开始,首先对机场进行了密集的空中突击,并实施了空降。法西斯德军的主要突击经阿登山从北面迂回“马奇诺防线”,横贯法国北部,抱定防御战略的法军统帅部将重兵配置在“马奇诺防线”,而未在纵深建立战略预备队。法西斯德军坦克兵团在突破色当地区的防御之后,于5月20日进抵英吉利海峡。5月14日,荷兰武装力量投降。比军、英国远征军和一部法军,在弗兰德平原被分割。5月28日,比军投降。英军和一部法军被封锁于敦刻尔克地区,在丢弃全部重型军事技术装备后,撤至英国。6月初,法西斯德军突破了法军在索姆河、埃纳河仓促建立的防线。6月10日,法国政府放弃巴黎。1940年6月22日,军事行动以签署法国投降书即所谓《贡比涅停战协定(1940年)》而告结束。
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加入反对英、法的战争。8月,意军侵占英属索马里和肯尼亚、苏丹各一部,9月中,又从利比亚侵入埃及,企图进逼苏伊士。希腊军队打破了意军由阿尔巴尼亚向希腊发展进攻的企图。1941年1—5月,不列颠帝国军队将意军逐出英属索马里、肯尼亚、苏丹、埃塞俄比亚、意属索马里、厄立特里亚,意大利舰队在地中海遭受很大损失。1941年初,德军组成一个“非洲军”,由隆美尔将军指挥开到北非。德、意联军于3月31日转入进攻,4月下半月进抵利比亚、埃及边界。
在欧战同时,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也进一步扩大了。日军向中国内地进攻,开始占领华南地区,侵占了法属印度北部。
1940年7月16日,发出了关于入侵英国的训令(“海狮”战役)。1940年8月,德国航空兵开始对英国城市进行密集突击。
德在侵英的同时,注意力已转向东方。与进犯苏联的计划密切相关的是德、意、日侵略同盟的加强。法西斯德国在准备侵苏战争过程中,先后入侵巴尔干半岛、保加利亚、南斯拉夫和希腊,夺占了克里特岛。
法西斯德国在战争第一阶段的军事胜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的对手未能联合自己的力量,建立统一的军事领导体系。到战争第一阶段末,几乎全部西欧和中欧国家都已被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占领或沦为附庸,其经济和资源被用于准备侵苏战争。
战争第二阶段(1941年6月22日至1942年11月18日),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国背信弃义地进犯苏联。22日、24日,丘吉尔、罗斯福分别代表英国和美国政府发表声明和通过缔结协定,支持苏联反对法西斯侵略的斗争。
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主战场的苏德战场,从军事行动一开始就异常激烈。头几个月里德军侵占了大片俄国领土。苏军在莫斯科附近的反攻和1941—1942年间的冬季总攻的结果,使法西斯的“闪击战”计划遭到了彻底破产。
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然袭击美国在太平洋的军事基地珍珠港,挑起了对美战争。
12月8日,美、英等一系列国家对日宣战;12月11日,法西斯德国和意大利对美宣战。
法西斯德军统帅部经过广泛的准备,于1942年7月中,开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的会战之一斯大林格勒会战(1942—1943年)。在太平洋,日本夺取了制海权,占领了香港、缅甸、马来西亚连同新加坡要塞、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各重要岛屿及其他地区。重创英、美、荷联合舰队,日本在太平洋战区的地位得到了加强,使美、英失去了太平洋西部所有海、空军事基地。从1942年上半年起,美国在太平洋的力量开始增加,日本舰队在珊瑚海海战(5月7—8日)和中途岛海战(6月)中受到了相当大的损失,于1942年底在太平洋转入防御。日本帝国主义者被迫放弃了对苏作战的打算。
战争第三阶段(1942年11月19日至1943年12月31日),1942年11月19日,苏军在斯大林格勒附近开始反攻,合围和粉碎了敌军33万人的集团。苏军夺取主动权后,于1942年冬、1943年春在北高加索、顿巴斯、列宁格勒附近和战场其他地区对敌实施了毁灭性突击,将敌人打退500—1300公里,解放了战前居住过4000余万人口的大片国土。敌军218个师被击溃,约5000门火炮、7000辆坦克、1.4万余架飞机被击毁,法西斯德国已无力补充这些惨重损失。这些胜利,从根本上破坏了德国的军事实力,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所有战场的军事政治形势。从1941年6月至1943年12月,对德宣战的国家由15个增加到36个。
从1942年秋开始,英、美的战斗行动积极了一些。盟国较大兵力的战略航空兵被调整来轰炸德国的城市、工业目标和军事目标。在大西洋交通线上与德国潜艇斗争的效率也有提高。盟军统帅部在艾森豪威尔将军统一指挥下,在北非的军事行动表现了相当大的积极性。1943年7月10日,美英军(13个师)在西西里岛登陆,并攻占该岛,9月初又派登陆兵在亚平宁半岛登陆,均未遭意军重大抵抗。英美军在意大利的进攻,适逢墨索里尼制度由于以意共为首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反法西斯斗争而陷于严重危机。7月25日,墨索里尼政府被推翻。巴多格里奥元帅成为新政府首脑,于9月3日与美、英签订了停战协定。法西斯集团开始瓦解。
战争第四阶段(1944年1月1日至1945年5月9日),美英武装力量在太平洋和亚洲的较大范围内展开了进攻。1944年夏秋苏军进行了数个较大的进攻战役。芬兰政府于1944年9月19日与苏联签订停战协定,退出法西斯集团,并于1945年3月4日对德宣战。由于进行了白俄罗斯战役(1944年),白俄罗斯全境、立陶宛大部获得解放。苏军以及波兰第一集团军部队7月下旬解放波兰。1944年中,摩尔达维亚全境、罗马尼亚大部获得解放。苏军进入保加利亚加速了该国正在酝酿的人民起义,9月9日,起义爆发,推翻了君主法西斯制度,成立了祖国阵线政府,也对德宣战。8月29日,斯洛伐克武装起义爆发。与此同时,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部队在苏军参加下,解放了贝尔格莱德。1944年10月,法西斯德军在巴拉顿湖地区的反攻被击退后,布达佩斯获得了解放。苏军援助了挪威人民,从法西斯德国侵略者手中解放了挪威东北地区。
苏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于1945年1月12—14日在维斯瓦河及东普鲁士发起进攻,粉碎了维斯瓦河、奥得河之间的法西斯德军集团,解放了波兰大部领土。强攻夺取了柯尼斯堡,消灭了敌军泽姆兰德集团。4月上半月,德军在东波美拉尼亚和西里西亚的重兵集团相继被歼,但泽至奥得河之间的波罗的海沿岸获得解放。为了协调反法西斯德国的行动和解决战后欧洲安排问题,2月4—11日在雅尔塔举行了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4月初,盟军在鲁尔合围法西斯德军约20个师。西线德军实际上停止了抵抗。4月下半月至5月初,盟军进抵易北河,占领了埃尔富特、纽伦堡,进入捷克斯洛伐克和奥地利西部。英军进抵什未林、吕贝克、汉堡。5月2日,驻意大利的德军C集团军群投降。4月16日,苏军3个方面军发动了规模巨大而极其紧张的柏林战役,德军柏林集团在这一战役中遭到围歼。
柏林被攻克后,西线出现了成批的投降。自杀(4月30日)后拼凑的邓尼茨政府,在不停止对苏作战的情况下与美、英缔结局部投降协定。5月8日午夜,凯特尔元帅为首的德军最高统帅部代表,在苏军占领的柏林近郊卡尔斯霍斯特签署了法西斯德国武装力量无条件投降书。苏联元帅朱可夫受苏联政府委托,同美、英、法代表一起接受了无条件投降。
战争第五阶段(1945年5月9日至9月2日),1944、1945年间,盟国武装力量在太平洋战区进行了粉碎日本舰队和解放日占岛屿的海上战役和登陆战役。1945年5月,在发动战争的侵略国家同盟中,只剩下日本还在继续作战。8月9日,苏联武装力量开始对集结于满洲的日本关东军采取军事行动。8月10日,蒙古人民共和国参加对日作战。关东军在短时间内即被完全击溃。中国东北、朝鲜北部、南萨哈林岛(南库页岛)和千岛群岛均获得解放。中国***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各战场对日作战中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胜利。美国于8月6日和9日对广岛、长崎投下了两颗,加速了日本侵略战争的失败。1945年9月2日,举行了日本投降书的签字仪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的命运产生了巨大影响,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点。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德、日、意法西斯国家集团发动的,它们的目的,不仅在于争夺殖民地,而且在于确立自己的世界霸权,奴役世界各国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拯救了各国免于法西斯的奴役,挽救了世界文明的毁灭。这是不幸中的幸事。
国际法西斯力量的溃败,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分布,决定了世界的整个战后发展。许多民族和国家赢得了独立和解放,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越南民主共和国、中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等国人民,在***和工人党领导下,推翻了资产阶级和地主的统治,完成了本国生活中深刻的社会政治变革和经济变革,走上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的建立,成了伟大十月革命胜利后最大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事件。
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武装斗争,具有军事行动规模巨大、军事生产空前发展、人员物资损失惨重的特点。全面战争持续了2194天(6年);军事行动遍及欧、亚、非洲陆地和大西洋、北冰洋、太平洋、印度洋广阔水域;
被征入伍者达1.1亿人。在战争年代,仅反同盟各国就生产飞机58.8万架,坦克23.6万辆,火炮147.6万门;
德国生产飞机约10.9万架,坦克4.6万辆,火炮和迫击炮43.5万余门以及其他武器。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上破坏性最大的一次战争。仅在欧洲,战争破坏造成的物资损失(据不完全统计)即达2600亿美元(按1938年价值);各交战国的直接军费支出占其国民总收入的60—70%。军队死亡1690余万人,居民死亡3430余万人,合计死亡5120余万人,仅苏联就达2000余万人。这对人类物质文明是一次巨大摧残。
第二次世界大战首次使用了雷达和其他无线电电子器材、火箭炮、第一批喷气式飞机、飞航式导弹和弹道火箭,在战争的最后阶段使用了核武器和雷达等。空军、国土防空军、潜水舰队、空降兵兵团、工程兵和技术兵的作用增大了。这些对战后各国的军事思想、战争思想和军队建设都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 详细
1941年4月南斯拉夫皇家军队投降后,原南斯拉夫王国政府外交官德拉查·米哈伊洛维奇上校在伦敦加入南斯拉夫。5月8日他授命返回塞尔维亚西部的拉夫纳山区组建切特尼克反法西斯游击队。6月14日切特尼克成立,它由遍布南斯拉夫的塞尔维亚士兵组成。切特尼克的目标是把南斯拉夫从德国纳粹、意大利法西斯和克罗地亚乌斯塔沙的手中解放出来。米哈伊洛维奇指示他的部队整装待命,等待最后的反攻。他拒绝那些在他看来是没有战略价值的正面军事抵抗行动。他之所以会这么认为是因为他本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是一名军官。
1941年8月初,英国特别行动处(SOE)派遣了一支小分队支援切特尼克。
随着1941年切特尼克游击行动在塞尔维亚的蓬勃发展,纳粹德军对平民展开了疯狂的报复。德国人对游击行动使用了残忍的惩罚措施:每杀死一个德国国防军士兵就要100个塞尔维亚平民偿命,每打伤一个德军则要50个平民偿命。到战争结束时,塞尔维亚损失了四分之一的人口。
1941年后期,德军对拉夫纳山区和乌日策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米哈伊洛维奇试图投降,但被拒绝了。这样,大量切特尼克部队不得不撤退到东波斯尼亚和Sandzak(塞尔维亚西南部、黑山北部和东南部地区)。他们与那里的乌斯塔沙发生冲突。由于乌斯塔沙在塞尔维亚村庄的暴行,切特尼克对波斯尼亚穆斯林和克罗地亚人展开了报复。这一地区在Visegrad,Zvornik,Foca,Cajnice和Pljevlja的周围。1942年铁托游击队大批到来之前,这里就一直被恐怖的种族清洗笼罩着。一份报告说大约有2000名穆斯林在Foca被,大批穆斯林妇女被,另一份报告说这一时期大约有1200名士兵和8000名平民在波斯尼亚东部边境和Sandzak被杀。
切特尼克的敌人主要有两类:反塞尔维亚的德国和克罗地亚极端民族主义部队,与在意识形态上对立的斯拉夫穆斯林(如波斯尼亚人,由于他们的宗教)和***人(由于他们的反君主制色彩)部队。一个切特尼克理论家斯蒂芬·莫列维奇写了一本叫《纯塞尔维亚人》的小册子。书中提出了一个建立“大塞尔维亚”的计划:把塞尔维亚的土地扩张到每一个有塞尔维亚人居住的地方,然后清洗所有的异族!
1942年1月11日,米哈伊洛维奇被任命为的战争部长,同年6月17日被提升为将军和代理最高总司令。有传闻说当年的《时代》把米哈伊洛维奇评为年度人物。这是不正确的。事实上,当年的年度人物是约瑟夫·斯大林。不过,《时代》的确对米哈伊洛维奇的切特尼克的成功大肆夸耀了一番。
由于意大利法西斯军队在他们的南部控制区暗中反对乌斯塔沙政权,切特尼克便在1942年与法西斯意大利合作共同对付乌斯塔沙。与意大利合作的那部分切特尼克由Momcilo Dujic公爵负责领导。盟军反对这种合作,但依然向切特尼克提供支持。 1943年,德军一度围剿北部山区的切特尼克,并悬赏100金币缉拿米哈伊洛维奇,无论死活。但很快,切特尼克便向德军妥协,两支部队开始同流合污。切特尼克同时也决定支持塞尔维亚的内蒂奇傀儡政府。这个政府曾经在卡车上设置可移动毒气室用来消灭犹太人,并宣称贝尔格莱德是欧洲第一个“无犹太人城市”。最后,切特尼克开始把主要精力放在攻击铁托游击队上。他们甚至在波斯尼亚与德国人合作,共同对付游击队。
所有的这一切使盟军对切特尼克的幻想破灭了。他们不再计划反攻巴尔干,并且召回了援助切特尼克的英国特别行动处战士。取而代之的,是他们对铁托游击队的支持。铁托游击队早已成为最主要的南斯拉夫反法西斯力量。1943年德黑兰会议和1945年雅尔塔会议上,斯大林和丘吉尔决定平分他们在南斯拉夫的利益。
不过,切特尼克被认为在1944年到1945年间,拯救过500名迫降在南斯拉夫的美国飞行员。 到战争结束时,切特尼克依然拥有数量可观的部队。一些切特尼克成员向北部的英美盟军投降;米哈伊洛维奇和他的追随者试图打回拉夫纳山区,但在1946年3月13日被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军抓获。经过6月10日至7月15日人民法院的审判,米哈伊洛维奇以叛国罪在7月17日被处死,他的尸体被埋葬在贝尔格莱德附近的一座无名墓穴中。他的检举人是塞尔维亚人、日后的南斯拉夫人民政府外交部长Milos Minic。米哈伊洛维奇的死成为了法国与南斯拉夫关系的转折点,戴高乐将军拒绝访问南斯拉夫,拒绝会见处死米哈伊洛维奇的刽子手——铁托元帅。
求二战德军第4装甲师的资料
战争的起源
纳粹德国的崛起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同盟国集团被协约国集团击败。1918年11月,战争结束后,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二世退位,1919年6月28日,德国签署《凡尔赛条约》。1919年7月31日,国民议会在德国南部小城魏玛通过了魏玛宪法,宣告魏玛共和国成立。由于法国曾在1870年的普法战争中受到普鲁士的重创,一战结束后,法国希望能够对德国在经济上进行报复,并最终削弱这个强大的邻国。《凡尔赛条约》对德国实行条件极为严厉的经济与军事制裁,德意志帝国失去了13%的国土和12%的人口,德国被解除武装,德国的国防军被控制在10万人以下,不准拥有空军。德国虽然在一战中最后战败,但德意志帝国的元气并未受到过多的伤害,工业体系依然保存完整,而且德国本土并未受到战火的波及,《凡尔赛条约》过多的只考虑战胜国的利益分配,条约的空前苛刻性和掠夺本质,加上德国国内普遍不承认军事上战败。使得德国国民对《凡尔赛条约》有极强的抵触和反感情绪,引发了德国普通民众强烈的民族复仇主义情绪。在经历了短暂的平稳期后,外不能排除外侮,内不能解决内患的魏玛共和国在192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遭到重创,这个脆弱的共和国面临著严重的经济问题,濒临破产的边缘,德国人民生活非常艰难,这为德国极端右翼势力的兴起提供了良机。由阿道夫·所领导的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简称纳粹党[Nazi])就是其中之一,他宣称德国的困境之根源来自于战后强加给德国的严厉条款、懦弱的魏玛共和国以及被指称握有国家经济命脉的犹太人。他的理论受到越来越多德国人的支持,到1933年时纳粹党已经从一个微不足道的小党一跃成为国会内第一大党。1933年1月30日,总统兴登堡元帅正式任命为共和国总理。与此同时,政府通过行使宪法赋予总统在紧急情况下的特殊权力来执行公务,这些权力令可越过联邦议会进行实际独裁统治。此时,魏玛共和国走到了其政治生命的终点,取而代之的是德意志第三帝国。为了摆脱英法等国对德意志帝国的束缚,在上台之初就因扩军备战计划受到限制而于1933年10月宣布退出英法控制的国际联盟。1934年8月2日兴登堡去世后,又依据宪法继任了总统,成为了第三帝国唯一的真正拥有实权的领袖,在德语中称为“元首”。
并不是只会叫嚣喊空话的政客,他上台后迅速重建了德国的秩序,加上他具备远见,让社会底层的劳动阶级也能享有过去所没有的福利,因而德国人对的支持率大幅提升。英法等列强见到已经无法借由凡尔赛合约压榨德意志帝国,立刻转变态度与德国合作。此时的德意志帝国内部已经政局稳定,纳粹党人稳固了自己的政权后,开始将重心放到外交方面,并采取了多个冒险的行动。
意大利的法西斯势力登场
一战后,意大利中央政府无法控制地方,全国面临无政府状态,***人与社会党人控制着工会,很多人担心布尔什维克式的共产革命将席卷意大利。
在几个自由政府无法解决这些威胁后,国王维克多·爱麦虞埃三世在1922年10月30日邀请右翼政客墨索里尼以及他所领导的法西斯党组成政府。法西斯党人上台后依然保留自己的非正规武装,用以打击无政府主义者、***人和社会主义者。在几年时间内,墨索里尼就巩固了自己的独裁地位,意大利也沦为一个警察国家。
1929年世界性的经济萧条严重冲击了意大利,墨索里尼断定殖民地扩张是减轻国内经济压力所必需的,进而走向了扩张的道路。1935年1月7日,墨索里尼与法国外长皮埃尔·赖伐尔签署了意法条约。10月3日,意大利军团入侵独立的阿比西尼亚(今埃塞俄比亚),在经过一场长达7个月的战役之后,阿比西尼亚被征服。1936年,意大利加入日德《产国际协定》,由此,德意日三国轴心初步形成。同年,意大利和德国一同支持西班牙佛朗哥政权发动叛乱,西班牙内战爆发,1939年西班牙共和政府被颠覆。在眼见德国把欧洲局势推向战争边缘的时候,墨索里尼趁火打劫,于1939年4月7日,占领阿尔巴尼亚。
在遭到国际联盟谴责侵略阿比西尼亚后,1937年意大利也退出了国际联盟。意大利与同样退出国联的纳粹德意志帝国在1939年5月缔结了《钢铁条约》,从而加强了罗马-柏林轴心。1940年9月27日,德意志帝国和意大利又接受了日本加入轴心国,签署《三国公约》,罗马-柏林-东京轴心就此正式形成。
德国所有部下和盟军名字
党卫军第四“警察”装甲掷弹兵师“警察”师盔徽
[编辑本段]党卫军第四“警察”装甲掷弹兵师
4.SS-Polizei-Panzergrenadier-Division
第四“警察”装甲掷弹兵师,正如其名字所显示的,起初是由希姆莱的武装警察人员所组成。1939年9月18日由下令组建。15803名武装警察成为了该师的首批成员,并在武装警察中将(SS二级上将)卡尔,冯,费弗-威尔登布鲁赫的带领下进行训练,在这个时期没有人把这个师当作精锐部队,配发给他们的武器也没有达到武装SS师的标准。该师的人员也不像其他SS师成员一样要达到严格的人种个体格标准。在训练结束以后,全师被运到了西线。
入侵法国时,警察师作为后备军留在了罗伊特林根和突宾根。与此同时,LAH正集中在荷兰边境,等待先头部队和空降兵完成突破后进攻。
警察师的第一次战斗发生在6月9日,他们在向恩河和阿登运河行进中遭遇阻截,在几场小规模的战斗后到达了阿格纳森林。在这里他们与法国后卫部队交火,并于6月20日最终占领了Les Islettes,一个突出战线的小镇。随后该师在法国停留到6月27日,之后他们被运回了东普鲁士。
在东线,巴巴罗萨行动中警察师配属于北方集群,起初同样是作为后备部队。但是很快就投入了在鲁加的战斗。 这里,警察师同269步兵师一同进攻由5个苏联师防守的鲁加桥头堡。由于沼泽地带和森林复杂的地形,全师损失了大约2000人。
8月10日,警察师伙同第9,第96和第122步兵师将该镇保卫并最终攻克之。10月,该师战斗于列宁格勒。1942年2月,警察师正式加入武装SS的序列。
从1942年1月至3月,警察师战斗在wolchow河一带并在摧毁苏联第2军一役中扮演了主要的角色。这一战大大得增强了他们的名誉。
1943年警察师驻在lagoda湖以南,并与苏联军队多有交手。苏联军队找到德军战线上的薄弱点并在施吕森伯格突破成功。在这一时期,警察师被正式冠名为SS警察装甲掷弹兵师。该师的核心被运回了西里西亚和波-马的训练营进行训练,其余的部队组成了SS警察战斗团(Kampfgruppe)并一直被布置在东线的北部,直到1944年5月21日战线被突破。
新建成的警察师获得了很完全的训练,随后他们被运到了希腊北部的山地,在那里,他们将与游击队进行周旋。45年,东部战线持续恶化,SS警察师被通过铁路运到了贝尔格莱德以增援第4装甲军薄弱的战线。该师在那里进行了激战,并退回到斯洛伐克境内。45年1月21日,全师回到了德国北部的施戴金,随后又投入了在波美拉尼亚的行动,此后,警察师到但泽地区抵挡如洪水般的红军,并在那里陷入了“但泽-哥滕哈芬”包围圈,全师伤亡惨重。残余部队被通过海路运了出来,这些人后来通过柏林越过易北河投降于美国人。
警察师的师徽是一个变形的“野狼之震撼”或“野狼天使”标志,这一标志同样被SS“帝国”师所采用。野狼天使是一个北欧字符,据说具有驱逐狼群的魔力。在15世纪,这一标志被起义反抗德皇的农民军所采用。SS第2师所采用的是横式样,警察师采用的是竖式样。
[编辑本段]历任指挥官
武装警察中将孔拉德,希屈勒 1/9/40——8/9/40
SS二级上将卡尔,冯,费弗-威尔登布鲁赫 8/9/40——10/11/40
SS中将阿图尔,莫尔菲尔施泰德 10/11/40——8/8/41
SS二级上将华尔特,克吕格 8/8/41——15/12/41
武装警察一级上将阿尔弗雷德,乌能伯格 15/12/41——17/4/43
SS少将弗里兹,弗莱塔克 17/4/43——1/6/43
SS少将弗里兹,施梅德斯 1/6/43——18/8/43
SS少将弗里兹,弗莱塔克 18/8/43——20/10/43
SS准将弗里德里希-威廉,博克 20/10/43——19/4/44
SS少将尤尔根,瓦格纳 19/4/44——*/5/44
SS准将赫尔伯特,恩斯特,法尔 5/7/44——22/7/44
SS上校卡尔,叔默斯 22/7/44——16/8/44
SS准将赫尔穆特,多得尔 16/8/44——22/8/44
SS少将弗里兹,施梅德斯 22/8/44——27/11/44
SS上校瓦尔特,黑泽尔 27/11/44——1/3/45
SS上校弗里兹,戈勒 1/3/45——*/3/45
SS上校瓦尔特,黑泽尔 */3/45——8/5/45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战役
元首永垂不朽
弗兰克 德国党卫军上将 帝国保安局局长 1946年10月16日 在纽伦堡被国际法庭处决
海德里希 德国党卫军上将 德国中央保安局局长 1942年6月4日在布拉格被抵抗组织刺杀
卡尔登勃鲁纳 德国党卫军上将 德国党卫军副总指挥德国中央保安局长 1946年10月16日 在纽伦堡国际法庭被处决
希姆莱 德国党卫军大将 维斯瓦集团军群司令 1945年5月23日被英军俘虏后自杀
奥仑道夫 德国党卫军少将 德国中央保安局第3处处长 1951年在纽伦堡被处决
贝伦茨 德国党卫军少将 德国党卫军东部大区保安处长 1946年00月00日在贝尔格莱德被处决
勃兰特 德国党卫军少将 私人保健医生 1947年8月27日在纽伦堡国际法庭被处决
布勒 德国党卫军少将 德国元首办公室主任 1945年05月00日在德国柏林自杀
菲格莱因 德国党卫军少将 党卫军驻大本营联络官 1945年4月28日 在柏林企图潜逃时被处决
费利兹.彼特 德国党卫军少将 德国党卫军第12装甲师师长 1944年06月16日 在法国诺曼底被美英海军炮火击毙
弗利兹 德国党卫军少将 德国党卫军第11“挪威”装甲掷弹师师长 1944.7.28 在苏德战争中阵亡
格洛博克尼克 德国党卫军少将 德国驻亚得里亚地区党卫军领袖 1945年被英军俘虏后自杀
齐格勒 德国党卫军少将 德国党卫军第11“挪威”装甲掷弹师师长 1945.5.1 在柏林阵亡
艾克 德国党卫军中将 德国党卫军副总指挥第3骷髅坦克师师长 1943年2月14日 在库尔斯克会战中被苏军击毙
奥斯滕多夫 德国党卫军中将 德国党卫军帝国坦克师师长 1945. 阵亡
达吕格 德国党卫军中将 德国风纪警察总监 1946年10月20日在捷克斯洛伐克被处决
格赖泽尔 德国党卫军中将 德国驻瓦尔特兰合并区总督 1946年在波兰被处决
格吕克斯 德国党卫军中将 德国集中营督差员 1945年在德国自杀
古留格 德国党卫军中将 德国党卫军第6装甲军军长 1946 国际军事法庭处决
赫尔道夫 德国党卫军中将 德国柏林警察局长 1944年在柏林因参与"7.20"事件被绞死
卡尔.迪梅菲 德国党卫军中将 德国党卫军第34坦克师师长 1945. 阵亡
奈比 德国党卫军中将 德国中央保安局第5处处长 1945年3月在柏林因"七.二零"事件而被处决
施特莱彻 德国党卫军中将 德国纳粹党大区领袖 1946年10月16日在纽伦堡国际法庭被处于绞刑
特波文 德国党卫军中将 德国驻挪威占领区总督 1945年在挪威自杀
冯.弗里特堡 德国海军大将 德国海军总司令 1945年05月23日在德国投降后自杀
卡纳里斯 德国海军上将 德国军事谍报局局长 1945年4月因"7.20"事件而被处决
吕特晏斯 德国海军上将 德国海军特遣舰队司令官 1941年05月27日在大西洋随"俾斯麦"号战沉
埃里克.贝 德国海军少将 德国海军分舰队司令官 1944年12月26日随"沙恩霍斯特"号战沉
邦德 德国海军少将 德国海军分舰队司令官 1940年09月26日在挪威海战中战死
基泽尔里茨基 德国海军中将 1943年11月19日在黑海沿岸遭苏空军飞机扫射而身亡
朔伊尔伦 德国海军中将 德国第2海军陆战师师长 1945年00月00日在德国东部战死
奥尔布里希特 德国步兵上将 德国国内驻防军副司令 1944年7月20日在柏林因参与"7.20"事件被处决
多尔曼 德国步兵上将 德国步兵第7集团军司令官 1944年06月28日在法国诺曼底战败后自杀
冯.溯贝特 德国步兵上将 德国第11集团军司令官 1941年09月12日在进攻苏联克里木半岛时触雷身亡
克莱勃斯 德国步兵上将 德国陆军总参谋长 1945年05月00日在德国投降后自杀
勃兰特 德国步兵少将 副官 1944年07月20日在狼穴被炸死
布格曼 德国步兵少将 德国第137步兵师师长 1941年12月14日在莫斯科会战中战死
冯.奈因多尔 德国步兵少将 德国驻捷尔诺波尔城防司令 1944年04月15日 在该城被苏军攻占时战死
戈内尔 德国步兵少将 德国波森要塞司令 1945年02月23日在波森要塞战死
赫尔米切 德国步兵少将 德国步兵第243师师长 1944年06月17日在法国诺曼底战死
科亨豪森 德国步兵少将 德国第154步兵师师长 1941年12月05日在苏联姆岑斯克战死
韦布 德国步兵少将 德国第17步兵师师长 1941年7月在斯摩棱斯克战役中战死
布格道夫 德国步兵中将 陆军顾问 1945年05月00日在德国投降后自杀
豪飞 德国步兵中将 德国第13步兵军军长 1944年02月17日在苏联罗夫曼战死
克雷纳格尔 德国步兵中将 德国第42步兵军军长 1945年01月14日在维斯杜拉河战役中战死
马迪尼克 德国步兵中将 德国第30步兵军军长 1943年00月00日在苏联战死
马尔克斯 德国步兵中将 德国步兵第84军军长 1944年06月12日在法国诺曼底阿布丹被美英空军炸死
施内肯布格布 德国步兵中将 德国军级集群司令 1944年10月20日在贝尔格莱德战死
施特默尔曼 德国步兵中将 德国步兵第11军军长 1944年2月16日在科尔逊大包围中战死
希波尼克 德国步兵中将 德国第42步兵军军长 1942年00月00日在进攻克里木半岛时因擅自撤退而被处决
萨斯曼 德国空降兵少将 德国第7空降师师长 1941年05月20日在攻打克里特岛时座机被击落而毙命
福尔克曼 德国空军上将 德国军团司令 1940年 死于空难
科尔登 德国空军上将 德国空军总参谋长 1944年07月20日在狼穴被炸死
勒尔 德国空军上将 德国空军第四航空队司令 1947年2月27日在南斯拉夫被处决
乌特德 德国空军上将 德国空军装备总监 1941年11月17日在德国空军在苏联接连失利后自杀
耶舒恩纳克 德国空军上将 德国空军总参谋长 1943年3月因作战失利而自杀
佩施尔 德国空军少将 德国第六空军野战师师长 1944年06月27日在捷布斯克要塞战死
皮斯托里乌斯 德国空军少将 德国第四空军野战师师长 1944年06月27日在捷布斯克要塞战死
施蒙特 德国陆军上将 德国陆军人事局局长陆军副官 1944年7月20日 在"7.20"事件中被炸死
奥斯特 德国陆军少将 德国阿勃韦尔中央处处长 1945年4月00日在柏林因参与"7.20"事件被绞死
勃拉斯科维兹 德国炮兵大将 德国G集团军群司令 1948年在纽伦堡等待审判时自杀
弗立契 德国炮兵上将 荣誉炮团团长,原德国陆军总司令 1939年在进攻波兰时被波军炮火击毙
卡.施图尔纳格尔 德国炮兵上将 驻法德军司令 1944年8月因参与"7.20"事件而被绞死
路德维西.贝克 德国炮兵上将 德国陆军总参谋长 1944年07月20日在刺杀失败后自杀
施蒂夫 德国炮兵少将 德国陆军总司令部组织处长 1944年因参与"7.20"事件而被绞死
特莱斯科夫 德国炮兵少将 德国中央集团军群参谋长 1944年因参与"7.20"事件失败而自杀
奥.施图尔纳格尔 德国骑兵上将 驻法德军司令 1948年在法国畏罪自杀
弗洛姆 德国骑兵上将 德国国内驻防军司令 1945年3月因"7.20"事件而被处决
迪特尔 德国山地军上将 德国驻挪威芬兰司令 1944年6月死于空难
菲尔基贝尔 德国通讯兵上将 德国最高统帅部通信处处长 1944年9月04日 在柏林因参与"7.20"事件被绞死
胡贝 德国装甲兵上将 德国第一坦克集团军司令 1944年00月00日在奥地利因飞机失事而身亡
霍普纳 德国装甲兵上将 德国第四坦克集群司令 1944年在柏林因参与"7.20"事件被绞死
施登姆 德国装甲兵上将 德国非洲军代理军长 1942年10月25日在北非阿拉曼战死
艾布尔 德国装甲兵少将 德国第24装甲军师长 1943年01月17日在苏联顿河战死
冯 .俾斯麦 德国装甲兵少将 德国第21装甲师师长 1942年08月00日在北非阿拉曼战死
克莱顿 德国装甲兵少将 德国第47装甲军作战部长 1944年06月00日在法国诺曼底战死
纽曼.西尔科 德国装甲兵少将 德国第15装甲师师长 1941年12月00日在北非托布鲁克战死
普里特威兹 德国装甲兵少将 德国第15装甲师师长 1941年10月00日在北非托布鲁克战死
苏梅曼 德国装甲兵少将 德国第90装甲师师长 1941年12月00日在北非托布鲁克被英空军炸死
冯.埃伦坎普 德国装甲兵中将 德国第24装甲军军长 1942年10月03日在苏联顿河战死
汪戴尔 德国装甲兵中将 德国第24装甲军军长 1943年01月17日在苏联顿河战死
博克 德国陆军元帅 德国B集团军群司令 1945.5.5 在德国被英国轰炸机炸死
克卢格 德国陆军元帅 德国西线总司令 1944.8.18 在法国梅斯因“7.20“事件而自杀
摩德尔 德国陆军元帅 德国西线总司令 1945.4.21 在鲁尔战役失败后自杀
隆美尔 德国陆军元帅 德国B集团军群司令 1944.10.14 在德国被赐死
维茨莱本 德国陆军元帅 德国西线总司令 199.9.8 因参与“7.20“事件而被绞死
戈林 德国帝国元帅 德国空军总司令 1945.10.19 在盟军监狱中自杀
舒尔茨 德国装甲兵少将 德国第7装甲师师长 1944.1.28 在西线被炮弹炸死
贝克尔 德国党卫军少将 德国党卫军副总指挥第3骷髅坦克师师长 1952.5 在苏联被处死
莱奥纳多.康蒂 德国党卫军中将 德国帝国医学总负责人 1945.1 在纽伦堡监狱畏罪自杀
卡尔.格布哈特 德国党卫军中将 德国党卫军医疗总负责人 1948.8 在纽伦堡国际法庭被处决
姆鲁果弗斯基 德国党卫军准将 德国党卫军卫生部负责人 1948.6.2 在纽伦堡国际法庭被处决
硕恩加尔特 德国党卫军少将 党卫军驻荷兰最高代表 1946.2.11 在英国被处决
布尔卡德特 德国陆军中将 1946 在苏联被处死
谢尔 德国党卫军中将 1946 在苏联被处死
艾尔曼斯多尔夫 德国陆军少将 1946 在苏联被处死
海尔夫 德国党卫军少将 1946 在苏联被处死
耶凯伦 德国党卫军少将 德国党卫军驻波罗的海司令 1946 在苏联被处死
卢夫德 德国陆军中将 1946 在苏联被处死
门特瑙恩 德国陆军中将 1946 在苏联被处死
科尔斯曼 德国党卫军少将 德国党卫军驻俄罗斯诺夫若地区司令 1946 在苏联被处死
施特鲁普 德国党卫军少将 德国党卫军驻希腊司令 1951.9.8 在波兰华沙被处决
巴尔干战役
1941年4月6—29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联盟(德、意、匈)的国家为夺取南斯拉夫和希腊而采取的作战行动。
巴尔干战役的目的在于建立进攻苏联的南方战略基地和保障地中海区域的战役实施。德国军政当局早在1940年底,即意大利军队在希腊作战失利之后就已制定了夺取希腊的计划。在准备这次进攻时德军最初指望南斯拉夫会俯首听命,并企图将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亚拉入法西斯联盟。1941年3月23日在南斯拉夫发生的国家政变使他们改变了这些计划。新政府迫于人民群众的压力拒绝与德国结盟,而在1941年4月5日与苏联签订了友好和互不侵犯条约。于是德国军政当局向其武装力量下达摧毁南斯拉夫的任务。现在对南斯拉夫和希腊的军事行动计划已作为一个战役计划拟定出来了。为了实施这一战役,动用了第12(司令为李斯特元帅)、第2集团军(司令为魏克斯上将)和第1坦克群(共32个师,其中有10个坦克师),1500多架飞机(第4航空队和空军第8军)。意、匈军队在辅助方向作战。为了侵略巴尔干国家,德国及其盟国动用80多个师、2000多架飞机、近2000辆坦克。德军处于包围南斯拉夫和希腊军队的有利态势。德军的任务是:从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和奥地利境内实施多路向心突击,侵入南斯拉夫,分割并消灭南斯拉夫武装力量;同时,开始入侵希腊,夺取萨洛尼卡并向拉里萨方向进攻。航空兵应对贝尔格莱德实施突击,摧毁南斯拉夫的机场,破坏铁路交通,从而打破其战争动员计划。南斯拉夫和希腊对抗击这一侵略没有准备。南斯拉夫的军事计划不适应新的战略形势。它的军队仅开始战略展开。这支军队共有28个步兵师、3个骑兵师和32个独立团(动员不充分、技术装备很差),以及110辆坦克和416架陈旧的飞机。希腊军队的基本兵力(15个步兵师)当时正在意希战场(阿尔巴尼亚)作战。为了反击法西斯德国的进犯,希军指挥部只能抽调6个师。1941年3月,6万多不列颠远征军(1个坦克旅、1个澳大利亚师和1个新西兰师)和为数不多的英国航空兵(9个中队)的到来,没能从根本上改善希腊军队的态势。南斯拉夫军队同希英联军协同作战的协议也未能达成。
德军对南斯拉夫的入侵是1941年4月5日夜开始的。德意航空兵对南斯拉夫各机场、贝尔格莱德和其它城市实施突击。德军第12集团军各师在3个地段越过保、南边境。德军坦克部队在航空兵的支援下,在进攻的第一天就推进30—50公里。4月7日南斯拉夫军队在马尔顿被击溃,德军占领斯科普里、什季普、韦列斯。4月8—10日德军继续南进。同时,在4月8日,德军第1坦克群的各师从索非亚西部地区向尼什实施突击。德军坦克部队3天内向前推进几乎200公里,并从南威胁贝尔格莱德。4月10日南斯拉夫发生的政治事件(民族主义集团***的叛变分裂活动)使克罗里亚和斯洛文尼亚境内的抵抗停止了。4月11日意匈军队发起进攻。4月13日德军在贝尔格莱德地区汇师,并攻占该城。4月15日南军停止抵抗。4月17日签订南军无条件投降书。
在与南斯拉夫作战的同时,德国第12集团军左翼(6个师,其中包括1个坦克师)于4月6日向希腊军队发起进攻。4月9日,德军占领萨洛尼卡,希腊“东马其顿”集团军投降。德军继续南进,对英希联军中央集群造成包围的威胁,并对意希战场上希军后方造成威胁。4月12日希军指挥部开始从阿尔巴尼亚向国内撤军。意军(22个师)跟踪追击。军事上的失利在希腊统治集团和希军***员内部引起危机。4月23日签订希军投降书。4月27日德军进占雅典。4月29日日终前进抵伯罗奔尼撒半岛南端。损失近1.2万人的不列颠远征军,毁掉重武器和运输工具,经海路撤往克里特岛。巴尔干战役的最后阶段是克里特岛空降战。
点评:由于德军夺取了南斯拉夫和希腊,法西斯联盟得以建立保障对苏联作战的南翼战略基地。法西斯国家联盟得到进一步加强。它们获得大量战略物资,并夺取东地中海有利的战略地位。